不为名利甘于为闽菜传承尽心尽力 ——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福建省闽菜技艺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姚信锐
人物名片
姚信锐,1934年4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是福州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聚春园大酒店的一代名厨。一生淡泊名利,甘当人梯。作为助手,参加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为闽菜抢金夺银立下汗马功劳。1984年,他随“双强”赴京,为接待美国里根总统操办国宴;1989年7月,他担任商业部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地方风味小吃“金鼎奖”评委;1993年,他担任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评委;2015年,他获“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现任福建省闽菜技艺研究会高级研究员,著有论文《浅谈素菜》《如何练好刀工》等,亲自带徒30余人,其中已有6人成为特级厨师。
姚信锐的小名叫“科题”(民),人们尊称他“科题司”(福州话中“司”即师傅)。他自16岁在聚春园菜馆当学徒,至2000年被聘为福州大饭店高级顾问之前,从未离开过他为之默默奉献半个世纪之多的这家老店,这在几代为这家老店作过奉献的传人中是绝无仅有的。虽然金牌榜上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但他的精湛技艺和高尚品格为自己在业内树立了崇高威望。
勤奋好学,闽菜烹饪技术高超
从1865年的“三友斋”算起,聚春园在东街口跟着这座城市经历了几个时代的更迭。清末,聚春园便已誉满榕城,到了民国时期更是各种权贵富绅趋之若鹜之地,同时期的那些名店菜馆大部分已成了老福州记忆里难寻的角色,而聚春园直到今日仍生机勃勃地存在于城市的最中心。
早年,聚春园与大部分福州人家的寻常生活颇有距离,不要说逢年过节,就是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若没有些家底,也极少能光顾得起聚春园这样的“馆店”。当时,聚春园的大门还朝着现在八一七路的位置开着,不大的门面旁停着一辆颇为少见的汽车。1948年,16岁的姚信锐从彼时还算是乡间的米罗街一带进到“城里”,第一次看到门口的汽车,让连城门都少进的他觉得相当派头。福州解放前一大段动荡时期里,聚春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姚信锐到聚春园时,数个股东联合经营,他们和厨师学徒大多是乡里乡亲,彼此之间极少师徒相称,多以叔侄兄弟之类互道,姚信锐便因着亲戚的缘故开启了他的学徒生涯。
姚信锐仅上过两年私塾,而立之年的他参加了鼓楼区在聚春园菜馆开设的早班,性格开朗、为人谦和的他对烹饪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追求都很执着、投入。他常常因夜间工作过迟而无法来上课,但他事后都能挤出时间来补课。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他的技术长进起了推动作用。
他潜心研究闽菜烹饪技术,与同仁们一起继承了聚春园菜馆特有的名菜,有佛跳墙、瓜烧白、荤素、软鲟饭、雄黄岛粉、八块鸡、糟鸡、封糟鳗和葱爆羊肉丝夹烧饼等几十道菜肴。当时有一位香港商界名人柯先生托人走后门,请姚信锐亲手烹饪上述几道菜,可见他的厨技早已名闻四海。
甘于奉献,助力闽菜振兴
姚信锐的烹饪技术如此高超,但他的心境却始终是谦逊的。他说:“技术这东西活到老学到老,九十九还要问一百。”与他同辈的人在历届全国性的烹饪大赛中获得了“最佳”“大师”等称号,他的后辈也频频捧回金牌,而他虽然每次都参与、出力、流汗,可谓功不可没,但却与荣誉无缘。谈起荣誉,他笑着说:“同行中不管谁得了荣誉,都是闽菜的光荣,我的光荣也在其中了,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对待荣誉,他总是这样平和大度。
1983年,全国举行烹饪大赛,“双强”(强木根、强曲曲)代表闽菜去北京参赛,姚信锐作为助手也去了。他没有因助手的身份对参赛有二心,而是一面出谋献策,一面参与实际操作,使以“双强”为代表的鸡汤汆海蚌、淡糟香螺片、三丝拌糟鸡、荷包鱼翅、翡翠珍珠鲍、灵芝恋玉蝉、龙身凤尾虾、包心鱼丸八道菜艺压群芳,双双获得“全国最佳厨师”称号。消息传开,姚信锐与大家一起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共同庆祝闽菜历史上第一次大胜利。
同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姚信锐与“双强”、姚建明、陈依宇等赴京为里根总统做菜。姚信锐说:“我们闽菜不但名闻海内外,连美国总统也吃我们的佛跳墙、鸡汤汆海蚌、淡糟香螺片,可见我们闽菜有多大魅力!”
1988年,全国举行第二届烹饪大赛,这一回姚信锐不是做助手,而是升任技术指导,陪年轻的参赛选手苏永安、强振涛、陈荣泉、林水等赴京参赛。姚信锐心里比自己参赛还高兴,他认为自己老了,培养年轻一代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每人参赛的每一道菜、每一个细节他都予以指点、关心。经过努力拼搏、激烈竞争,四名选手夺得了两面金牌、四面银牌和两面铜牌,获得了大丰收、满堂红。奖牌仍然与姚信锐无缘,但他同样无比高兴。有人对他开玩笑:“你这是为人作嫁啊!”他听后笑呵呵地说:“为人作嫁有什么不好?我们福州俗语说接亲长长阵,拜堂只两人。当新郎、新娘拜堂时,为他人作嫁衣的师傅不是很高兴吗?”是的,默默奉献,大半辈子心甘情愿地“为人作嫁”,这就是姚信锐高尚品格的突出表现。
1990年的全国青年厨师烹饪大赛和1993年的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姚信锐陪着青年厨师郭永光、王建富赴京参赛,又一次“为人作嫁”,扶助两位年轻人夺得金牌、银牌各一面。姚信锐几上北京、上海、武汉,协助许多同仁夺得了一项又一项大奖,为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重要贡献,而他却什么奖也没得过。这位对闽菜的振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师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不为名利,弘扬闽菜文化
姚信锐是“佛跳墙”第六代传人杨伟华的恩师。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姚信锐跟随郑玉椿等第四、第五代传人,赴京操办国宴。“但师父从未主动提起这段经历。”杨伟华说,与其高超的厨艺相比,师父的低调更让他印象深刻,一个慈父般的人,一心为厨艺,淡泊名利。姚信锐大半生不为名利、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协助别人获大奖,自己却始终“为人作嫁”令人敬佩。
姚信锐手把手教出来的福州大饭店厨师长卓明华说,“谁说‘科题司’没得过大奖?1990年,他明明同林水从上海捧回一个金鼎奖。”在卓明华心目中,姚师傅为人随和,但是在技艺要求上,却是十分严厉。他亲自带徒30余人,其中已有6人成为特级厨师。
姚师傅回忆往事开心地说道:“1990年,我同林水确实从上海捧回一个金鼎奖,但这奖不是我个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年内贸部在上海举行全国各菜系名牌菜的认定会,福州推出佛跳墙,并举荐姚信锐和林水赴沪现场表演。佛跳墙的发源地在聚春园,是闽菜的代表作,早已享誉海内外。但佛跳墙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有所革新,有所前进,被这次认定会认定,这使姚信锐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次认定举足轻重,非同小可,如果表演砸了锅,那将不是个人问题,而是聚春园的佛跳墙能否代表闽菜得以继承发扬光大、永葆名声的大问题。
为此,他同林水等认真切磋,反复试验,最终决定摒除原佛跳墙中猪脚、鸡鸭等粗饱、油腻的东西,加强刺参、鲍鱼、鱼翅、干贝、鳖裙等原料的投入,并在制作方法上严格按传统的工艺程序进行。由于他们思想重视、技术严谨,终获成功,佛跳墙获得一致好评,得到全国认定会的认定。姚信锐和林水为闽菜、为福州、为聚春园捧回了金鼎奖。姚信锐说:“我大半生的努力,能为闽菜、为福州、为聚春园捧回了一个金鼎奖,可谓真正足矣!”
姚信锐于1994年退休。虽有人聘请,但他情系聚春园,总说:“我的根在聚春园,有生之年别无所求,还要为闽菜、为聚春园尽一点心力。”1999年,福州大饭店开业,他看到总经理也是聚春园里出去的,是“一家人”,聚春园的老传统,仍要在这家新开的大饭店里得到弘扬,于是他老骥伏枥,余热生辉,继续为闽菜、为他默默奉献了大半生的聚春园继续做着他想做的事。他说:“聚春园是闽菜的摇篮,是福州饮食文化的缩影。弘扬这一优秀的文化,有许多事要做,我要抓紧时间多做一些。”他心中有一本聚春园菜谱,都是独有的、优秀的。闽菜技艺,这一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来的财富,现在正慢慢被人淡忘,他正想精选其中最优秀的加以恢复,使聚春园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他业余时间还担任福建省闽菜技艺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为闽菜的传承尽心尽力,出版的《中国闽菜》一书,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通讯员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