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三维度”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如何从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谋划“大德育”的建设框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特色,从“三个维度”探索,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蓝图。
一、目标维度:确定一个培养目标
(一)目标提出的背景
基于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的需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立足解决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各自为阵,相互割裂、无法整合资源,无法形成系统合力育人的核心问题。
(二)目标的提出
学校全面梳理立校百年的历史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题词“严谨治学,桃李芬芳”为指导,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这条主线,提炼“传文筑梦,弘爱立行”的思政教育理念,凝练核心价值观:大爱感恩、包容友善、健康生活、诚实立信、自强弘毅、严谨创新,确立“仁爱、奋斗、阳光”培养目标。
第一,仁爱的闽师人。仁,就是宽容,就是大度,就是仁慈;爱,就是爱人,就是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爱心(包括植物、动物等的一切事物的爱心)。以“仁”树人,“仁”即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发自主激情,强化合作意识,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以“爱”育人,“爱”即和,和谐相处、和睦相习,师生、生生之间以“仁”互动,以“爱”合作,彰显“仁爱”情怀。以仁爱之魂激励,以儒雅之风引领,以感恩之心塑造,培养仁爱的闽师人。
第二,阳光的闽师人。帮助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敢于梦想,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培养直面挫败的勇气,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拨亮学生心中理想的灯,鼓励学生“我能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磨练学生意志,鼓励学生坚持、坚持、再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鼓励成为勤劳、勇敢、正义、不怕困难的开拓者。
第三,奋斗的闽师人。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培养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奋斗品格,用中国革命精神激发奋斗内生动力,用改革创新精神激励练就过硬本领,通过学校三年的培养,形成奋斗的决心和意志,把奋斗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二、实践维度:构建“四大课程”工程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仁爱、奋斗、阳光”闽师人,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统筹思政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学生管理结合、心理关爱结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四大课程”工程,即双课程育人工程、劳动实践育人工程、四位一体心理关爱育人工程、五项综合行动提升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建设具有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的学生思政教育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双课程”育人工程
1.实施思政课程育人工程。建好“主阵地”,加强学习教育和宣传引导。学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学习重点,开发“旗山大讲坛”、青语讲堂、“从红船到巨轮”:红色革命诗文分享会讲堂、红色故事漫画思政讲堂等,面向师生宣讲;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宣传;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实施课程思政育人作用。为推进专业建设与企业推动“专业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混编团队,打造8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健全“多载体、多阶段、多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专业课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意识和“养浩然气、广仁爱心”闽江师专校训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依托公共通识课和选修课开发课程思政特色资源,邀请特级教师开设《师者》接力课,打造一批《非遗闽剧欣赏》《少林花拳体验》《品茶品器》等传播闽派文化的特色选修课。挖掘合作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校企合作资源互助共同体和文化交融共同体,开展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教育,大力培育“闽剧工匠”“美术工匠”“音乐工匠”。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举行报告、座谈和讲坛,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审美意识,共同打造大思政教育体系。
(二)实施“劳动实践”育人工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学校出台《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公益性劳动、生活技能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三种劳动实践形式,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劳动实践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成就高尚品德;依托学校合作单位、周边社区资源,成立2个劳模工作室和2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劳动聚合效应,促进强身健体。
(三)实施“四位一体心理关爱”育人工程
为营造关心师生心理健康、提高师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校园氛围,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在心理育人体系建设实践中,搭建“六建构”的“理实同步”全程心理关爱平台,即构师资团队平台、育人基地平台、理论学习平台、实践引导平台、工作坊育人平台、沟通交流平台。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程,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心理咨询、预防干预”的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完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即“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将心理育人融入三全育人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当中。重点培育学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和水平,形成心理关爱协同与长效机制。
(四)实施“五项综合行动提升”育人工程
开展“禁烟和光盘行动”计划,针对学生吸烟现象,制定禁烟管理办法,成立督导队,倡导无烟校园。组织光盘行动,将光盘行为纳入文明宿舍的考评之中。开展“阳光强体”计划,举办篮球赛、跳绳比赛、体测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进体育思政教育进课堂。探索和实践体育课堂的思政化建设,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开展“榜样培养计划”,每年通过易班网评选十大校园之星,展示校园之星的好人好事的事迹,起到以点带面,以优带弱,正能量的积极引导作用;开展“晨读晨练”计划,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拥有健康体魄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效优化”计划,各系至少组织一支以上跟学科专业结合更加紧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全省各地区农村、社区、小学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得到锻炼、意志品质得到磨砺、能力才干得到提升。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切实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暑期“三下乡”获省级或全国荣誉。
三、保障维度:搭建“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学生处,配置专职人员和场地,在经费、人员、机构、场所等“四到位”,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形成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校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四联动”工作机制。同时结合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建立指导老师联系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生活困难的制度,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二)网络引导保障
优化易班网平台。易班网是每个高校学生必须全员注册其中的一个指定网站,是“最近学生一公里”的网络。如何占领学生在这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引导权,是我们当前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学校在易班网成立网络名师工作室,做好队伍建设,开展队伍成员培训;以易班名师工作室平台作依托,带动辐射各系部学生教育工作者入驻易班平台,有效推动思政工作传统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易班上成立一个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网络育人主题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开发闽江师专思政微课平台,为思政工作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通过易班网平台搭建与学生互动平台,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助力打造学生思政一体化建设品牌。
(三)榜样引领保障
建设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辅导员是“离学生最后一公里”的思想教育力量,是守在高校边疆的团队,如何发挥他们在学生中引领作用,是高校要认真思考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学校以“敬业精业,铸心弘爱”为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组织的培训;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开展辅导员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活动;鼓励、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发展研究,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四)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校相应出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晨读晨练管理办法》《劳动实践教育管理办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课程思政管理办法》《体育教育管理办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考核办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考核办法》《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十星学生评选办法》《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等18个管理考核文件,确保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FJJKCG20-455
作者简介:张信容,(1967-),女,汉,福建福安人,教授,研究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
一、目标维度:确定一个培养目标
(一)目标提出的背景
基于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的需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会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立足解决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各自为阵,相互割裂、无法整合资源,无法形成系统合力育人的核心问题。
(二)目标的提出
学校全面梳理立校百年的历史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题词“严谨治学,桃李芬芳”为指导,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这条主线,提炼“传文筑梦,弘爱立行”的思政教育理念,凝练核心价值观:大爱感恩、包容友善、健康生活、诚实立信、自强弘毅、严谨创新,确立“仁爱、奋斗、阳光”培养目标。
第一,仁爱的闽师人。仁,就是宽容,就是大度,就是仁慈;爱,就是爱人,就是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爱心(包括植物、动物等的一切事物的爱心)。以“仁”树人,“仁”即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发自主激情,强化合作意识,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以“爱”育人,“爱”即和,和谐相处、和睦相习,师生、生生之间以“仁”互动,以“爱”合作,彰显“仁爱”情怀。以仁爱之魂激励,以儒雅之风引领,以感恩之心塑造,培养仁爱的闽师人。
第二,阳光的闽师人。帮助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敢于梦想,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培养直面挫败的勇气,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拨亮学生心中理想的灯,鼓励学生“我能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磨练学生意志,鼓励学生坚持、坚持、再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鼓励成为勤劳、勇敢、正义、不怕困难的开拓者。
第三,奋斗的闽师人。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培养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奋斗品格,用中国革命精神激发奋斗内生动力,用改革创新精神激励练就过硬本领,通过学校三年的培养,形成奋斗的决心和意志,把奋斗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二、实践维度:构建“四大课程”工程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仁爱、奋斗、阳光”闽师人,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统筹思政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学生管理结合、心理关爱结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四大课程”工程,即双课程育人工程、劳动实践育人工程、四位一体心理关爱育人工程、五项综合行动提升育人工程,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建设具有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的学生思政教育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双课程”育人工程
1.实施思政课程育人工程。建好“主阵地”,加强学习教育和宣传引导。学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学习重点,开发“旗山大讲坛”、青语讲堂、“从红船到巨轮”:红色革命诗文分享会讲堂、红色故事漫画思政讲堂等,面向师生宣讲;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宣传;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实施课程思政育人作用。为推进专业建设与企业推动“专业育人”“课程育人”“课堂育人”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混编团队,打造8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健全“多载体、多阶段、多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专业课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意识和“养浩然气、广仁爱心”闽江师专校训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依托公共通识课和选修课开发课程思政特色资源,邀请特级教师开设《师者》接力课,打造一批《非遗闽剧欣赏》《少林花拳体验》《品茶品器》等传播闽派文化的特色选修课。挖掘合作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校企合作资源互助共同体和文化交融共同体,开展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教育,大力培育“闽剧工匠”“美术工匠”“音乐工匠”。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举行报告、座谈和讲坛,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审美意识,共同打造大思政教育体系。
(二)实施“劳动实践”育人工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学校出台《劳动实践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公益性劳动、生活技能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三种劳动实践形式,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劳动实践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成就高尚品德;依托学校合作单位、周边社区资源,成立2个劳模工作室和2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充分发挥劳动聚合效应,促进强身健体。
(三)实施“四位一体心理关爱”育人工程
为营造关心师生心理健康、提高师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校园氛围,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在心理育人体系建设实践中,搭建“六建构”的“理实同步”全程心理关爱平台,即构师资团队平台、育人基地平台、理论学习平台、实践引导平台、工作坊育人平台、沟通交流平台。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育人工程,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心理咨询、预防干预”的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完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即“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将心理育人融入三全育人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当中。重点培育学生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心理育人工作质量和水平,形成心理关爱协同与长效机制。
(四)实施“五项综合行动提升”育人工程
开展“禁烟和光盘行动”计划,针对学生吸烟现象,制定禁烟管理办法,成立督导队,倡导无烟校园。组织光盘行动,将光盘行为纳入文明宿舍的考评之中。开展“阳光强体”计划,举办篮球赛、跳绳比赛、体测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推进体育思政教育进课堂。探索和实践体育课堂的思政化建设,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开展“榜样培养计划”,每年通过易班网评选十大校园之星,展示校园之星的好人好事的事迹,起到以点带面,以优带弱,正能量的积极引导作用;开展“晨读晨练”计划,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拥有健康体魄等。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效优化”计划,各系至少组织一支以上跟学科专业结合更加紧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全省各地区农村、社区、小学等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得到锻炼、意志品质得到磨砺、能力才干得到提升。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切实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暑期“三下乡”获省级或全国荣誉。
三、保障维度:搭建“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学生处,配置专职人员和场地,在经费、人员、机构、场所等“四到位”,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形成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校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四联动”工作机制。同时结合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建立指导老师联系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生活困难的制度,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二)网络引导保障
优化易班网平台。易班网是每个高校学生必须全员注册其中的一个指定网站,是“最近学生一公里”的网络。如何占领学生在这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引导权,是我们当前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学校在易班网成立网络名师工作室,做好队伍建设,开展队伍成员培训;以易班名师工作室平台作依托,带动辐射各系部学生教育工作者入驻易班平台,有效推动思政工作传统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易班上成立一个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网络育人主题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开发闽江师专思政微课平台,为思政工作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通过易班网平台搭建与学生互动平台,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助力打造学生思政一体化建设品牌。
(三)榜样引领保障
建设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辅导员是“离学生最后一公里”的思想教育力量,是守在高校边疆的团队,如何发挥他们在学生中引领作用,是高校要认真思考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学校以“敬业精业,铸心弘爱”为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需要,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组织的培训;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开展辅导员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活动;鼓励、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发展研究,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四)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校相应出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晨读晨练管理办法》《劳动实践教育管理办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课程思政管理办法》《体育教育管理办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考核办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考核办法》《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十星学生评选办法》《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等18个管理考核文件,确保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FJJKCG20-455
作者简介:张信容,(1967-),女,汉,福建福安人,教授,研究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