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筑巢引凤”纳英才促发展
本报讯 近年来,泉州洛江区顺势而为,精准定位,发挥党管人才主心骨作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服务、助力人才价值实现,为智造先行区、幸福生态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凝心“聚才”,涵养人才发展“蓄水池”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就是要在凝聚部门合力、凝聚人才合力上下功夫。
健全的机制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黏合剂,也是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价值的催化剂。泉州洛江区通过建立“人才日”运行机制,将每月26日确定为洛江人才日,由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值举办人才日活动,推动人才工作从“孤军作战”到“集团军”转变。同时,积极推行党建融入企业治理“1533”工作机制,以企业党员人才为依托,选优配强研发中心或一线车间党小组,通过打造“红色车间”,实施把党员培育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育成党员“双培养”模式,延伸政治引领触角,让人才如水而动。
“年轻是奋斗的时光,今后我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着一股新干劲和饱满的热情,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加努力工作。”在参加洛江区“建党百年共奋进,洛江人才谱新篇”主题活动后,洛江高层次人才的罗溪中心小学老师黄天生激动地表示。
近年来,洛江区紧跟中央“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旋律,积极开展“建党百年共奋进,洛江人才谱新篇”“政治引领·筑梦洛江”“人才献礼·初心难忘”等高层次人才主题活动及“洛江工匠”评选,组织人才赴浙江嘉兴南湖、“三会一课”实践点开展党史教育,提高人才政治意识、党性意识;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突出政治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形成“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良好氛围。
精心“育才”,搭建引才聚才“黄金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机制的不断完善,助推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多年来,洛江区坚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新机制,根据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具特色的培养机制,通过举办或承办各类技能人才比赛,以赛促才、以赛促教、以赛促谊,培养选拔一批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洛江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精心育才,搭建产业人才培育“黄金台”,厚植人才成长“沃土”。针对产业人才和民营企业家需求量身定制,在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全国顶尖学府,连续多年举办产业领军人才、总裁班等研修班,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大大促进了人才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洛江指导企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建自身人才培育模式。在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全市首个西人马人才学院,发挥人才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力,支持引进和升级一批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业平台,建立人才培养“双向通道”,让企业既当好创新创业的“领跑者”,又当好人才培育的“导师团”。同时,以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引才育才的新路,支持众志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侨大学等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智能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得才、学生提智的双赢目标。
暖心“留才”,做优人才服务“生态圈”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洛江待贤以诚,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作用,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尽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通过积极构建“1+N+1”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区委组织部领导+相关部门、属地+企业的人才服务体系,发挥区直各涉才部门力量,深入了解人才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收集意见建议,解决子女入学、人才住房、技术对接等困难问题46件,延伸人才服务触角,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用心打好服务牌,让人才真切感受到洛江迎贤纳才的真心实意。
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作用,推行“不见面审批”“容缺受理”,采取帮办、代办、预约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人才申报、项目审批、社保返还等“零跑腿”服务,实现“即来、即审、即办”,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近年来,全区已在线服务受理人才相关业务100多件,发放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津贴、企业招收毕业生社保补贴、人才购房补助、高校毕业生安居补助资金等500余万元,引进高水平高校毕业生77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洛江区以“效能发挥”为旨归,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候鸟式引进”“假日专家”等方式,搭建企业与高校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立全省首个“新媒体人才之家”、全市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使才智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及企业技术研发……如今,一系列健全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和有力的举措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洛江人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活力竞相奔涌,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力量愈发强劲。(通讯员 陈沙军 黄秋莹)
凝心“聚才”,涵养人才发展“蓄水池”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就是要在凝聚部门合力、凝聚人才合力上下功夫。
健全的机制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黏合剂,也是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价值的催化剂。泉州洛江区通过建立“人才日”运行机制,将每月26日确定为洛江人才日,由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值举办人才日活动,推动人才工作从“孤军作战”到“集团军”转变。同时,积极推行党建融入企业治理“1533”工作机制,以企业党员人才为依托,选优配强研发中心或一线车间党小组,通过打造“红色车间”,实施把党员培育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育成党员“双培养”模式,延伸政治引领触角,让人才如水而动。
“年轻是奋斗的时光,今后我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着一股新干劲和饱满的热情,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加努力工作。”在参加洛江区“建党百年共奋进,洛江人才谱新篇”主题活动后,洛江高层次人才的罗溪中心小学老师黄天生激动地表示。
近年来,洛江区紧跟中央“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旋律,积极开展“建党百年共奋进,洛江人才谱新篇”“政治引领·筑梦洛江”“人才献礼·初心难忘”等高层次人才主题活动及“洛江工匠”评选,组织人才赴浙江嘉兴南湖、“三会一课”实践点开展党史教育,提高人才政治意识、党性意识;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突出政治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形成“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良好氛围。
精心“育才”,搭建引才聚才“黄金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机制的不断完善,助推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多年来,洛江区坚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新机制,根据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具特色的培养机制,通过举办或承办各类技能人才比赛,以赛促才、以赛促教、以赛促谊,培养选拔一批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洛江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精心育才,搭建产业人才培育“黄金台”,厚植人才成长“沃土”。针对产业人才和民营企业家需求量身定制,在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全国顶尖学府,连续多年举办产业领军人才、总裁班等研修班,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大大促进了人才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洛江指导企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建自身人才培育模式。在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全市首个西人马人才学院,发挥人才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力,支持引进和升级一批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业平台,建立人才培养“双向通道”,让企业既当好创新创业的“领跑者”,又当好人才培育的“导师团”。同时,以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引才育才的新路,支持众志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侨大学等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智能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得才、学生提智的双赢目标。
暖心“留才”,做优人才服务“生态圈”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洛江待贤以诚,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作用,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尽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通过积极构建“1+N+1”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区委组织部领导+相关部门、属地+企业的人才服务体系,发挥区直各涉才部门力量,深入了解人才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收集意见建议,解决子女入学、人才住房、技术对接等困难问题46件,延伸人才服务触角,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用心打好服务牌,让人才真切感受到洛江迎贤纳才的真心实意。
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作用,推行“不见面审批”“容缺受理”,采取帮办、代办、预约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人才申报、项目审批、社保返还等“零跑腿”服务,实现“即来、即审、即办”,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近年来,全区已在线服务受理人才相关业务100多件,发放高层次人才工作生活津贴、企业招收毕业生社保补贴、人才购房补助、高校毕业生安居补助资金等500余万元,引进高水平高校毕业生77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洛江区以“效能发挥”为旨归,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候鸟式引进”“假日专家”等方式,搭建企业与高校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立全省首个“新媒体人才之家”、全市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使才智精准服务乡村振兴及企业技术研发……如今,一系列健全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和有力的举措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洛江人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活力竞相奔涌,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力量愈发强劲。(通讯员 陈沙军 黄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