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创新
——访连江官坞海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林哲龙
    林哲龙(右)展示鲍鱼新品种“福鲍1号”

  人物名片
  林哲龙,连江官坞海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奖,1998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退伍军人”。 

  “我现在虽然退休了,时间不够用,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整天到晚就想把海带产业做大做强,把鲍鱼产业做大做强,为渔民转产转业、帮助渔民增收做贡献,为党争光,尽到一名党员的责任。”林哲龙对记者说。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近日,记者来到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的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在一座外墙斑驳的灰色办公楼前,记者见到了林哲龙。虽然已退休多年,林哲龙说起话来语调明快,思路清晰,言谈举止间有着年轻人意气风发的劲头。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应该退伍不‘褪色’,我要用在部队里学习到的智慧与本领,做一个带领全村渔民‘科技兴村’的排头兵!”1978年,在部队锻炼了4年的林哲龙退伍返乡,望着村前那片漫无边际的大海,在心中立下了誓言。
  1984年,林哲龙被村民推选为官坞村委会主任,之后担任村党委书记、官坞海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因村两委换届,2015年10月在党委书记任上退休。在村集体创办的官坞海产开发公司,林哲龙继续担任董事长,带领公司走市场经营和科技兴海的乡村振兴之路,把曾经是连江沿海一个比较贫困的小渔村变成海带育苗、海带养殖、海带加工3个全国第一,鲍鱼育苗产业处于全国领先的富裕村。官坞村海产养殖规模由30多年前的单一养殖品种海带,增加到养殖紫菜、龙须菜、牡蛎、鲍鱼、多宝鱼等20多种,养殖面积由1984年单一海带养殖的446亩发展到现在的近万亩。2021年4月,官坞村获评为2020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产业要创新。产业不创新,守着传统农业,老百姓增收就难了。”林哲龙说,通过种业、技术、品质等方面的创新,官坞海带畅销全国近10个省份,海带育苗占全国总量的60%。单单海带养殖,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0元,2021年全村有60%的农户养殖海带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对产业创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林哲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林哲龙说,首先种业要创新。原来海带品种由北方提供,产量低、质量差,价格上不去。官坞村自主研发出的“黄官1号、2号、闽优1号、2号”海带新品种在全国沿海养殖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好。原来新鲜海带一吨卖300多元,今年官坞海产开发公司培育的海带苗在北方地区新鲜海带售价一吨1400多元。为什么价格能提高这么多,关键是新品种的品质好。官坞海产开发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将国外绿鲍亲本与本土的皱纹盘鲍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绿盘鲍,并注册了“福鲍1号”品牌。绿盘鲍个头大,比成人巴掌还大,一粒足有1.5斤重;传统鲍鱼要生长两年到两年半才1~2两,绿盘鲍只要养一年就能达到2两重;绿盘鲍成活率可以达到90%,传统鲍鱼成活率不到30%;绿盘鲍每斤售价150元,传统鲍鱼每斤售价约40~50元。“官坞海产开发公司研发的黄官海带系列新品种(国家评定水产原良种)和绿鲍原种即将列入海上福建种质资源库建设,是全国唯一一家企业拥有两个种质资源库的项目。”林哲龙兴奋地对记者说。
  “品质要创新。”林哲龙说,过去中国人主要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把健康食品摆在第一位,食品健康才能长寿。原来海带一般只晒成淡干、盐渍海带,带沙带泥,现在海带创新品种安全、干净。熟干调味海带配有调味包,用开水泡5分钟就可食用。如此一来,身价陡增。“一般来说,传统淡干海带一吨只卖到3000~5000元,这种熟干即食海带一吨则可卖30万元。”
  “技术要创新。”林哲龙说,原来海带育苗要90天下海,而现在45—50天就可以搞定。过去养殖用人工拖拉海带,现在改用机械化手段收海带,用车直接运到车间,不受天气影响。
  “种类要创新。”林哲龙介绍,官坞海产开发公司在海带精加工上做文章,将研发的“黄官1号、2号、闽优1号、2号”4个海带品种,通过精深加工后为16个品种、16道菜谱、16种功效,拉长了产业链,极大提高海带附加值,实现海带从低端原料到高端产品的转变。原来北方6月、南方5月收海带,而现在北方1月、南方2月就可以开始吃海带。
  在很长时间里,海带要么作为普通海产品低价出售,要么作为化工原料、鲍鱼海参饲料。官坞海产开发公司创新市场销售,将官坞海带推广进网店、超市、大卖场、宾馆、酒店,在全国13个城市销售,还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鲍鱼销售市场主要是台湾、香港等地区和日本、东南亚国家,经过30多年培育,鲍鱼销售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
  “品牌要创新。”林哲龙说,官坞海带于2017年被列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直供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从2011年至今,创建“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保护”“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州市知名商标”等多个“官坞海带连江鲍鱼”公用品牌和荣誉,提升了“连江鲍鱼”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林哲龙说,合作要创新。官坞海产开发公司创新南北合作养殖方式,将培育的海带苗运到大连海域养殖,经第一道粗加工后,再运回南方精加工。在每年4—5月份将养殖满一年的一龄鲍移至北方海域继续养殖,10月份再移回当地海域养殖,避开南方高温期对鲍鱼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经过种业、技术、品质等方面的创新,官坞海产养殖得到极大的发展。如今官坞良种海带比传统海带每吨能多卖200~300元,每亩产值能增加5000~6000元。“目前,连江养殖的老品种土鲍一粒只能卖十几元,而绿盘鲍一粒价格就能超百元,如农户养殖5万粒绿盘鲍,可以卖400多万元,利润有200万~300多万元,经济效益好多了。养5万粒绿盘鲍,两年就收入两三百万元。”林哲龙说,官坞海产开发公司海带育苗供应全国沿海9个省以及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造福当地渔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创新靠人才支撑。作为全国最大海带良种基地、全国最新的鲍鱼育苗基地,没有人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在官坞村,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大连水产学院、省农科院、省水产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市水产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就有20多人。依靠科技,重视人才,官坞村水产养殖的品质、产量、效益不断提升。
  “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太重要了!退休干部有丰富的经验。我现在虽然退休了,时间不够用。很多专家有不懂的事情还问我。我现在就很有成就感。”林哲龙以自己为例,强调发挥退休干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我这一生做海带、鲍鱼产业比较成功,中国最大的海带、鲍鱼在我这里育苗。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渔民及养殖企业中,就流传着‘中国水稻袁隆平,中国海带林哲龙’说法。”林哲龙自豪地说。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林哲龙,就形象称他为左带右鲍领跑者,说他左手做海带,右手做鲍鱼。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林哲龙以此不断鞭策自己。30多年来,林哲龙带领官坞海产开发公司一直走在产业创新的大道上。2020年8月,林哲龙代表官坞海产开发公司参加福建省福州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再一次站在了创业创新的时代潮头。
  (文/图 记者 张华元) 

编后语 为他们的奋斗和奉献精神点赞!


  本报与福建省退休干部工作指导中心合作的“退休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专栏开设以来,到本期已报道了8位退休人才。这8位退休人才,退休前或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或是部队领导,或是科研工作者。他们回归乡村后,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担任企业负责人,或担任村两委编外指导,或担任文化顾问,以“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炽热情怀,在乡村这块土地上大展才华,开创人生的第二次事业,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一心一意为乡村百姓造福,为服务乡村振兴不懈努力,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让我们为他们服务乡村振兴做出的突出贡献,为他们的奋斗和奉献精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