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强化保障援企业扩就业
本报讯 今年以来,泉州市泉港区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紧紧围绕“首稳”、“首保”目标要求,通过线上线下招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等措施,为援企稳岗促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线上+线下”优就业服务
“我认为,企业破解找人难、留人难问题,要从企业品牌价值和上升路线的梳理展示、拓宽职业招聘渠道,帮助企业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三方面入手……”在泉港人社直播间线上招聘活动现场,人力资源顾问对企业招人难这一话题进行专业细致地解答。
今年,泉港区人社局联合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泉港工作部开展泉港人社直播间线上招聘活动,邀请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院长陈登龙、泉港区人力资源顾问刘志斌等专家,为在场企业代表答疑解惑。
台上专家讲解到位,台下企业代表听得仔细。“几位专家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在招人用人留人管理上有了新体会。”在场企业代表对直播间线上活动连连点赞。
据悉,泉港区将线上招聘活动升级,通过“就业泉港”视频号、“泉港就业”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企业招聘信息,累计发布用工信息12期,推送就业岗位4390个。
以山腰街道聚福社区为试点,探索施行“一小时就业”进社区服务模式,新开发“一小时就业”小程序,收集缺工企业和求职者信息,为供需双方搭建无缝对接平台,通过“想就业来找我”小程序,加大用工信息和简历投放力度,共吸引283家企业入驻,收集岗位5747个,投放简历1332份,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67人。
同时广泛开展线下活动,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激发企业积极性。截至目前,发放补贴24家93.25万
常态化推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真正做到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元,培训技能人才2100人次以上。
“保底+保障”享民生福祉
“这份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为我的家庭减轻不少负担。”泉港区前黄镇前烧村的许先生,是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之一。就业困难的他,现在受聘为村委会的劳动协管员,有了经济来源,家庭压力得到了缓解。
在泉港,像许先生这样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有107个。近年来,泉港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加强岗位人员规范管理。择优录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对用人单位按该区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截至目前,安置低保户和精准扶贫人员百余人。
除了促就业方面的政策,泉港区创新解决被征地养老保障问题,通过审核征地社保落实情况,针对石化安征迁保障对象,制定简化审批手续,对整村拆迁的行政村(自然村)实行先审批先发放,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征迁村60周岁达龄且符合被征地养老保障条件人员及时享受待遇。
下一步,泉港区将继续织牢社会保障网,开展全民参保数据分析,全面核查未参保企业、个人情况,根据企业状况、个人身份等信息合理引导参加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同步梳理排查社保经办领域风险隐患,定期组织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健全完善管人、管事、管钱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引才+育才”筑培养平台
暑期到来,泉港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非公企业,吸引一批批泉港籍在外大学生陆续到岗实习,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本领,进一步了解泉港、熟悉泉港,增强留在泉港创业创新的信心。
近日,泉港区委人才办、团区委联合开展2021年泉港区大学生暑期实习“扬帆计划”暨泉港区第四届预选大学生实践锻炼服务团活动,经过岗位征集、报名配岗、岗前培训等环节,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开展暑期实习,贡献聪明才智。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双创泉港”人才发展战略,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人才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泉港青年人才储备。截至目前,共征集实习岗位131个,超预期制定目标41个,提供岗位完成率达145.56%,吸引百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
除了搭建青年人才引进培养平台,泉港区不断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今年,泉港职业中专学校复办,学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努力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实用人才。
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地企”协同育才机制,创新“基地+企业”模式,与总工会、人社局、联合石化共同建立联合石化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实施以党群联创、活动联办、项目联推、人才联育、资源联享为主题的“五联共创”工作机制,组织第一批10家区内优秀企业代表与泉港区石化行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安全生产实践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着力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同时持续优化引才留才机制,深入探索“人才+项目”、“人才+产业”等柔性引才育才模式,构建长效人才保障体系,联合统战、团委、教育局、异地商会等部门,逐步建立完善泉港区在外大学生数据库,发挥政策配套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引导用人单位为人才提供良好生活条件,为人才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提供必要服务。
(通讯员 陈嘉纬 刘泽阳 陈敏树 林芬)
“线上+线下”优就业服务
“我认为,企业破解找人难、留人难问题,要从企业品牌价值和上升路线的梳理展示、拓宽职业招聘渠道,帮助企业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三方面入手……”在泉港人社直播间线上招聘活动现场,人力资源顾问对企业招人难这一话题进行专业细致地解答。
今年,泉港区人社局联合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泉港工作部开展泉港人社直播间线上招聘活动,邀请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院长陈登龙、泉港区人力资源顾问刘志斌等专家,为在场企业代表答疑解惑。
台上专家讲解到位,台下企业代表听得仔细。“几位专家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在招人用人留人管理上有了新体会。”在场企业代表对直播间线上活动连连点赞。
据悉,泉港区将线上招聘活动升级,通过“就业泉港”视频号、“泉港就业”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企业招聘信息,累计发布用工信息12期,推送就业岗位4390个。
以山腰街道聚福社区为试点,探索施行“一小时就业”进社区服务模式,新开发“一小时就业”小程序,收集缺工企业和求职者信息,为供需双方搭建无缝对接平台,通过“想就业来找我”小程序,加大用工信息和简历投放力度,共吸引283家企业入驻,收集岗位5747个,投放简历1332份,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67人。
同时广泛开展线下活动,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以工代训”职业培训补贴,激发企业积极性。截至目前,发放补贴24家93.25万
常态化推行“线上+线下”就业服务,真正做到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元,培训技能人才2100人次以上。
“保底+保障”享民生福祉
“这份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为我的家庭减轻不少负担。”泉港区前黄镇前烧村的许先生,是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之一。就业困难的他,现在受聘为村委会的劳动协管员,有了经济来源,家庭压力得到了缓解。
在泉港,像许先生这样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有107个。近年来,泉港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加强岗位人员规范管理。择优录用符合岗位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对用人单位按该区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截至目前,安置低保户和精准扶贫人员百余人。
除了促就业方面的政策,泉港区创新解决被征地养老保障问题,通过审核征地社保落实情况,针对石化安征迁保障对象,制定简化审批手续,对整村拆迁的行政村(自然村)实行先审批先发放,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征迁村60周岁达龄且符合被征地养老保障条件人员及时享受待遇。
下一步,泉港区将继续织牢社会保障网,开展全民参保数据分析,全面核查未参保企业、个人情况,根据企业状况、个人身份等信息合理引导参加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同步梳理排查社保经办领域风险隐患,定期组织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健全完善管人、管事、管钱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引才+育才”筑培养平台
暑期到来,泉港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非公企业,吸引一批批泉港籍在外大学生陆续到岗实习,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本领,进一步了解泉港、熟悉泉港,增强留在泉港创业创新的信心。
近日,泉港区委人才办、团区委联合开展2021年泉港区大学生暑期实习“扬帆计划”暨泉港区第四届预选大学生实践锻炼服务团活动,经过岗位征集、报名配岗、岗前培训等环节,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开展暑期实习,贡献聪明才智。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双创泉港”人才发展战略,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人才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泉港青年人才储备。截至目前,共征集实习岗位131个,超预期制定目标41个,提供岗位完成率达145.56%,吸引百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
除了搭建青年人才引进培养平台,泉港区不断完善自身造血功能,拓宽人才培育渠道。今年,泉港职业中专学校复办,学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努力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实用人才。
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地企”协同育才机制,创新“基地+企业”模式,与总工会、人社局、联合石化共同建立联合石化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实施以党群联创、活动联办、项目联推、人才联育、资源联享为主题的“五联共创”工作机制,组织第一批10家区内优秀企业代表与泉港区石化行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安全生产实践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着力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
同时持续优化引才留才机制,深入探索“人才+项目”、“人才+产业”等柔性引才育才模式,构建长效人才保障体系,联合统战、团委、教育局、异地商会等部门,逐步建立完善泉港区在外大学生数据库,发挥政策配套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引导用人单位为人才提供良好生活条件,为人才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提供必要服务。
(通讯员 陈嘉纬 刘泽阳 陈敏树 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