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黑泥养虫子 大网罩财富——记“十佳青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周洪磊
  在罗源县的沿海滩涂上,生活着一种叫沙蚕的虫子,它细细长长,有100多只脚,长得有点像蜈蚣,颜值不佳。但创业青年周洪磊特意从厦门跑回老家罗源养这种虫子,为了它,甚至差点丢了命。谁也没想到,只用了6年,他不仅成功实现沙蚕人工繁育,还创下年销售额2500万元的佳绩。
  返乡创业养沙蚕
  今年37岁的周洪磊高中毕业后入伍当无线电通信兵,退役后在厦门经营一家渔钓具店。“我从小就知道沙蚕,罗源当地人在每年农历9月时都会去滩涂挖这东西,做成各种美食。但做渔钓具生意后我才发现,这虫子不仅人爱吃,鱼也爱吃,是‘万能钓饵’。于是,每年采挖时节我就从罗源批发沙蚕去厦门卖。看到这东西这么好卖,我就想,我的家乡罗源鉴江处于淡水与海水交汇处,适合优质沙蚕生长,可以试着养养看,于是2015年我决定返乡创业。”
  罗源县海渔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周洪磊之前,县里没人养殖过沙蚕,作为“吃螃蟹”的人,小伙子的闯劲让人佩服。“他去了日本和韩国考察,建起养殖基地。为了模拟沙蚕的野外生长环境,他把海泥冲进来,又设计了管道,按照海水涨退潮规律冲刷和供食,第二年5月,养殖的第一批沙蚕就收获了。”
  摸爬滚打谋壮大
  之后两年,周洪磊潜心研究增收和采收问题。2018年,眼看第一批规模化养殖的沙蚕就要变成钱了,没想到当年一场“玛莉亚”台风击碎了他的美梦。“台风引发的洪水淹没了我的基地,1.5万公斤沙蚕被冲跑了。我急着去看灾情,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现在想来都后怕。还好很快我便摸到了岸边,上岸后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只要人还在,哪怕基地都被淹了,我们也可以从头再来。”周洪磊说,那次天灾让他损失了150万元,但好在剩下的沙蚕还卖了150万元,这给了他很大信心。
  “沙蚕养起来了,但罗源县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沙蚕,只在每年农历9月下旬交配,其他时间没有沙蚕苗,这意味着我人工养殖一年只能养一茬,这样做不成产业,必须想办法解决种苗瓶颈问题。”周洪磊开始全国各地跑沙蚕养殖基地,建了一个可以控制温度的育苗室。“我把各地的沙蚕引进来,比如三四月是广西沙蚕的繁殖时间,我就在那时调整温度,繁殖那个地方的沙蚕。”办法对了,但掌握不好温度,繁殖率很低。“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我都在全国跑,只要听说哪里有沙蚕,再远再偏我都去。”
  当好致富带头人
  福建青创导师曾丽莉作为周洪磊的创业导师,看着小伙子一步步摸爬滚打走过来。她说:“靠着模拟不同地区沙蚕的生长环境,他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沙蚕。为了保证沙蚕到消费者手上时还是活的,他又设计了一种特殊包装,让虫子到了渔具店还能活上10天。”因为周洪磊的沙蚕供应量稳定,又便于保存,省内很多渔具店都销售他的产品。2020年,周洪磊的沙蚕销售额达到了2500万元,基地增至200亩,至今每天能稳定上市近千公斤,带动周边70多户农民养殖,户年均增收4万元。
  当地村民刘兆芹是养殖场的一名熟练工,最多时一天能赚上千元。她说,过去从不敢想像这虫子还能养,而且常年有,靠着挖虫竟然让她有了稳定的收入。县海渔局相关负责人说,沙蚕除了做饵料和食材,也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现在他们每年也和周洪磊采购沙蚕放归大自然,用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福州团市委青发部副部长池信坚介绍,周洪磊的创业故事十分正能量,在今年团市委开展的首届最美福州青年评选中,他光荣获评“十佳青年乡村振兴带头人”。近日,周洪磊又获评市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目前,他正在参评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