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为高质量发展点燃“人才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厦门市人才队伍中引起热烈反响
  本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在厦门市广大人才工作者和专家人才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为下一步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今年以来,厦门市聚焦“七以七为”工作部署,多次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研究推出“留厦六条”和毕业生五折租房等政策,力度空前,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引才育才留才热潮。同时,聚焦优化人才生态,厦门市率先成立国内第一所高新区非学历产业教育平台——厦门火炬大学堂,设立福建省首只人才基金“厦门市人才创新创业一号基金”以及“双百人才基金”,设立首个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从平台到制度、从基础到前沿,厦门为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平台、发展的空间,形成集聚人才的强大“磁场”。 
  谋战略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2025年人才发展目标。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厦门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集中优质资源布局人才链、产业链,更好地吸引人才,激发人才效能。
  践行初心使命,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9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厦门市发动人才企业迅速启动新一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艾德生物的国家级人才郑立谋带领技术骨干主动承担疫情防控任务,第一时间搭建方舱实验室,快速完成数十万人份的核酸检测。厦门迈达瑞科技有限公司的“双百人才”孙占强以及青年人才洪金田,动员全体员工夜以继日奋战十来天,向抗疫一线单位提供超过1000万人份的病毒采样试剂。
  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人才产业布局。十八大以来,厦门市出台“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推出12类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配合“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厦门的人才政策向重点产业链集群的企业一线和重点项目倾斜,至今已扶持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业人才30000余名,近九成入选对象集中在重点产业的龙头项目,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面向科技前沿,释放人才发展活力。人才企业万泰凯瑞攻坚49天,成功研制出福建首个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仅需29分钟即可快速出结果;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宁邵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国产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研发成果即将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夏宁邵也获评“南强杰出贡献奖”;宝太生物进入国际体外检测试剂第一梯队,成为厦门市新冠检测试剂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面向重大需求,输送优秀人才。厦门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人才举措,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下派制+平台制”服务“三农”,2018年至今已累计下派207名科技特派员,905名个人科技特派员、43家法人注册为“平台制”科技特派员,仅2020年就开展各类产学研横向课题1690项、合同金额4.32亿元。 
  建队伍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美亚柏科作为用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效用,积极引才、稳定留才、创新用才,抓紧解决‘卡脖子’问题,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贡献美亚智慧。”厦门市拔尖人才、美亚柏科董事长滕达有感而发。目前美亚柏科拥有员工超过4000人,有3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技术和研发类人才占总人数近70%,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12%,已经成了领军型人才企业的标杆。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外联内聚、引育并举,以更开放的政策、更高效的服务、更舒心的环境,广开引才之路,使厦门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2019年,厦门市将“双百计划”、“海纳百川”计划等重点人才计划整合梳理成“群鹭兴厦”人才政策矩阵,精准引进各层次、各领域、各类型人才;号召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勇于“揭榜挂帅”谋创新,带头成立技术研发攻坚队,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
  多种渠道招揽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厦门市针对青年留学人才搭建以赛引才平台,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春晖杯”等国家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中开辟“金砖赛道”,面向海外高端人才发出“英雄帖”,吸引海外青年高层次人才来厦门发展。针对青年人才共建高校引才平台,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依托教育部“蓝火计划”等,每年引进一批优秀博士生来厦门服务,邀请优秀毕业生逐梦鹭岛。
  注重激发创新团队活力,打造涵养人才的蓄水池。目前全国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真正做到让厦门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来自上海“原汁原味”的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嘉庚创新实验室已经联合宁德时代、中芯国际、三安光电、厦门联芯等7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开展合作,支撑起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攻克了半导体光刻核心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软包用高端铝塑膜等10项关键技术。 
  激活力 树立灵活开放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2016年2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性文件。随后厦门出台“人才新政45条”,用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红利”加速释放,在人才管理、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更大力度的措施,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根据“人才新政45条”,厦门市加速实施“一事一议”制度,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中科院城环所、水环所、东方航空公司等单独批次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近千名。
  2017年起,厦门率先在福建省开展职称评审改革,让谁是人才由市场和企业说了算。目前,已经在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物联网、智能输配电、大数据等6个行业领域,授权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进行评审,重点人才计划入选的人才可直接申请确认最高级别专业技术资格,推动行业主体自主评价人才总量超2000人。
  2019年,厦门出台《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树立“品德+能力+业绩”的人才评价导向,建立人才分类考核评价体系,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同一年,厦门还制定了《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破除人才评价“四唯”现象,根据人才薪酬、任职岗位、业绩贡献等即可简便认定人才。今年起,厦门市拟订自主认定省高层次人才方案,同时推荐高层次人才通过省特殊人才绿色通道参评高级职称,目前全市有53人通过绿色通道取得高级职称。
  厦门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率先出台实施柔性引才专项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采取“飞地引才”、短期兼职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率先在福建省首创“高校产业技术联盟”,成立由赵振业、朱永官等院士领衔的“高校专家问诊团”,吸纳150名创新人才为143家企业开展“定向问诊”。今年以来,联盟先后开展产学研对接会4场,推动近100余名高校人才与80家企业达成合作,促成产学研项目15项协议,涉及金额近300万元。
  这是不断完善的人才事业顶层设计,这是愈加明晰的人才工作思路。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人才链、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优服务 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尊重人才、礼遇人才,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载体等方式,确保人才不仅来得了,更要留得住,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美好图景在鹭岛渐次展开。
  今年,厦门市专门推出“留厦六条”政策,集中解决人才最关心的配偶安置、住房、子女教育、个税等问题,为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招才引才按下“快进键”。国家级教学名师、厦门外国语学校办公室主任钱永昌成为“留厦六条”举措首批受益者,“‘留厦六条’政策举措出台后,我很快就享受二级医疗保障待遇,盖章领证一次就解决了,感谢厦门市的贴心举措,让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疗便利。”
  厦门还专门成立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覆盖全市181家重点企事业单位184位人才工作者,及时搜集解决人才企业在服务人才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更好地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为了加快政策兑现,厦门市委人才办专门举办人才工作联络员座谈会,集中解决人才认定申报系统设置、人才认定申报确认方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设置、高层次子女跨区就学等相关问题,获得人才企业一致好评。(下转2版) 
  (上接1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厦门还为人才打造了最优质的留厦“生活圈”——设立全省首个综合性“i人才”服务平台,设立全省首家“外国人才服务站”,成立首个扎堆“人才社区”,协调41个部门为人才在厦门创新创业提供职称评定、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科研服务、出入境和居留服务等39项优惠政策,在“厦门市民卡APP”上线“白鹭英才卡”虚拟卡,人才凭码即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服务,实现人才交通“一码畅行”、人才发展“一键无忧”、人才生活“一帮到底”。
  截至去年底,厦门全市人才人力资源总量突破130万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300余人,省级人才约2700人,高端人才总数位居福建省首位。每年新增高层次人才、毕业生数量保持20%左右增长,留学人才总量超过3.2万人,排名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近38件,是全省平均值的3倍多,全市国家级高企数量突破2200家,占全省三分之一,人才创办上市企业数量近20家。截至今年8月,全市600多家高新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0%以上,厦门成为各类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活力日益迸发的人才特区。
  “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厦门市正牢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根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与举措,站在全新的起点唱响《留厦的歌》,招揽各类人才来厦门实现创新创造的梦想,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厦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点燃“人才引擎”。
  (通讯员 杨鸿杏 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