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龙岩探索具有闽西特色的乡村人才振兴新体系
  本报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龙岩市探索具有闽西特色的乡村人才振兴新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引智产能,鼓励人才扎根基层
  引导高校人才服务基层。2019年以来,共安排招募709名“三支一扶”毕业生、167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安排69名党政类引进生到乡镇挂职锻炼,接收3个科技服务团17名成员到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挂职工作。每年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发一批乡村基层公益性岗位,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岗位予以最长不超过3年的补贴。
  深化人才招聘评聘改革。根据产业人才需求大、教育卫生人才短缺等实际,用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适当降低学历、年龄等要求,2019年以来全市事业单位共计划核准招聘5129人,其中教育类2863人、卫生类1031人。加大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向基层一线倾斜力度,创新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审认定,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破格评审,先后有2批56名“土专家”“田秀才”获评中级职称、25名获评初级职称。
  充实基层民生人才队伍。设立农村学校教师专岗,全市新招聘编内教师将近50%安排至农村学校任教;完成3批全市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人推荐工作,培养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比例达15%。委托省内医学院校培养本土全日制西医高职高专医学人才,2019年以来共培养西医类人才79名、中医类人才18名,招聘79名中职医学类毕业生以乡镇卫生院编外人员身份充实到“空白村”卫生所执业,解决乡村医生补充困难问题。
   培育蓄能,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立足“本土化”优势。依托国家级福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市管国有林场各类科技项目,借助科技特派员平台,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林农提供专业培训,每年至少召开15次专家授课活动,每次受众群体不少于100人。2021年首次举办乡村规划工匠培训班,以乡村建筑工匠为重点培训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训、集中与分段、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提高乡村本土规划建设人才水平,共有来自45个村的50名学员参加培训班。
  聚焦“医教类”人才。采取线上基础培训、线下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基层卫生人才技术能力,共培训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566人。近两年共拨付市级财政500万元用于乡村教师培训工作,实施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5年内将全市乡村校长、教师轮训一遍。
  壮大“新农人”队伍。实施1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采取“送教下乡到村”“送学到社”“基地办班”等形式,共举办了63期各类实用技术和技能专题培训班,培训高素质农民4142人次,学员满意度评价达99.9%。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可为”新农人创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以优秀返乡创业典型为“活教材”,融理论、案例、现场教学为一体,累计培训357人次、平均年龄38岁。
   资源聚能,发挥传帮带大作用
  组建专家顾问“帮扶团队”。以顾问指导、兼职服务等帮扶形式,开展“百名专家下乡入企”帮扶活动和“银色人才”服务乡村、服务产业行动,近两年来共组织30多批400多人次专家开展服务。从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中推荐担任科技特派员,组成“帮扶专家团”,开展“一村一品一专家”帮扶活动,全市共有27名专家和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对接帮扶。
  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全市各县(市、区)产业基础较好、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乡镇设立14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并在市级“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中专设乡村振兴岗位,选派14名优秀高校毕业生专职驿站工作,负责摸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多渠道输送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海外优秀青年人才。
  加强闽台农村人才交流。依托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2020年举办两岸农民共庆丰收节、闽台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交流、闽台农业合作推荐会等活动,邀请台湾社团9批次400多人到园区考察交流。依托“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打造岳山、九德、来福等一批台湾青年创业示范营(点、场),辐射带动更多台湾农业人才来龙岩创业。(通讯员 邱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