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教学与实践双丰收
——记福州一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张群林
    张群林(左)辅导学生

  2021年7月,“第七届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张群林榜上有名。作为福州一中科技组组长,他长期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推动中学教学与科技实践双轮驱动,并取得丰硕成果。荣获这项荣誉,对张群林而言可谓是实至名归。 
  高中生的实践导师
  常人往往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特别是对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中生而言,埋头苦读应该是平时学习生活的常态。但作为省内名校福州一中的一名生物教师,张群林却不完全是这么认为的。他尤其不赞成当下个别知名中学对学生进行全封闭式、军事化刻板训练的方式,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后劲、潜力会显得不足,对他们终身的发展也并不一定有利。他认为应十分注重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要充分挖掘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将会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张群林关于教学与实践并重的理念,正好契合了福州一中“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校风;福州一中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也为张群林充分推动他的教学实践理念插上了腾空的翅膀。作为福建省第一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他主持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项目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指导学生开展的闽江口湿地调查、闽江口炮台研究、福州马江旧址调研等一系列创新性实践项目,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科教专家辅导团成员、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群林指导的学生先后共有100多人次在国际、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奖,其中有五个项目获得全球最高级别青少年科技赛事——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学科大奖,刘啸峰和吴其瑾两位中学生分别获得国际小行星命名的殊荣。在国内最高级别的青少年科技赛事“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他指导的学生基本包揽了福建省近年来所获得的全国一等奖。2005年,张群林曾应邀代表中国科协带队参加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2015年,他又应邀参加国际青少年科学教育论坛并作专题讲座。 
  中学教师里的理学博士
  张群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太安于现状。199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后,张群林到福州一中任教。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指导学生参与生物竞赛。1998年,他在职考取了母校福建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2002年,他取得了中学高级职称。本来,他可以就此安安稳稳地走一条名利双收的路子。但他却觉得远远不够,而是怀抱持续探究的目标,不断朝自己设定的方向而努力。
  200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福建农林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成为全省中小学教师中第一位在职考取的理学博士。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门实验性极强的新兴学科,着力探究生命领域里许多未解之谜,属于生物学领域中的塔尖。当时,他身边有许多同事、同行及朋友都表示不理解,认为其博士专业的学习对他的教师工作并没有直接的推动与帮助。但他却认为,应着眼于不断的自我提升,一直往前走,而不能抱有太功利的目的去学习。
  通过博士的学习,使张群林一直与生物学科技前沿保持同步,其眼界进一步开拓、底蕴更加深厚。他常说,要像自来水一样,水龙头一拧,就一直会有新鲜的水流出来。而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为他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指导学生也更加有底气了。 
  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学名师
  在教学与实践领域的不断耕耘,张群林得到了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认可,也获得了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所赋予的各项荣誉。他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福建省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师,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标兵,福州市十佳教师,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福建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荣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
  在从事学校教学与实践任务的同时,张群林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努力推动青少年科教事业。作为“院士专家八闽老区科普行”报告团专家,他曾两次深入省内老区县传经送宝。他还经常性地深入省内各市、县(区),为各地教育系统师生开设实践专题讲座,开展实践辅导,得到当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关于中学人才队伍建设,他认为要大量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不应仅限于从各类师范类院校吸收毕业生,还可以从985、211院校中大量引进优秀毕业生来充实省内重点中学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与评价方面,应更加注重对中学教师的实践能力锻炼,而论文、课题等方面在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应相应降低。(特约记者 王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