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新发展,我省博士后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专访福建省人社厅副厅长童长峰
童长峰(前右一)向人社部副部长汤涛介绍福建展馆情况
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佛山落下帷幕。福建省代表团共派出由66名博士后组成的28支创新、创业以及揭榜领题项目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大赛期间,我省参赛博士后团队奋力拼搏、团结协作,充分展示了我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效及博士后人才风采,经过激烈的鏖战,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收获一金二银一铜共四枚奖牌。福建省代表团还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童长峰接受记者的专访,介绍了我省博士后工作的总体概况、在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水平所起到的作用、我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等方面情况。
记者:请您谈谈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我省博士后工作的总体概况。
童长峰:博士后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建立起来的,福建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站的省份。近年来,福建省博士后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博士后制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博士后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和素质稳步提升,截止目前,全省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个、工作站132个、创新实践基地37个。博士后制度在我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我省博士后工作在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水平,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童长峰:我省博士后工作着重围绕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省博士后站点涵盖理、工、农、医等12大学科门类53个一级学科,行业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站企业绝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占七成以上。博士后先后承担和完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56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创业领军人才,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30多亿元,有力助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博士后是年轻且富有创新活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请您谈谈我省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童长峰:我省博士后工作始终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有效发挥博士后创新平台作用,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龙头骨干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和创业领军人才。从1985年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我省累计招收博士后3756多人,出站2315人。我省出站博士后中郑兰荪、田中群、侯建国、孙世刚、付贤智、贺泓等6人成长为“两院”院士,160多人入选国家和省级人才选拔项目。可以说,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省科技领军人才的战略储备库,是创新团队的骨干力量,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中坚群体。
记者:福建紧邻台海,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是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一张特色名片,请您具体谈一谈。
童长峰:福建对台特有的地域优势,决定两岸博士后工作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赢互利”。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17年开始,我省出台了《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试行)。省财政每年投入960万元专项保障,对引进培养的台湾博士后人员最高资助2年共50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先后举办8场“福建省海峡博士人才交流合作对接会”,开展7批资助工作,资助引进招收台湾博士38人,两岸联合培养招收10人,合计资助经费2300余万元,有力推动两岸博士后学术技术和人才项目交流,促进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成效。另外,我们还组织实施了“闽港澳博士后交流项目”,资助引进和选送了一批承担有重要科研创新和产业化价值项目的优秀博士来福建或赴港澳地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访学研修工作,资助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国(境)外访问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本报记者)
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佛山落下帷幕。福建省代表团共派出由66名博士后组成的28支创新、创业以及揭榜领题项目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大赛期间,我省参赛博士后团队奋力拼搏、团结协作,充分展示了我省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效及博士后人才风采,经过激烈的鏖战,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收获一金二银一铜共四枚奖牌。福建省代表团还获“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童长峰接受记者的专访,介绍了我省博士后工作的总体概况、在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水平所起到的作用、我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等方面情况。
记者:请您谈谈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我省博士后工作的总体概况。
童长峰:博士后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建立起来的,福建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站的省份。近年来,福建省博士后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博士后制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服务保障,博士后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和素质稳步提升,截止目前,全省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个、工作站132个、创新实践基地37个。博士后制度在我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我省博士后工作在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水平,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童长峰:我省博士后工作着重围绕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省博士后站点涵盖理、工、农、医等12大学科门类53个一级学科,行业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站企业绝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占七成以上。博士后先后承担和完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56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创业领军人才,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30多亿元,有力助推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博士后是年轻且富有创新活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请您谈谈我省的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童长峰:我省博士后工作始终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有效发挥博士后创新平台作用,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以及龙头骨干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和创业领军人才。从1985年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我省累计招收博士后3756多人,出站2315人。我省出站博士后中郑兰荪、田中群、侯建国、孙世刚、付贤智、贺泓等6人成长为“两院”院士,160多人入选国家和省级人才选拔项目。可以说,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我省科技领军人才的战略储备库,是创新团队的骨干力量,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中坚群体。
记者:福建紧邻台海,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是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一张特色名片,请您具体谈一谈。
童长峰:福建对台特有的地域优势,决定两岸博士后工作可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赢互利”。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2017年开始,我省出台了《海峡博士后交流资助计划》(试行)。省财政每年投入960万元专项保障,对引进培养的台湾博士后人员最高资助2年共50万元。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先后举办8场“福建省海峡博士人才交流合作对接会”,开展7批资助工作,资助引进招收台湾博士38人,两岸联合培养招收10人,合计资助经费2300余万元,有力推动两岸博士后学术技术和人才项目交流,促进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成效。另外,我们还组织实施了“闽港澳博士后交流项目”,资助引进和选送了一批承担有重要科研创新和产业化价值项目的优秀博士来福建或赴港澳地区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访学研修工作,资助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到国(境)外访问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