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博士后创新创业
  锐谱思科技:创新产学研用新模式
  郭志德,项目负责人,厦门锐谱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厦门大学生物学出站博士后,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性药物及分子影像探针的开发评价。连续获得第十二至十四届全国放射性药物学术会议优秀青年论文奖,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成果奖,主持或参与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放射性新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
  厦门锐谱思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厦门大学,团队核心成员具有多年核药申报经验。团队项目旨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竞争力的新型核素诊疗药物,专注放射性药物临床前与临床阶段研究,提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公司聚焦利用高分辨分子影像技术,提供针对性诊疗方案。通过与厦门大学共建觅谱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心,创新产学研用新模式,充分发挥厦门大学人才优势,培养高水平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与转化复合型人才,提升放射性药物国际竞争力。 
 
  宏谱福:首创碘化油复方制剂方法
  楚成超,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出站博士后,厦门宏谱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高级工程师。荣获福建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刘刚,教授,高级顾问,厦门大学分子影像中心学术带头人,国家杰青获得者,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福建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及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
  李东,厦门大学生物学在站博士后,技术研发负责人,具有丰富的药物制备及应用研究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张阳、刘旋、林惠荣,厦门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在站博士后,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分子药物纳米化的探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在团队中主要从事超分子组装药物的研发。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肝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但药物分子和碘油很难相溶,目前主要通过机械混合或溶剂辅助来制备,临床效果不佳。
  本项目负责人楚成超和导师刘刚经过十年技术沉淀,于2019年共同成立宏谱福公司,进行超分子组装药物的研究及应用转化,针对肝癌栓塞和手术切除术联合治疗这一重要临床问题,首创碘化油复方制剂方法,并成功开发全球首台相关药物混合仪,将临床介入治疗肝癌所使用的碘化油、化疗药物、放疗药物以及光学造影剂结合。
  项目荣获2019年“厦门市领军型创业人才”生物医药行业唯一A+类支持,目前已和9家三甲级医院达成临床研究协议,完成15名病人的临床研究,取得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治疗效果,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服务厦门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胡翔团队:构建新型动力混合储能系统
  胡翔,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在站博士后,针对钠/钾离子电池和碱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存在的能量密度低和循环不稳定等关键问题,设计并研制了系列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等特性的炭基纳米复合材料,提升了电化学储钠/钾的动力学速率和容量,一定程度解决了充放电过程体积巨变导致的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其合作导师温珍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功能电极材料设计与合成及相关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的应用研究,获福建省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高被引科学家。
  如今,主要商业化的储能器件为锂离子电池,在快充、适应温度范围、更大规模部署应用(电动汽车、储能)以及资源丰度方面遇到技术挑战。
  本项目所涉及的钾离子混合电容器,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丰富的反应接触位点,适用于长循环寿命的钾离子储存体系,仅需50秒就能完成充电,使其在较广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未来,也可用作小型玩具和计测仪器电源,甚至有望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辅助电源、短距离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与太阳能电池组成混合型贮能体系直接利用太阳光自然能源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格智能:智能网联货车队列协同控制系统开发
  冯剑波,技术总监,北京建筑大学博士后,博士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两年,参与包括美国智能高速公路PATH项目在内的多个研究项目,作为项目核心研究人员参与了包括长安汽车驱动力分配系统研发、高维非线性车辆悬架等课题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20余项专利,3项发明专利。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环境感知、智能驾驶路径规划及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
  项目所在的因格(厦门)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针对制造业闭环的智能物流需求,开展具体的场景设计和软硬件应用开发,提供制造业从物料收货入库至自动存储、分拣上线、成品出库闭环的无人化物流场景应用,促进制造业生产物流的无边界融合。
  项目具有降低空气污染、节省燃油、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道路安全性等优势,实际应用依赖于安全稳定的横纵向协同控制系统。
  针对实际道路上通信拓扑随机变化的情况,项目设计了快速收敛的纵向稳定控制算法;考虑某些场景下GPS信号的不可靠性,设计了跟随车辆路径规划算法及基于底盘集成控制的路径跟踪算法,实现车辆队列的横向稳定控制。 
 
  万芯瑗团队:攻关高性能防腐涂料
  万芯瑗,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工程师,主要从事材料表面功能化、聚合物合成与改性研究,从事项目应用研究、技术攻关、性能检测及产业化工作。
  项目创新团队共8人,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验证、项目孵化、成果推广等领域专业人员,集理论探索、表征检测、现场试验、放大生产、产品销售于一体,硕士及以上6人、高级职称7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网科技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次,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超80项。
  项目团队依托福建省纳米工业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莆田材料环境腐蚀与电力设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高性能防腐涂料攻关,并通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福建示范中心进行成果孵化,形成了“需求收集—防腐设计—产品研发—成果孵化—产品销售”的产学研用全产业链。
  项目立足电力行业,应用场景还包括石油化工、海工船舶、轨道交通等行业,推广潜力巨大。
  目前,项目产品已通过双创中心、英大基金、国电富通联合成果转化,具有成熟的多元化商业模式,获得省内意向订单150吨,后续将进一步打开全国销售市场。 
 
  唐定团队:致力贵金属新材料关键制备技术研发
  唐定,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站博士后,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国内引进),主要从事贵金属高值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强劲的市场规模增长势头必定带动关键基础性材料AuSn20共晶合金需求的增长。然而,AuSn20共晶合金无氰电镀技术存在技术难点,目前可提供该商品及加工服务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项目研发团队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高层次引进人才等在内学科交叉的贵金属新材料创新研发人员,其中博士3人、硕士2人,主要致力贵金属新材料的关键核心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国产化产品替代。
  项目技术指导王乾坤,现任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院长,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及黄金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项目核心成员庄荣传,现任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物质组成与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表界面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开发新材料及新工艺。 
 
  王焱良团队:多孔纳米绝热保温材料
  王焱良,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副研究员),联合创立福建蓝烟新材料有限公司,2020年9月至今为公司研发总监,厦门市第九批“双百人才”,现任福建省化工学会理事。发表研究论文5篇,已获授权15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20项,获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全国催化会议最佳墙报奖。
  福建蓝烟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核心团队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名、硕士3名、海归2名,顾问团队中包括国家杰青、青年千人学者等业内专家。依托厦门大学、福建省能源材料创新实验室(嘉庚实验室)、古雷石化研究院国家一流科研单位,经过多年研发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以连续超/亚临界反应和连续超临界干燥为关键的核心工艺技术,将Si02气凝胶的生产成本降至现有工艺方法的50%以内,拓宽了气凝胶的应用范围。
  目前,公司建成以无机盐为原料的低成本气凝胶粉体连续化生产技术的中试装置(30kg/d),初步开发亲/疏水型气凝胶粉、气凝胶浆料、气凝肢保温涂料和气凝肢绝热毡等隔热制品。项目小批量试产的样品已送至三棵树、湖南漆雕氏、厦门捌斗新材等企业,均收到积极反馈,尤其是涂料企业已进行多轮技术沟通,有望成为本项目投产后第一批客户。
 
  卢启景团队:新型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
  卢启景,项目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光学工程流动站出站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项目。长期从事高品质因子光学微腔的实验研究,包括微腔在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低阈值激光器及高灵敏度生化传感器等领域,科研成果获得2016年第十三届“王大珩光学奖”,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加入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青年优秀人才访学计划,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铅是一种稳定且不可降解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实验数据表明,饮水中铅含量达0.1mg/L时,可使儿童的血铅浓度超过推荐的上限值0.3mg/L。因此,用于检测饮用水中低浓度铅离子、在线预警和检测水质铅离子浓度实时变化的高灵敏度传感器亟待开发,以保障饮用水安全。
  目前,利用仪器分析方法检测水质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发射光谱法等。因需要的仪器价格昂贵,运行维护费用高,操作较为复杂,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本项目利用具有天然微流通道的光微流微泡腔,结合其高品质因子、低模式体积、高能量密度等特点,通过研究微流微泡腔传感灵敏度调控和增强、微流腔壁表面修饰技术,完成水溶液中极低铅离子浓度的快速、无标记、特异性和实时检测,具有性价比高、耗时短、探测极限低、特异性好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水质重金属铅离子实时在线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