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为老区振兴浇灌人才“活水”
——三明市2021年人才工作综述

       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前排左二)、市长李春(前排左三)深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专题调研  
 
    三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宝怀(左三)同谢联辉院士(左二)、谢华安院士(右二)出席“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学习贯彻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精神科技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  
 
    ▶三明中伟半导体材料公司荣获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一等奖  
 
    ▼首批8家人才驿站荣获“三明市级示范站”称号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  
  2021年以来,三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坚定扛起人才强市发展战略使命,为建设“一区六城”,推进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认定高层次人才及实用型人才突破1万人,其中拥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83人,为“十四五”高点起步、良好开局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深化改革,做强人才“基本盘”  
  不久前,三明市举办的“扬帆绿都,圆梦三明”福建农林大学三明专场招聘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全市建设“一区六城”和推进乡村振兴再出发引进了一批适合三明发展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一年来,全市通过开展招才引智“项目化推进年”活动,大引才引优才的新气象在这块红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抓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明确提出支持三明等革命老区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后,三明市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发展需求,在推进落实《三明市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若干措施》等“1+18”人才政策体系基础上,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增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优势。  
  地处山区,如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三明市制定出台了《三明市特殊贡献人才奖励办法》,配套出台重大攻关项目、重大招商项目“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经营管理“军令状制”,以及教育、卫生、技能人才“赛马制”方案,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这一相关做法获评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然而,人才政策不能浮在云端,看得见、摸不着,更应“接地气”。针对老区产业人才发展瓶颈,三明市围绕数字信息、建筑业、沙县小吃、茶叶、导游讲解等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制定56条特色产业人才认定标准,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人才政策的覆盖面进一步提升。  
  同时,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三明市创新推出高层次人才及实用型人才企业自主评价认定机制,通过好中选优“推”、科学精准“评”、综合研判“定”,围绕全市“433”现代产业体系相关企业、市政府和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以及“亩均论英雄”年度考评结果前20名的工业企业,组织其自主认定相应的省级、市级高层次及实用型人才,并兑现相应政策待遇,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4月开始,三明市将存量实用型人才认定权限下放至各县(市、区),缩短人才认定时限,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和效率,由县(市、区)自主认定实用型人才6987人。  
  产业引领,花香“蝶”来助发展  
  初春的三明,响彻山城的“大招商招好商”攻坚集结号角,雄浑激越,回荡在蝶变图强的沙溪河畔。一个又一个招商项目,如同雨后春笋般集中有序开工建设。  
  招商的成果,离不开人才支撑。围绕产业链招商链布局推进人才链,三明市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等招商五个片区和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组建驻点招才引智专班,同步开展人才对接洽谈。目前,全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92场,达成就业意向6000多人。  
  老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眼下,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成为推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做好人才储备,筑牢产业发展“蓄水池”,三明市探索支持“6+1”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统筹安排26个“人才编制池”编制,支持科技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同时,依托京闽区域合作,选认30名北京科技专家助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并选认首批市级金融科技特派员31名,推荐300名个人、114组团队和5家法人申报2021年省级科技特派员。  
  同时,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紧盯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用好用活政策,大力引进重点产业人才和团队。三明市深入开展“院士专家三明苏区行”活动,广泛征集技术需求150多个,帮助41家企业与136位院士专家进行项目技术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超过百项、专利超过百项、创造产值超过百亿元。  
  特别是发挥省内和本土专家作用,探索建立了“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和“院企战略联盟”新模式。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各类院士专家平台10家、总数达46家,累计29位院士和186位专家进平台工作。  
  坚持用好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三明市实施三明“后生仔”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出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明就业“十条措施”,推进落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才合作交流协议,助力一批青年产业人才留明创业创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产业引领,花香“蝶”自来。三明市开展了“扬帆绿都·圆梦三明”为主题系列校园招聘活动,组织500余家企事业单位赴14所省内外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14场,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达成就业意向高校毕业生1500多人。  
   深耕细作,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三明市始终秉承爱才惜才的理念,倾力塑造人才服务品牌,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2021年初,三明市制定下发人才工作要点,采取“责任制+清单化”形式推动工作落实。同时,明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制定进一步强化全市人才工作合力的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党管人才工作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  
  着力构建统一领导、科学决策、高效运行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明市按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挥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之智,优化工作布局、理清责任链条,推动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  
  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组织走访慰问各类人才417人;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与教育积分入学平台对接,帮助122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园入学;着眼中心城市优质地段,筹集房源1950套,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在住房、生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兑现各级各类人才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一个个民生实事,敲开了人才愿意来三明、愿意留三明的心门。  
  此外,为进一步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三明市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之家服务体系,培育打造了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人才驿站等30家人才驿站(人才之家),累计举办各类活动超150场次,评选认定首批市级示范站8家。  
  从人才制度集成创新,到打造产业人才高地;从创优环境为人才办实事,到推进人才服务改革,全市人才工作正奋楫扬帆,奋力推进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讯员 郭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