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永安:探索融合新路推动产才共兴

  本报讯 近年来,永安市围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突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2021年永安重返福建省“十强”县。
  聚焦产业需求
  集聚高质量发展智慧

  围绕产业布局需求,永安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发展主力军。
  结合“大招商招好商”活动,出台招才引智专项行动计划,依托重点园区、高校、驻外商会等,在“内”搭建“1+1+4”人才驿站,在“外”建立6家驻外引才工作站,引进产业紧缺急需人才425名,推动产业成果对接、技术应用转化65项。
  从注重“招来人才”向“用好人才”转变,出台《重点企业柔性引才支持办法》《“人才编制池”编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先后引进23支石墨和石墨烯、竹产业等研究团队,柔性引进教授、专家顾问等52人。
  打造“一会一赛”品牌,连续举办7届国际(永安)竹业博览会、4届石墨和石墨烯创业创新大赛,促进人才、项目、产业、资本精准对接,共引进省引才“百人计划”专家等10支创新团队和14名省级人才,促成一批企业扩产增效、成功上市,有效带动石墨、林竹等产业集聚。
  聚焦科技创新
  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平台、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创立“产教融合”平台等举措,永安市加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在服务产业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带动作用。
  探索多元化融资,每年设立2000万元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用于促进人才集聚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设立规模5亿元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引导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促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地。目前,该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居三明市前列。
  集中优质资源,打造石墨烯产业孵化中心等6个协同创新平台,帮助初创企业和人才降低研发成本,促进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投资近3亿元打造“一中心两平台”,促成6家企业落地。
  突出专业与产业对接,依托辖区职业院校开展“二元制”办学,实行“师带徒”制度,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培养、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建成省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每年为辖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600余人。
  聚焦服务升级
  营造近悦远来环境

  从创优人才发展“微环境”入手,永安市推动各类人才创业无忧、创新无扰、创造无憾。
  具体举措有:开展“服务百家企业、推进百大项目、走访百位人才”活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每位市领导联系3-5名人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定期举办“永安之夜”人才茶话会,推荐85名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制定《“1+1”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办法》,细化“专才”“偏才”认定机制,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在各类媒体平台开设“燕城英才”栏目,讲好“人才故事”,引导社会惜才敬才;建立“智汇”永安人才之家,以带(代)办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
  近3年,永安市累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人才津贴1100多万元,为275名企业高管及人才子女办理自主择校入学,并在三明率先探索发放“燕城英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10余项生活便利服务,让人才创新创业无后顾之忧。
  (通讯员 钟美华 邢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