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汇聚高质量发展海归力量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以下简称《法规》)颁布20周年。厦门在国内首创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留学人才引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到2021年,厦门每年新引进留学人才从100多人增至近2000人,截至2021年底,留学人才总量超过3.4万人,每万人常住人口留学人才数量名列副省级城市前三,厦门由留学人才聚集点逐步发展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区域留学人才高地,为厦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留学人才智力支撑。
应时而生开创留学人才工作新局面
仲夏鹭岛,生机盎然;百舸争流,奋楫争先。一幅留学人才加速汇集、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涌动的生动图景正在鹭岛大地徐徐展开。
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了出国学习、放眼看世界的机会,也对引进留学人员报效祖国赋予了历史使命。
2002年,厦门创新留学人才工作,先行先试立法,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建立了包括留学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制度,这是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为打造一支留学人才专业服务队伍,厦门还专门成立了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厦门市政府在吸收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方面,一直坚持让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主导作用。2002年3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在创业扶持资金、房租减免、子女就学、住房以及全程服务等方面为留学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与特别支持。这一创新性法规推出后,立即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一些条款陆续被国内其他省市借鉴复制。曾担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现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孙大海,当时是全国首位担任创业园主任的海归博士后。当时法规颁布后的成果他至今记忆犹新,2002年前全市共引进留学人才185人,而法规颁布当年就引进了169人,入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留学人才企业58家,为2001年的3倍多。
2011年,厦门对《法规》又进行了修订,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加大人才政策保障力度,导向性更强、机制更健全、优惠力度更大、财政投入更多、覆盖面更广。20年来,厦门持续发挥《法规》效用,最大限度地解决留学人才关注的子女教育、落户、安家等问题,建立了全省首个留学人员工作网上办事大厅,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留学人才服务公共事项“即时办”和“全程网办”,不断增强留学人才服务的获得感,在海外留学人才群体中逐渐形成口碑,厦门留学人才服务逐渐成为经济特区人才服务的特色“名片”和展示“窗口”。
近年来,厦门凭着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优质的留学人才服务,多次赢得“中国十大海归创业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潜力城市”的口碑,还入选“2021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
向强迈进汇聚更多全球高端智力
厦门坚持打造高层次平台载体聚集留学人才,拓宽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渠道,以产引才、以才兴业,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法规》颁布后,2004年起厦门打造了福建省第一个引进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交流平台——福建(厦门)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经过多年的用心营建,影响力从厦门辐射到省内其他地市,十多年来共吸引了2500多名留学人才来厦对接洽谈。
进入新时代,厦门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启动“i海归留·厦”全球引才行动计划,以“线下引+云端聚”的方式,协办“留交会”“春晖杯”“海创赛”等国家级引才汇智平台,举办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金砖+”留学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建立“金砖人才创业基地”,通过政策“云”直播、线上项目对接会、线上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线上聚才活动,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提升厦门在全球引才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留学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其中硕士和博士学历占80%以上,高层次留学人才1000多人,有近1600人入选国家、省、市各级人才计划,2人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7人入选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名单,有14家留学人才创办企业成功上市。2022年评选首批厦门市海归创业先锋榜单,郑立谋、韩刃、洪伟、康英德、蓝伟光、李庆阁、林庆平、林志雄、邢东进、赵建辉等10位扎根厦门、深耕厦门的优秀留学人才创业代表脱颖而出。
在2021年举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庆祝大会上,海归博士、艾德生物董事长郑立谋作为创新创业人物上台接受表彰并发言:“厦门特别让人记得住乡愁,厦门特别有干事创业的好基因,厦门特别有鼓舞人心的好未来。”2008年,郑立谋得知厦门正在规划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他毅然放弃在外国的事业和优渥的生活,回厦创办了艾德生物。得益于《法规》保障、产业政策和人才扶持的叠加助力,郑立谋带领团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60多项自主专利技术,获批上市20多个肿瘤精准分子诊断产品,每年使我国60多万肿瘤患者从中获益。最近又获批了国产PD-L1伴随诊断“第一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实现了多项全球独一无二的创新。
赋能发展激发留学人才动能活力
厦门积极为留学人才施展才华搭台铺路,让留学人才能真正留在厦门。留学人才在厦门的创业项目很多是高科技初创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企业资金链比较脆弱。根据《法规》,厦门市配套出台了留学人才创业扶持办法,及时解决留学人才初创企业资金困难,同时还积极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争取上级扶持资助,这些关键时刻的“天使资金”如雪中送炭,发挥了关键作用。
厦门不仅对留学人才“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精准集聚产业人才。每年举办“9·8”留学人才精品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会,搭建“人才+资本+项目”对接平台,采取项目分类推介、岗位精准引才,100多个优秀留学人才项目获得风险投资机构青睐。厦门着眼于促进留学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配套《法规》出台了《留学人员科研项目与交流活动经费资助管理办法》,积极扶持留学人才启动高新技术项目,鼓励企业自主邀请中意的留学人才项目来厦考察对接,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20年来,累计为71人争取获得国家和省资助共2000多万元,市财政为426家留学人才企业提供3.7亿元创业资助,助力留学人才创业创新团队发展壮大。目前,累计有1000多位留学人才来厦创办700多家高精尖企业。其中,10家留学人才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12家,市值超过700亿元。
留学硕士、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长期从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种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留学归国后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身服务“三农”事业,选择拥有广阔市场的种苗作为事业的切入点,推动工厂化育苗、嫁接生产等技术的更新创造,带领公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或改良现有生产设施设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引领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目前经营近千亩的蔬菜种子种苗研发培育基地。瞄准国际土壤学前沿方向,他组建土壤检测与种苗生理生化检测实验室,为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和科技支撑。同时他还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中间带动农户,两头发展产业的发展理念,每年组织培训农民3000人次、技术人员300人次,通过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向优而行打造高质量留学人才生态
厦门不仅为留学人才事业发展助力,还坚持在丰富留学人才服务内容上不断探索,帮助解决留学人才生活上的顾虑,更加注重留学人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留学人才提供交友、公益、文娱等多元化服务,以文聚才、以情留才、以才助才,让留学人才能如鱼得水、如鸟归林般融入厦门。
以文聚才——厦门充分发掘侨乡文化资源,发挥“嘉庚精神”感召力,举办“海归看厦门”活动,组织留学人才参观嘉庚纪念馆和集美人文馆等活动,弘扬留学报国精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情留才——厦门连续9年举办七夕单身海归联谊交友活动,近百对留学人才通过活动相识相知相恋。以才助才——在全市设立28个留学人员工作联络点,留学人才服务网络覆盖高校、留学生社团组织及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筑强留学人才服务核心力,建立留学人才服务微信群,为4000多名留学人才提供全天候贴心在线服务。
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是一家留学人才创办的民营企业,不管是在企业的创立和经营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激励留学人才创新和保障留学人才生活方面,都享受到《法规》的政策“红利”。对此,公司测试应用部总监、海归博士陈哲感受更深刻。陈哲来厦后,各方面发展都很顺利,就是小孩一时找不到好的学校就读。思明区教育局了解到他是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后,根据《法规》相关政策,设法为他的小孩安排理想的幼儿园就读。这件事让陈哲切实感受到厦门留才的真情和办事效率,他说:“厦门不仅让我乐业,而且安居,我要继续为厦门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厦门市有关部门将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厦门产业链发展需求,持续发挥提升《法规》效用,奋力创造新机遇,构筑发展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更高层次的全球高端智力,建立更高效的人才引育机制,营建更优的留才爱才的人才生态,激励更多的留学人才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日报)
应时而生开创留学人才工作新局面
仲夏鹭岛,生机盎然;百舸争流,奋楫争先。一幅留学人才加速汇集、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涌动的生动图景正在鹭岛大地徐徐展开。
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了出国学习、放眼看世界的机会,也对引进留学人员报效祖国赋予了历史使命。
2002年,厦门创新留学人才工作,先行先试立法,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建立了包括留学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制度,这是全国首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为打造一支留学人才专业服务队伍,厦门还专门成立了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厦门市政府在吸收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方面,一直坚持让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主导作用。2002年3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在创业扶持资金、房租减免、子女就学、住房以及全程服务等方面为留学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与特别支持。这一创新性法规推出后,立即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一些条款陆续被国内其他省市借鉴复制。曾担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现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孙大海,当时是全国首位担任创业园主任的海归博士后。当时法规颁布后的成果他至今记忆犹新,2002年前全市共引进留学人才185人,而法规颁布当年就引进了169人,入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留学人才企业58家,为2001年的3倍多。
2011年,厦门对《法规》又进行了修订,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加大人才政策保障力度,导向性更强、机制更健全、优惠力度更大、财政投入更多、覆盖面更广。20年来,厦门持续发挥《法规》效用,最大限度地解决留学人才关注的子女教育、落户、安家等问题,建立了全省首个留学人员工作网上办事大厅,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留学人才服务公共事项“即时办”和“全程网办”,不断增强留学人才服务的获得感,在海外留学人才群体中逐渐形成口碑,厦门留学人才服务逐渐成为经济特区人才服务的特色“名片”和展示“窗口”。
近年来,厦门凭着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优质的留学人才服务,多次赢得“中国十大海归创业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潜力城市”的口碑,还入选“2021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
向强迈进汇聚更多全球高端智力
厦门坚持打造高层次平台载体聚集留学人才,拓宽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渠道,以产引才、以才兴业,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法规》颁布后,2004年起厦门打造了福建省第一个引进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交流平台——福建(厦门)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经过多年的用心营建,影响力从厦门辐射到省内其他地市,十多年来共吸引了2500多名留学人才来厦对接洽谈。
进入新时代,厦门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启动“i海归留·厦”全球引才行动计划,以“线下引+云端聚”的方式,协办“留交会”“春晖杯”“海创赛”等国家级引才汇智平台,举办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金砖+”留学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建立“金砖人才创业基地”,通过政策“云”直播、线上项目对接会、线上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线上聚才活动,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提升厦门在全球引才中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留学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其中硕士和博士学历占80%以上,高层次留学人才1000多人,有近1600人入选国家、省、市各级人才计划,2人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7人入选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名单,有14家留学人才创办企业成功上市。2022年评选首批厦门市海归创业先锋榜单,郑立谋、韩刃、洪伟、康英德、蓝伟光、李庆阁、林庆平、林志雄、邢东进、赵建辉等10位扎根厦门、深耕厦门的优秀留学人才创业代表脱颖而出。
在2021年举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庆祝大会上,海归博士、艾德生物董事长郑立谋作为创新创业人物上台接受表彰并发言:“厦门特别让人记得住乡愁,厦门特别有干事创业的好基因,厦门特别有鼓舞人心的好未来。”2008年,郑立谋得知厦门正在规划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他毅然放弃在外国的事业和优渥的生活,回厦创办了艾德生物。得益于《法规》保障、产业政策和人才扶持的叠加助力,郑立谋带领团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60多项自主专利技术,获批上市20多个肿瘤精准分子诊断产品,每年使我国60多万肿瘤患者从中获益。最近又获批了国产PD-L1伴随诊断“第一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实现了多项全球独一无二的创新。
赋能发展激发留学人才动能活力
厦门积极为留学人才施展才华搭台铺路,让留学人才能真正留在厦门。留学人才在厦门的创业项目很多是高科技初创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企业资金链比较脆弱。根据《法规》,厦门市配套出台了留学人才创业扶持办法,及时解决留学人才初创企业资金困难,同时还积极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争取上级扶持资助,这些关键时刻的“天使资金”如雪中送炭,发挥了关键作用。
厦门不仅对留学人才“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精准集聚产业人才。每年举办“9·8”留学人才精品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会,搭建“人才+资本+项目”对接平台,采取项目分类推介、岗位精准引才,100多个优秀留学人才项目获得风险投资机构青睐。厦门着眼于促进留学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配套《法规》出台了《留学人员科研项目与交流活动经费资助管理办法》,积极扶持留学人才启动高新技术项目,鼓励企业自主邀请中意的留学人才项目来厦考察对接,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努力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20年来,累计为71人争取获得国家和省资助共2000多万元,市财政为426家留学人才企业提供3.7亿元创业资助,助力留学人才创业创新团队发展壮大。目前,累计有1000多位留学人才来厦创办700多家高精尖企业。其中,10家留学人才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12家,市值超过700亿元。
留学硕士、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长期从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种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留学归国后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身服务“三农”事业,选择拥有广阔市场的种苗作为事业的切入点,推动工厂化育苗、嫁接生产等技术的更新创造,带领公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或改良现有生产设施设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科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引领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目前经营近千亩的蔬菜种子种苗研发培育基地。瞄准国际土壤学前沿方向,他组建土壤检测与种苗生理生化检测实验室,为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和科技支撑。同时他还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过中间带动农户,两头发展产业的发展理念,每年组织培训农民3000人次、技术人员300人次,通过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向优而行打造高质量留学人才生态
厦门不仅为留学人才事业发展助力,还坚持在丰富留学人才服务内容上不断探索,帮助解决留学人才生活上的顾虑,更加注重留学人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留学人才提供交友、公益、文娱等多元化服务,以文聚才、以情留才、以才助才,让留学人才能如鱼得水、如鸟归林般融入厦门。
以文聚才——厦门充分发掘侨乡文化资源,发挥“嘉庚精神”感召力,举办“海归看厦门”活动,组织留学人才参观嘉庚纪念馆和集美人文馆等活动,弘扬留学报国精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情留才——厦门连续9年举办七夕单身海归联谊交友活动,近百对留学人才通过活动相识相知相恋。以才助才——在全市设立28个留学人员工作联络点,留学人才服务网络覆盖高校、留学生社团组织及留学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筑强留学人才服务核心力,建立留学人才服务微信群,为4000多名留学人才提供全天候贴心在线服务。
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是一家留学人才创办的民营企业,不管是在企业的创立和经营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激励留学人才创新和保障留学人才生活方面,都享受到《法规》的政策“红利”。对此,公司测试应用部总监、海归博士陈哲感受更深刻。陈哲来厦后,各方面发展都很顺利,就是小孩一时找不到好的学校就读。思明区教育局了解到他是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后,根据《法规》相关政策,设法为他的小孩安排理想的幼儿园就读。这件事让陈哲切实感受到厦门留才的真情和办事效率,他说:“厦门不仅让我乐业,而且安居,我要继续为厦门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厦门市有关部门将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厦门产业链发展需求,持续发挥提升《法规》效用,奋力创造新机遇,构筑发展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更高层次的全球高端智力,建立更高效的人才引育机制,营建更优的留才爱才的人才生态,激励更多的留学人才为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