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引”“育”“留”文章
本报讯 近年来,莆田市荔城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焦重点、强化举措、落实保障,用好政策引才聚才,建好平台育才用才,抓好服务爱才留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推动创新资源和智力要素集聚,做好“引”“育”“留”文章,促进才兴、产兴、业兴。
近5年,荔城区新增高层次人才772名,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2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79名,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691名……筑巢引凤,近悦远来,人才汇聚荔城,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支撑。
精准施策引才
一部手机,一支自拍杆,几件便携式直播设备……不久前,一批荔城区返乡大学生化身主播,利用“荔城青年视频号”“靠莆生活抖音号”等平台,为家乡直播带货,宣传荔枝、套肠、豆皮、燕皮扁食、兴化米粉等产品,“把荔城味道带回家”让直播间收获不少点赞量。
返乡大学生林雨婷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刚得知荔城区的“扬帆计划”,立刻动员同学一起报名参加。她直言,能够用直播推广方式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十分激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本地名企、红色景点,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坚定了返乡的信心。”
“一个地方要发展,本土人才不可忽视。我们要深挖细选、就地取‘才’,进一步盘活用好本土人才。”荔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志华说道。为了吸引优秀大学生了解荔城、热爱荔城,推动更多青年学子来荔城就业创业,荔城区组织开展2022年荔城区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邀请省内外优秀学子参与“扬帆计划”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为企业和莆籍大学生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本地规划馆、知名企业、人文景观等,为荔城发展献智出力。截至目前,“扬帆计划”共吸引20多家单位,提供实习岗位500多个,1700人次报名参与。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荔城区围绕抓好12条产业链发展,结合做好“一双鞋”和“一栋楼”文章,为高质量发展集聚高水平人才。
多渠道“招”。该区立足鞋革服装、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结合“一区两园”招商,同步引进产业人才。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猎头机构合作,精准猎挖一批高端人才。
聚合力“选”。对接合作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福建物构所,建设新型功能材料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产业高端人才引进。依托8个异地商会,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联系点,推动在外人才回归。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医学专业人才,推进区中医院与省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引进省级优质医疗专家和技术。
创载体“引”。探索“人才飞地”建设,鼓励三棵树、豆讯科技等公司加强异地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华志电子与福州大学开展校企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拓宽企业灵活引智平台。
今年以来,该区共引进培育相关产业人才200余名。
多措并举育才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既要重视“引才聚才”,也不能忽视“育才用才”。
荔城区组织全区鞋业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帮助从业人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从而有效助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以培促学、以赛代培,这是荔城区拓宽培养人才思路的举措之一。眼下,该区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培育人才政策。
该区深入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建设工艺美术城大师工作室,扶持三棵树、双驰实业、鑫龙鞋业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建立金银珠宝职业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产业培育技能人才。
同时,探索“产学研创”融合互动发展机制,推动辖区12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国内外15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创建校企合作平台,支持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42家。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推进莆田海峡职校与工艺美术城及企业合作,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实现就学、就业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该区共建立市级就业见习基地31家,设立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8个,培养各类青年技工5000余名。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也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此,荔城区引导企业主体探索人才培育模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双驰企业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与发展,今年,企业再次创新推出高管领导力进阶、双驰人每周一课、企业管理层百人百课线上直播等全员成长项目,打造员工学习成长新模式。三棵树企业创建三棵树成长中心,与名校及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已培训学员数万人。
优化服务留才
日前,荔城区委人才办联合区总工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区委,举办了一场青年职工人才联谊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人才来自科研、建设、管理等岗位,其中不乏博士、硕士。
“我们立足人才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人才的方式方法,拓宽服务人才的范围领域,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让他们安心在这里工作、生活。”荔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彭震介绍。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荔城区紧紧围绕“引进来、留得住”,不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大力营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
家门口就能托管孩子。今年,荔城区首创社区青少年宫,分设镇海宫、拱辰宫和玉湖宫,活动涵盖篮球、阅读、编程、口才、书写、围棋和舞蹈等。辖区内的市“壶兰计划”引进人才子女纳入“奖优济困”学位对象,可申请公益学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持续扩容优质公共资源。5年来,新建、改扩建学校50所,增加公办学位1.3万多个。
形成由100多名机关人才工作者和园区、企业人才专员组成的人才服务队伍,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以来,为企业提供服务40余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0多个,为高层次人才解决问题100余项。
该区还建立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对涉及人才的奖补资金,第一时间核拨到位,5年来累计兑现各类补贴和政策性补助7000多万元。持续拓展人才服务载体,新增市级人才工作联系点4家、市级人才驿站5家,组织开展企业人才专场招聘、工艺美术高端人才论坛等系列活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一条条引才聚才的措施落地,一项项留才安才的政策出台,一个个选才用才的人才服务平台搭起,荔城区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荔城、奉献荔城。
(通讯员 朱建婷 翁国城 林晓鸿 陈涵)
近5年,荔城区新增高层次人才772名,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2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79名,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691名……筑巢引凤,近悦远来,人才汇聚荔城,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支撑。
精准施策引才
一部手机,一支自拍杆,几件便携式直播设备……不久前,一批荔城区返乡大学生化身主播,利用“荔城青年视频号”“靠莆生活抖音号”等平台,为家乡直播带货,宣传荔枝、套肠、豆皮、燕皮扁食、兴化米粉等产品,“把荔城味道带回家”让直播间收获不少点赞量。
返乡大学生林雨婷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大一学生,刚得知荔城区的“扬帆计划”,立刻动员同学一起报名参加。她直言,能够用直播推广方式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十分激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本地名企、红色景点,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坚定了返乡的信心。”
“一个地方要发展,本土人才不可忽视。我们要深挖细选、就地取‘才’,进一步盘活用好本土人才。”荔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志华说道。为了吸引优秀大学生了解荔城、热爱荔城,推动更多青年学子来荔城就业创业,荔城区组织开展2022年荔城区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邀请省内外优秀学子参与“扬帆计划”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为企业和莆籍大学生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本地规划馆、知名企业、人文景观等,为荔城发展献智出力。截至目前,“扬帆计划”共吸引20多家单位,提供实习岗位500多个,1700人次报名参与。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荔城区围绕抓好12条产业链发展,结合做好“一双鞋”和“一栋楼”文章,为高质量发展集聚高水平人才。
多渠道“招”。该区立足鞋革服装、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结合“一区两园”招商,同步引进产业人才。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猎头机构合作,精准猎挖一批高端人才。
聚合力“选”。对接合作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福建物构所,建设新型功能材料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助力产业高端人才引进。依托8个异地商会,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联系点,推动在外人才回归。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医学专业人才,推进区中医院与省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引进省级优质医疗专家和技术。
创载体“引”。探索“人才飞地”建设,鼓励三棵树、豆讯科技等公司加强异地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华志电子与福州大学开展校企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拓宽企业灵活引智平台。
今年以来,该区共引进培育相关产业人才200余名。
多措并举育才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既要重视“引才聚才”,也不能忽视“育才用才”。
荔城区组织全区鞋业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方式,帮助从业人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从而有效助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以培促学、以赛代培,这是荔城区拓宽培养人才思路的举措之一。眼下,该区探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更加灵活的培育人才政策。
该区深入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建设工艺美术城大师工作室,扶持三棵树、双驰实业、鑫龙鞋业等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建立金银珠宝职业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产业培育技能人才。
同时,探索“产学研创”融合互动发展机制,推动辖区12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国内外15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创建校企合作平台,支持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42家。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推进莆田海峡职校与工艺美术城及企业合作,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实现就学、就业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该区共建立市级就业见习基地31家,设立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8个,培养各类青年技工5000余名。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也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此,荔城区引导企业主体探索人才培育模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双驰企业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与发展,今年,企业再次创新推出高管领导力进阶、双驰人每周一课、企业管理层百人百课线上直播等全员成长项目,打造员工学习成长新模式。三棵树企业创建三棵树成长中心,与名校及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已培训学员数万人。
优化服务留才
日前,荔城区委人才办联合区总工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区委,举办了一场青年职工人才联谊活动,参加活动的青年人才来自科研、建设、管理等岗位,其中不乏博士、硕士。
“我们立足人才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服务人才的方式方法,拓宽服务人才的范围领域,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让他们安心在这里工作、生活。”荔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彭震介绍。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近年来,荔城区紧紧围绕“引进来、留得住”,不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大力营造爱才惜才、尊才重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
家门口就能托管孩子。今年,荔城区首创社区青少年宫,分设镇海宫、拱辰宫和玉湖宫,活动涵盖篮球、阅读、编程、口才、书写、围棋和舞蹈等。辖区内的市“壶兰计划”引进人才子女纳入“奖优济困”学位对象,可申请公益学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持续扩容优质公共资源。5年来,新建、改扩建学校50所,增加公办学位1.3万多个。
形成由100多名机关人才工作者和园区、企业人才专员组成的人才服务队伍,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以来,为企业提供服务40余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0多个,为高层次人才解决问题100余项。
该区还建立人才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对涉及人才的奖补资金,第一时间核拨到位,5年来累计兑现各类补贴和政策性补助7000多万元。持续拓展人才服务载体,新增市级人才工作联系点4家、市级人才驿站5家,组织开展企业人才专场招聘、工艺美术高端人才论坛等系列活动。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一条条引才聚才的措施落地,一项项留才安才的政策出台,一个个选才用才的人才服务平台搭起,荔城区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荔城、奉献荔城。
(通讯员 朱建婷 翁国城 林晓鸿 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