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才“双链齐飞”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本报讯 自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三明市清流县聚焦化工新材料重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核心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产才“双链齐飞”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发展之路。
创新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化工新材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改革工作专班,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人马”服务机制、“半月一反馈、半月一通报”推进机制;同时,安排处级领导干部兼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形成既抓项目、又抓党建的“一岗双责”新格局。
构建产才“双链齐飞”发展模式
深化产才融合发展。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持续引进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到清流投资兴业,培育、选拔一批懂化工及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到政府机关单位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抽调各类精英人士组建招商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陆续引进6家高科技企业,先后为企业引进、输送人才321人,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双链齐飞”。
实施“清才荟萃”计划,开展“清人回归”工程,制定化工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21条措施”等政策性文件,搭建高技能人才技术研讨、创新、培训平台,设立最高5000万元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专项奖金,对在关键技术岗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特殊奖励,鼓励技能型人才向更高的职业技能岗位晋升。建立清流化工行业中青年人才库,推选优秀的化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育并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通过梯度性培育,产业人才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相较改革前提高8%,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提高10%,科研设计人员占比达3%,极大改善了清流县化工产业人才结构。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二元制”“3+2”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化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技术工人培养,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推动清流县职业中学与黎明职业大学、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今年增设化学分析检验、精细化工2个专业,招收新生122人。此外,加快建设清流县化工人才实训基地,争创特殊工种培训点和省级标准化取证考点,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工人培育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已累计为企业输送成熟产业工人500余人。
深化产研融合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制定产业发展8条措施、研发成果转换13条措施等一系列补助性政策,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流,走绿色发展道路。组建专家工作站、建立领军人才智库,以柔性聚才引智机制,邀请厦门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专家进站服务,成功合作攻克10余项工艺技术难关,1个项目获评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出台《清流人才卡实施办法(试行)》《清流县清人回归招才引工政策汇编》《清流县关于加强化工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性文件十余份,突出人才这一关键要素,逐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及运行实效。坚持“妈妈式”服务工作理念,聚焦“关键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关心的子女教育、住房、医疗、配偶就业等问题,切实提高本地引才吸引力度,营造化工人才“强磁场”。
目前,清流县已探明萤石储量842.19万吨,设计采矿能力62万吨/年。按照“一园三片”高起点规划建设4.2平方公里氟新材料产业园,划定福宝片、大路口片、金星片3个片区。产业园已顺利通过福建省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相继促成总投资3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项目在清流落地建设,其中福建雅鑫电子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补齐清流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短板,形成从行业龙头促产业链延伸到特色产品补产业链短板的全链条运行体系。(通讯员 林辰)
创新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化工新材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建改革工作专班,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人马”服务机制、“半月一反馈、半月一通报”推进机制;同时,安排处级领导干部兼任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形成既抓项目、又抓党建的“一岗双责”新格局。
构建产才“双链齐飞”发展模式
深化产才融合发展。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持续引进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到清流投资兴业,培育、选拔一批懂化工及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到政府机关单位从事管理服务工作;抽调各类精英人士组建招商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陆续引进6家高科技企业,先后为企业引进、输送人才321人,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双链齐飞”。
实施“清才荟萃”计划,开展“清人回归”工程,制定化工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21条措施”等政策性文件,搭建高技能人才技术研讨、创新、培训平台,设立最高5000万元的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专项奖金,对在关键技术岗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特殊奖励,鼓励技能型人才向更高的职业技能岗位晋升。建立清流化工行业中青年人才库,推选优秀的化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育并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通过梯度性培育,产业人才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相较改革前提高8%,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提高10%,科研设计人员占比达3%,极大改善了清流县化工产业人才结构。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二元制”“3+2”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化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技术工人培养,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推动清流县职业中学与黎明职业大学、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今年增设化学分析检验、精细化工2个专业,招收新生122人。此外,加快建设清流县化工人才实训基地,争创特殊工种培训点和省级标准化取证考点,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工人培育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已累计为企业输送成熟产业工人500余人。
深化产研融合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制定产业发展8条措施、研发成果转换13条措施等一系列补助性政策,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流,走绿色发展道路。组建专家工作站、建立领军人才智库,以柔性聚才引智机制,邀请厦门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专家进站服务,成功合作攻克10余项工艺技术难关,1个项目获评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出台《清流人才卡实施办法(试行)》《清流县清人回归招才引工政策汇编》《清流县关于加强化工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性文件十余份,突出人才这一关键要素,逐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及运行实效。坚持“妈妈式”服务工作理念,聚焦“关键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才关心的子女教育、住房、医疗、配偶就业等问题,切实提高本地引才吸引力度,营造化工人才“强磁场”。
目前,清流县已探明萤石储量842.19万吨,设计采矿能力62万吨/年。按照“一园三片”高起点规划建设4.2平方公里氟新材料产业园,划定福宝片、大路口片、金星片3个片区。产业园已顺利通过福建省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相继促成总投资30亿元的化工新材料项目在清流落地建设,其中福建雅鑫电子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补齐清流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的短板,形成从行业龙头促产业链延伸到特色产品补产业链短板的全链条运行体系。(通讯员 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