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引四方“活水来” 共耕乡村“幸福田”
石后乡上竹洋村村民领取分红资金
本报讯 水活则渠清,才聚则村兴,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培育带富“领头雁”,引进高智“金凤凰”,导流服务“候鸟群”,集聚了一批乡村人才在基层建功创业,共同耕耘乡村振兴“幸福田”。
培育“领头雁”
能人带动带动畅“主流”
去年8月31日上午,在九都镇柴坑村召开的“两推一选”民主推荐大会,拉开了蕉城区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序幕。
与以往不同的是,会前,柴坑村党支部通过在村情公告栏张贴“招贤榜”方式,动员党员带着榜单来竞选村党支部书记。老支书钟子妹想要连任“挂帅”,顶着压力主动“揭榜”,在会上发表了竞职演说。而同样的竞选,在蕉城区的村(社区)接连上演。
2021年8月,蕉城区推出以“三领办、三承诺、三优先”为主要内容的村(社区)换届竞争上岗“揭榜挂帅”活动,通过区乡村“张榜”出题、竞选人“揭榜”迎考、领头雁“迎榜”奋进,让竞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参与面越来越广,也给老村干们带来了压力,有利于提高换届的竞争力。同时,通过竞职领办项目,使村主干在新一届任期内目标更明确、责任更压实。
换届选出可靠的“领头雁”,蕉城区大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劳力、土地、资金等入股,把群众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目前,全区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97家,引领发展订单农业、仓储物流、土地流转等集体增收项目95个,为村集体增加村财收入86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石后乡上竹洋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7.13万元,村民139户689人从中分红42万余元。
除了选好村级组织的领头人,蕉城区还通过高素质农民和技能人才培训、创业扶持等举措,充分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2019年以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131人,职业技能培训16789人次,35名乡村振兴人才入选市特支人才“百人计划”和市乡土人才,涌现出一批带富能人。其中,彭志峰、兰德辉回乡创办宁德市畲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北山村)农村淘宝服务站”为平台,吸收村民就业,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农户农特产品,并义务为困难群众提供代购生产生活资料、农资农具、代办缴费购票等业务,为北山村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招来“金凤凰”
智力回引回引注“清流”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蕉城区牢固树立“大农业”理念,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让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
为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蕉城区依托省市区人才政策,围绕“一渔一茶一旅游”特色产业,以全职或柔性的方式,加大农村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了范春阳、徐鹏等省内外领先的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蕉城本土也成长起了以周瑞发、黄伟卿为代表的渔业科技创新人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徐鹏团队依托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良种创制和病害综合防控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拥有了染色体级别的高精度大黄鱼参考基因组图谱、“宁芯”系列基因组育种芯片和“宁抗1号”大黄鱼新品系等核心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宁德师范学院黄伟卿团队与雷东畲农耕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家服务基地,合作开展“海水池塘鲈鱼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获专家组验收通过,并经过一年的实践应用,新增产值300万元,新增利润9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些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融合、互促共进。
同时,蕉城区注重打好“乡情牌”,鼓励在外乡贤、大学生等回乡创业,促进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雁归经济”效应。引进回流的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思客琦等乡贤企业产生较好的溢出效应,每年为本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农业人口转工业化。通过村企结对,实现以农稳工、以工促农,2017年,宁德时代新能源党委与坑头村成为共建单位,时代新能源公司投入100万元用于坑头村茶园改造,并在宁德新时代展厅内专设坑头村茶业产品区,帮助带动红色老区经济。
为吸引更多人才返乡投身家乡建设,蕉城区坚持返乡创业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紧抓寒暑假在外毕业生返乡黄金期,开展在外学子返乡创业就业宣传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主导产业、感受家乡变化,引导高学历人才回家乡兴业、创业。返乡创业代表黄晓健,创办福建泰亨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家蒸笼”的制作与销售,通过转战电商市场,为“黄家蒸笼”开辟了一条全新销路,常年吸纳周边群众务工200多人,月人均收入3500元。
导引“候鸟群”
服务下沉下沉汇“细流”
近年来,蕉城区出台了《蕉城区新时代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蕉城区乡村振兴指导员管理服务办法》《蕉城区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全区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服务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乡村面貌极大改观。
雷东村百亩池塘培育藻类时,面临海瓜子泛滥的影响,导致所培育的藻类被海瓜子大量吞食,使得缢蛏养殖时饵料供应不及时,出现减产等难题。科技特派员黄伟卿驻村后,引导当地养殖合作社进行池塘改造,充分利用池塘空间,研发构建了一套“鱼-蟹-菌-藻-贝”混合生态养殖新技术,解决海瓜子泛滥问题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并提高了产能。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9年以来,蕉城区整合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共有243名各级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金融助理员,103名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派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461人次,为乡村发展献计出力。
此外,蕉城区还畅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管理机制,落实绩效工资、乡镇工作补贴等待遇,注重人才基层导向,畅通乡村人才晋升渠道,做好各类人才人文关怀,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让乡村人才干事有舞台、事业有奔头,形成良好人才生态效应,推动各种力量汇聚乡村振兴。(通讯员 黄岳泉)
本报讯 水活则渠清,才聚则村兴,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培育带富“领头雁”,引进高智“金凤凰”,导流服务“候鸟群”,集聚了一批乡村人才在基层建功创业,共同耕耘乡村振兴“幸福田”。
培育“领头雁”
能人带动带动畅“主流”
去年8月31日上午,在九都镇柴坑村召开的“两推一选”民主推荐大会,拉开了蕉城区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序幕。
与以往不同的是,会前,柴坑村党支部通过在村情公告栏张贴“招贤榜”方式,动员党员带着榜单来竞选村党支部书记。老支书钟子妹想要连任“挂帅”,顶着压力主动“揭榜”,在会上发表了竞职演说。而同样的竞选,在蕉城区的村(社区)接连上演。
2021年8月,蕉城区推出以“三领办、三承诺、三优先”为主要内容的村(社区)换届竞争上岗“揭榜挂帅”活动,通过区乡村“张榜”出题、竞选人“揭榜”迎考、领头雁“迎榜”奋进,让竞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参与面越来越广,也给老村干们带来了压力,有利于提高换届的竞争力。同时,通过竞职领办项目,使村主干在新一届任期内目标更明确、责任更压实。
换届选出可靠的“领头雁”,蕉城区大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群众以劳力、土地、资金等入股,把群众组织起来规模经营、抱团发展。目前,全区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97家,引领发展订单农业、仓储物流、土地流转等集体增收项目95个,为村集体增加村财收入86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石后乡上竹洋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7.13万元,村民139户689人从中分红42万余元。
除了选好村级组织的领头人,蕉城区还通过高素质农民和技能人才培训、创业扶持等举措,充分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2019年以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131人,职业技能培训16789人次,35名乡村振兴人才入选市特支人才“百人计划”和市乡土人才,涌现出一批带富能人。其中,彭志峰、兰德辉回乡创办宁德市畲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北山村)农村淘宝服务站”为平台,吸收村民就业,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农户农特产品,并义务为困难群众提供代购生产生活资料、农资农具、代办缴费购票等业务,为北山村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招来“金凤凰”
智力回引回引注“清流”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蕉城区牢固树立“大农业”理念,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让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
为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蕉城区依托省市区人才政策,围绕“一渔一茶一旅游”特色产业,以全职或柔性的方式,加大农村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了范春阳、徐鹏等省内外领先的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蕉城本土也成长起了以周瑞发、黄伟卿为代表的渔业科技创新人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徐鹏团队依托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良种创制和病害综合防控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拥有了染色体级别的高精度大黄鱼参考基因组图谱、“宁芯”系列基因组育种芯片和“宁抗1号”大黄鱼新品系等核心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宁德师范学院黄伟卿团队与雷东畲农耕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家服务基地,合作开展“海水池塘鲈鱼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获专家组验收通过,并经过一年的实践应用,新增产值300万元,新增利润9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些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融合、互促共进。
同时,蕉城区注重打好“乡情牌”,鼓励在外乡贤、大学生等回乡创业,促进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雁归经济”效应。引进回流的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思客琦等乡贤企业产生较好的溢出效应,每年为本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农业人口转工业化。通过村企结对,实现以农稳工、以工促农,2017年,宁德时代新能源党委与坑头村成为共建单位,时代新能源公司投入100万元用于坑头村茶园改造,并在宁德新时代展厅内专设坑头村茶业产品区,帮助带动红色老区经济。
为吸引更多人才返乡投身家乡建设,蕉城区坚持返乡创业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紧抓寒暑假在外毕业生返乡黄金期,开展在外学子返乡创业就业宣传及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主导产业、感受家乡变化,引导高学历人才回家乡兴业、创业。返乡创业代表黄晓健,创办福建泰亨工艺品有限公司,从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家蒸笼”的制作与销售,通过转战电商市场,为“黄家蒸笼”开辟了一条全新销路,常年吸纳周边群众务工200多人,月人均收入3500元。
导引“候鸟群”
服务下沉下沉汇“细流”
近年来,蕉城区出台了《蕉城区新时代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蕉城区乡村振兴指导员管理服务办法》《蕉城区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全区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服务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乡村面貌极大改观。
雷东村百亩池塘培育藻类时,面临海瓜子泛滥的影响,导致所培育的藻类被海瓜子大量吞食,使得缢蛏养殖时饵料供应不及时,出现减产等难题。科技特派员黄伟卿驻村后,引导当地养殖合作社进行池塘改造,充分利用池塘空间,研发构建了一套“鱼-蟹-菌-藻-贝”混合生态养殖新技术,解决海瓜子泛滥问题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并提高了产能。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9年以来,蕉城区整合各级各部门工作力量,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共有243名各级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金融助理员,103名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派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461人次,为乡村发展献计出力。
此外,蕉城区还畅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管理机制,落实绩效工资、乡镇工作补贴等待遇,注重人才基层导向,畅通乡村人才晋升渠道,做好各类人才人文关怀,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让乡村人才干事有舞台、事业有奔头,形成良好人才生态效应,推动各种力量汇聚乡村振兴。(通讯员 黄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