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以人才之力赓续文化薪火
建阳区建本人才蓄水池赋能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吴刚给孩子们讲解建本文化

    建阳一中学生正进行建本雕版印刷

  本报讯 在南平市建阳一中的计算机教室里,建阳区级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承人、建阳一中建本研究室负责人吴刚和教师林春华正忙着给电脑安装“刀刻建本体”。谈及“刀刻建本体”上线“方正字库”,吴刚充满自豪地说:“建本体纳入全国最大的字库,成为该字库中首个具有独特地理坐标、蕴含地方文化特色的字体。”
  据介绍,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古代印刷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时,建阳成为我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过去1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阳区高度重视建本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不断强化“建本雕版印刷”人才培养,以建本人才之力赋能建本文化产业发展,守正创新,让建本文化重焕绚丽光彩。
  走进校园 活态传承别样“出彩”
  让一项古老的技艺“复活”,传承发扬是必由之路。建阳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一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束之高阁的建本“活”起来、“传”下去?
  吴刚表示,活态传承还是需要以人为核心,将建阳雕版印刷技艺搬上课堂,把保护与传承同教育密切联系,在重视建本文化的同时,亦让其焕发新的生机。
  在建阳一中建本研究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群中学生屏气凝神,站在桌前,手中紧握棕帚,上色、覆纸、刷版、揭纸……一气呵成。建阳一中建本研究室成立于2016年,之后开设雕版印刷技艺校本课程,每周一期,一节课45分钟,共设2个班级,每班有31名学生,所有课程耗材由校方免费提供。研究室里还展示各类雕版印刷优秀作品、珍贵古籍、学术文献资料以及34000粒建阳麻沙水南刘氏家族活字字库等珍宝,供学生们参观、研习。
  吴刚欣喜地表示,每次课程一推出,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报名,上课名额很快就报满。雕版印刷技艺进入课堂后,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业模式,延伸了教学宽度。科学化、系统化的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专业的建本文化知识,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提升审美情趣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切身领悟、热爱、传播建本文化。
  “真实的技艺传承和展示胜过千言万语。作为建本技能人才之一,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宝贵的建本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建本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有效衔接,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技艺,加深对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的认知和理解,也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和领悟传统技艺背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吴刚如是说。
  非遗触网 传统文化火热“出圈”
  建阳建本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本文化的创新传播,要在坚守其本的基础上,与古为新、与时俱进,运用好现代网络技术,与更多年轻人产生共鸣,让建本这个非遗文化更加可“感”。
  日前,在李国平根雕大师工作室,南平市级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承人、福建根雕艺术大师李国平正通过抖音开展直播,其神情专注,技法娴熟,向全国各地的网友全方位地展示建本雕版印刷独特的工序。一幅幅精美又新潮的装饰画作品随之而生,吸引不少网友围观并纷纷发送弹幕留言称赞:“太美了,必须点个赞”,“长知识了,原来这就是建本”,“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时尚”……
  据李国平介绍,他与建阳当地传媒公司合作,借助抖音、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对自己创作的雕版文创产品进行直播销售。前些天,一批30000多张的装饰画上架没多久就被一抢而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一根网线、一方屏幕,创新内容表达、打通线上线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加持,建本与互联网有机融合,为建阳建本文化迎来了高速推广的风口,也让建阳建本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时代要求非遗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因循守旧。建本文化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只有这样,古老的建本文化才能更加火热‘出圈’”。对于建本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李国平有着自己的见解:“艺术来自于民众,最终也要回归民众。”
  为了进一步推广建阳建本,拓宽受众面,李国平准备在全国各地打造建本雕版印刷体验室,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建本文化。目前,李国平已在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旅游景区打造2个体验点,前来体验者络绎不绝。李国平表示,他有决心、有信心将建本雕版印刷体验室的版图铺设至全国,建本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产业延伸 建本文创强势“出道”
  走进福建省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传承人郑建彬的工作室——“翠云轩”,只见一张古朴的木桌上放满了刻刀、铲刀、棕刷等工具和一块块雕版作品,郑建彬正伏案而坐,一丝不苟地雕刻着。
  “建本雕刻是一种古老的木刻技艺,所有字体要反着雕刻。但凡有一字刻错,整版作品就报废了。”郑建彬坦言,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工序繁杂,在雕版时更要刻工古劲、刀法凌厉,十分考验镌刻者功底,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真正从事的人并不多。
  传统工艺离不开市场基础,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突破这个瓶颈,创新传播建本文化,郑建彬便把建本雕刻与寿山石刻、竹刻等相结合,衍生出了创意陶瓷印章、竹刻对联、定制牌匾等系列文创产品,一推出市场便引起热烈反响,订单接二连三,甚至有客户因此成了建本文化的“忠实粉丝”。事实上,建本雕版印刷早已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可做成家居装饰画,可做成艺术信笺、精品图书,还可做成邀请函、伴手礼、请柬、节目册等。
  将传统的建本文化符号附着于文创产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借助文化软实力打造经济硬实力,这也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本爱好者们的共同选择。比如,传承人吴刚运用雕版印刷技艺,为建阳区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制作建盏收藏证书以及网络销售雕版印刷经文;传承人李国平将建本雕版元素的家居装饰产业化,制作出极受市场青睐的装饰画;传承人夏仔勇把建本雕刻和建盏烧制技艺结合,制作建窑陶瓷印章;余国联把雕版印刷技艺与篆刻、书法结合,创作新的建本作品……他们都大大促进了建本文化的传播发展,既使建本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又做大了这块建本产业化的蛋糕,带来经济效益。
  “建本并非只是单纯的文化符号,我们要改变原先‘建本无法产业化’的刻板印象,敢为人先,更好地将建阳建本文化发扬光大。”郑建彬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新征程上,建阳区将持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技能人才支撑,创新“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建本人才研学基地,持续完善“注重实操、逐级评审、规范评选”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健全建本人才信息库,做大建本人才蓄水池,为建本文化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通讯员 周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