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内外兼修”强人才 “一县一品”谱新篇
古田县探索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

  本报讯 日前,古田县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80多名会员在会上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的特色餐饮发展,继而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国优秀厨师、国家一级烹饪评委、福建省优秀技能人才熊书胜当选为第一届会长,此举是古田县借人才之力、助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古田县立足“一县一品”,探索独具特色的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食用菌产业高地。2021年,该县食用菌鲜品年产量达90.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2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2元,连续18年保持福建省宁德市第一,食用菌经营主体总数6153家,带动8万多名农民创业就业。 
  强筋壮骨
  探索人才引育“新机制”
  为适应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古田县探索“明确两个目标、把握三个维度、强化三个推进”食用菌人才引育“233新机制”,进一步加大食用菌人才引育力度。
  “明确两个目标”,即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在“外引”方面,古田县成立了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专家团队成员34名;成立了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常驻专家团队及专业技术人员27名;强化了人才引进,招引食用菌紧缺急需人才8名。在“内培”方面,加强与高校及部门单位的合作,搭建全省首家乡土人才教育院、菌业研究院等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培训食用菌人才近2000人。创新民营科研范例,自主培养食用菌民营科研人才、菌种生产高技能人才等600多人。
  为保证食用菌人才培训效果,古田县注重把握“课程内容‘新’、教学方法‘实’、评价方式‘活’”三个维度,及时更新传达食用菌相关前沿理念,注入最新发展成果、生产技术等前沿教学内容,同时运用调查、实验等培训方式,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采取跟踪、问卷等评价方式,科学进行学习评价、改进提升。
  此外,古田县持续强化“政策强才、平台壮才、考核选才”三个推进工作,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助推古田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产业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健全完善国家菌草工程研究中心示范推广基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等平台,促进人才和平台的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截至目前,考核评选出首批“菌都英才”31名、“翠屏英才”26名,并给予相应奖励。 
  招贤引智
  走上产业发展“新征程”
  随着古田县食用菌人才引育“质”和“量”的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走上了“新征程”:科研平台得到了完善,依托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制修订了银耳国标、地标、行标、团标15项,成功申报了国家银耳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项目,当前正申报筹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健全完善了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福建省协同创新院食用菌(古田)分院等科研平台,目前,投入1600多万元实施的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实验室提升改造项目,其检测中心已搬迁入驻。
  针对部分食用菌优质不优价、定价权掌握等问题,古田县运用数字赋能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平台,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政策、科技、营销等一系列配套数据信息服务,完成全县菇棚摸底和242家企业及农户信息采集工作。
  在深化校地合作和强化民营科研方面,古田县进一步加强了与清华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福建农林大学的密切合作,成立的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内设产品检测、交流培训等“七中心”,承担课题18项,发表学术论文72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8项,示范推广品种15个,获科研成果奖5项。同时,高度重视民营机构在全产业链各环节创新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该县菌种供应环节有民营科研所32家,菌种场101家,菌包制作环节有专业化菌包厂45家,栽培环节有专技人员、农技员、技术工人1万多人,形成了强大的食用菌技术基础。 
  创新模式
  聚焦产业开发和转型
  伴随校地合作、民营科研所等作用发挥,古田县食用菌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多元化的科研开发体系正在形成。
  该县聚焦产业开发和转型,“县域工厂化”和三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得到创新,强化品牌打造、业态培育,多维度的价值体系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体系逐步构建,古田食用菌产业勇立潮头,正向着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高效方向快速发展。
  据介绍,古田县将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引领产业驱动,突出人才支柱、项目带动、品牌推动、科技支撑和数字赋能,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食用菌产业高地。(通讯员 李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