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激发人才引擎新动能
——2022年人社部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纪实
   这一年,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更趋完善,广大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这一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不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这一年,高技能人才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技能报国成为共识。
  2022年,人社部门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破立并举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只有初中学历的王国根,凭借30余个技术攻关项目跻身染整工程专业中级工程师行列;开展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后,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的技术骨干李杰突破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的限制,凭借25项国家专利评上了副高职称……
  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以破“四唯”、立“新标”为突破口,从调整职称评审专业、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创新职称评审机制、优化职称评审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改革举措。优化职称评审服务新模式,规范改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备案工作,职称评审信息系统汇集2000万余条评审数据。各地根据实际进行职称制度改革。山东聚焦“四新”经济,已评出新职业职称近1.4万人;天津先后发布智能装备等4个新专业,注重考察人才对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实际贡献;辽宁对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和原创型技术成果的工程技术人才,可实行职称资格“一票决定”。
  深化改革职业资格制度。经国务院同意,降低或取消13项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修订完善新闻记者、审计等职业资格制度,开展职业资格改革第三方评估,扎实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克服疫情影响,稳妥有序组织各类职业资格考试,1054万专业技术人才参考,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
  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健全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八级”技能等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扩大特级技师评聘范围,推动首席技师评聘试点工作,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各地纷纷进行改革,推动“新八级工”制度落地。江苏在徐工、熊猫、亨通等一批骨干企业试点,评聘产生江苏首批29名特级技师。浙江将15家企业确定为浙江省首批试点企业,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探索在行业组织、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中推行“新八级工”制度。
  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支持用人单位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用人单位可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揭榜领题等相结合,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各地积极开展自主评价,让政府提效能,企业添动力,人才得实惠。深圳加快推进以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推动龙头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推动技能人才评价提质扩面。
  蹄疾步稳
  锻造高素质专技人才队伍

  加强博士后青年人才培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人才培养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博新计划”和国际交流计划,重点资助1086名博士后在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创新研究,博士后基金资助9420人,招收3.2万名博士后。备案新设4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搭建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交流对接平台,会同安徽省联合举办全国博士后揭榜领题交流对接活动。各地不断探索促进博士后青年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上海259家博士后站点面向全球发布了5157个博士后岗位。江苏面向全球发布卓越博士后计划,每人予以资助30万元。湖北、山东、广东等地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博士后创新潜能。
  加大力度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为国服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积极实施留学回国人员重点资助项目,支持引进100多名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加强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和宣传推介。目前,全国共有留创园372家,9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创业。其中人社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留创园54家。
  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帮助专业技术人才“充电续航”,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00万人,遴选举办近300期国家级高级研修班,新设30家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活动,围绕智能制造等新职业领域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育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组织开发机器人等专业技术类国家职业标准,出版云计算等新职业培训教程。推进分类分层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目前,已出台会计、档案、出版、新闻等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推广应用全国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征集共享公需科目课件78学时,各地积极推进“互联网+”继续教育,构建广覆盖、开放式的网上继续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
  鼓励广大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制定针对性支持政策。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种业等专家创新大讲堂。优化人才区域分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雄安新区等地相继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围绕重点产业,吸引人才投身当地建设。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牵头做好人才人事帮扶工作,组织实施100多个各类专家人才服务示范团,新建16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扎实开展新疆、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少数民族人才特殊培养工作,选拔培养640名特培学员。支持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10项职业资格考试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施行单独划定合格标准政策。推进重大专项人才配置,配合中组部选派培训第十批援藏、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约2500名,服务国家重大专项、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等配置高层次人才1500余名。
  关心关爱专家人才,优化服务保障。加强专家人才团结引领和联系服务,举办3期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组织开展节假日走访慰问等活动,激励高层次专家矢志爱国奉献,凝聚团结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厚““技技””薄发
  淬炼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能大军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全链条构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制度体系;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将其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人才力量……大国之路,匠心筑梦。2022年,技能人才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部省共建技能省市,推动“技能中国行动”全面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共与11个省市签署共建协议。实施《“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预计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600万人次。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强和改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推进培训实名制信息化建设,公布41个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各地大力落实,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百万人次以上。广东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年培训企业新型学徒5万人次以上。
  深化技工教育改革。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统筹推动工学一体化重点任务和《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实施。改善技工学校办学条件,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技工教育集团(联盟)等项目建设。扩大技工院校招生规模,超额完成全年140万招生任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技能群英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中国代表团获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在金牌榜、团体总分上蝉联第一。2022年9月,中国上海获得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湖北、辽宁、内蒙古、河南、新疆等各省(自治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激励保障,让技能人才“得实惠”。开展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00名全国技术能手。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其中,北京每两年开展一次“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评选工作,目前已有599名技师、高级技师享受此项津贴。
  健全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审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向社会发布18个新职业信息,颁布90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行而不辍,万里可期。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正意气风发,奋勇前进,助推“中国号”巨轮披荆斩棘、扬帆远航。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记者:张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