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大陆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
——福人号召文创团队创始人陈柏菁追梦记
  童星出身的陈柏菁,身上拥有“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获得者”“导演”“编剧”“程序员”“老师”等多个标签。
  2018年,陈柏菁从台湾只身来大陆创业发展,将福建平潭东庠岛孝北村1号石厝打造成为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原本鲜有人问津的离岛小村逐渐被大众所熟知,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这些年来,陈柏菁一心扑在乡创乡建上。谈到为何选择平潭,他说:“5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第一次来平潭,坐着渡轮到东庠岛,无意走进位于葫芦澳的孝北村,蓝天碧海,层层叠叠的石头厝,仙人掌开着花,讲着当地土话的乡邻,他们对我友善的笑,让我产生一种故乡的归属感,就决定留了下来,没想到一留就爱上这个岛。”
  从平潭的孝北村、光楼村到闽东福安山区的南岩村,陈柏菁一路复制着他的乡村梦。“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职业音乐人,乡创乡建是另一个副业,但现在感觉副业要超过正业了。”陈柏菁笑着说,大陆是我梦想开始启航的地方,在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虽然他们叫我‘斜杠’大叔,但我觉得这只是我事业的起步。我想将在台湾学习的社区营造,结合平潭文化特色,以不同的资源视角切入,发展出生态文创、产业文创、工艺美术文创、非遗文创等不同主题的社区特色。台湾生活文创型社区营造的经验是,特色文化的多维度开发、注重文化与生活的结合,这对大陆文化社区再造有一定的参考实践意义。在两岸社区营造方面,我想扮演一个积极探索、促进交流融合的角色。”
  600米海拔线上的台味奶茶铺
  南岩古村,这是一座隐藏在福安北部群山间的美丽传统村落,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海拔近600米。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曾一度沦为空壳村。2020年起,得益于闽台乡建乡创项目,陈柏菁带着自己组建的福人号召文创团队入驻南岩村,开展陪护式乡建乡创。如今,乡村文创奶茶铺、南北台货铺、轻食共享空间、长廊阁楼涵洞水吧、重机车俱乐部、背包客文化驿站等项目一一落地,成为周边十里八村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地。
  跟随陈柏菁来到店铺外,黄土墙上还能看到之前建造时留下的碎瓷片等器物。“这些黄土外墙要是敲碎了重建,就完全变味了。”陈柏菁说,所有的改造都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南岩村原始村居建筑特色。
  “任何形式的文创,都应该可以创造,并结合出有趣的艺术性,且可盈利的实用价值。”陈柏菁认为,南岩村的乡建乡创建设,不能急,更不能太过于保守。既要坚持“修旧如旧、应保尽保”原则,更要结合保护开发、活化利用。
  “创建‘福人号召’文创最初是想打造一个两岸融合的海岛文化品牌,意思是把有福气的人聚在一起。2018年,我选择平潭东庠岛孝北村孝北1号石头厝,经过两年的改造,它慢慢成了网红打卡地。”陈柏菁说,我这个人喜欢挑战,就像在东庠孝北,改造石头厝,我连石头都是自己搬运。
  扎根平潭东庠走坏7双鞋
  2018年,陈柏菁对文创产生浓厚的兴趣。陈柏菁在厦门的朋友告诉他,福建有个地方叫平潭,那里的文创政策较好,可以去看看。“朴实、原生态,这是平潭给我的第一眼感觉。”一周时间里,陈柏菁骑车、坐公交、步行,把平潭扎扎实实走了一圈,后来他遇到了东庠岛的创业青年王锋。
  时任平潭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的王锋,在岛上邂逅陈柏菁后,就把他带到了东庠岛。虽然是离岛,但东庠岛近年因为综艺节目录制,成为热门旅游打卡点,给乡村旅游经济带来商机。但由于渔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生活不便利的岛上从事文创肯定有很多困难。王锋很快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陈柏菁到了东庠孝北村后,指着山崖边的一处房子说‘就是这里了,这里怎么个租法?’”王锋说,当时离登岛还不到10分钟。
  在“造梦”的那两年,平潭孝北村里总会上演这样的一幕:烈日当空,一个中年男子用登山背包搬运砂石、扛着长短不一的木材上上下下,甚至重达百斤的抽水马桶也是一步一步从山腰挪到基地里。“我如同漂流到孤岛的‘鲁滨孙’,在这个岛上开启一段求生实践。没有厕所自己改造,没有床铺自己买木头做一张,没有厨房自己造一个,没有植物花草自己种……”陈柏菁说,在那期间,自己的运动鞋穿坏了7双。
  从孝北出发,梦再起航
  从平潭孝北村1号石厝的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出发,陈柏菁内心更加坚定,他也开始一步步开启在大陆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从渔村文化到传统古村落。
  如今,陈柏菁拥有平潭海坛片区台湾社区营造师、福人号召文创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平潭海峡流行音乐协会监事长等诸多新身份。他与平潭的联结更近了。
  2019年,陈柏菁将福人号召文创基地从东庠孝北村“复制”到平潭城关,树立起“福人号召”与“孝北村”的品牌形象,把文创小铺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成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0年,当得知平潭招募台湾有志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进一步实现两岸基层融合,他便自告奋勇,投身海坛街道光楼村和光裕村的乡创乡建工作中。经过一个多月深入调研,陈柏菁决定招自己的商、引自己的资、做自己最擅长的文创。
  “光楼村距离澳前客运码头直线距离只有1千米,骑车5分钟就能到,那我就在这里打造一个吃住行一站式交流服务空间,引人潮聚人气。”陈柏菁说。
  于是,陈柏菁租下光楼村7栋闲置民宅,打造成海峡音乐梦工厂录音棚主题民宿、两岸交流中心、养鸭人家台湾饮食文化馆等不同的功能区,这里俨然成为另一个升级版的“孝北村1号石厝”。
  眼下,海峡音乐梦工厂录音棚主题民宿已经投用,院子外,欧式喷泉雕塑在流淌着水花,满眼的绿植摆满了空间,一楼配备专业的音乐录音棚,二楼的公共空间摆放着皮质沙发座椅、咖啡机等设备。民宿房间里,室内景观园、智能马桶、桑拿房等配备,增添了一丝精致和豪华感,满足游客的高标准住宿需要。
  在两岸交流中心,从村民家中收集来的旧式木床被改造成卡座和小舞台,复古的海报和黑胶贴满墙面,游客可以在此听音乐、烹饪,享受一段静谧时光。
  “老房子有太多的灵魂,荒废就可惜了。融入文创和音乐,就能焕发生机与活力。”陈柏菁说,希望这里能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鼓励、引导年轻人,让两岸的年轻人在基地交流学习,促进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
  “未来,我想将基地打造为集两岸文创、艺术与科技交流的朝圣地,将东庠岛打造为两岸乃至更大范围的音乐交流胜地,促进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陈柏菁说。
  (来源:平潭时报 作者:欣桐陈澜清 作者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斜杠”台胞的山海实践——福人号召文创团队创始人陈柏菁追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