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格局
本报讯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注重发挥中心城区资源集中、配套齐全等优势,实施“龙津英才”集聚行动,探索开辟“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形成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城市建设连轴共转新格局。
突出产才融合,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多区叠加优势,围绕机械装备、精细化工、能源互联网等重点产业发展,出台《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措施》等7份政策文件,对省级及以上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补助提高到1.5倍;指导8家企业成功申报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给予研究开发奖励400多万元;以卓越新能源、侨龙应急、天泉药业等12家龙头企业为牵引,吸纳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34名。
突出青年友好,鼓励创新创业。结合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成立全市首个乡镇人才驿站“适中青创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互动交流和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万余次。制定校招新政,依据产业“人才地图”绘制精准需求,通过“人才福建周·新罗对接会”和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渠道,“按图索骥”为企业招才引智,对引进到企业工作的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在各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其年薪10%的补助。深入开展“扬帆计划”,2022年以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1572个,引导青年学子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建设家乡。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对新建或重新认定的平台,在上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最高50%的配套资金补助。2022年12月以来,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入选市级优秀人才驿站3家,入选数量居龙岩市首位。
突出共建共享,抢抓合作机遇。借势借力中央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抢抓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国家电网对口支援、广州市黄埔区对口合作等机遇,印发《新罗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行动方案》,与集美区签订《2022年对口协作帮扶框架协议》,与黄埔区签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等战略合作协议,鼓励企业设立人才“飞地”研发中心,共建科研创新、人才驿站等平台,共同探索产业互动、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技术合作等合作方式,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发挥“院士之乡”名片效应,用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48家科研平台,探索“平台+项目+院士团队”运行机制,邀请谢华安院士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等活动10余场,增强产学研合作力量。
突出服务优化,强化人才保障。坚持用宜居“硬环境”拴心留人、宜业“软环境”凝心聚才,优化区委常委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建设,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服务活动,为人才提供“上门服务”,协调解决人才在生产经营、工作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出台《新罗区人才服务保障暂行办法》,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服务200余人次。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改革,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建立重业绩、重成果、重贡献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2022年以来,评选区级优秀教育人才300名、优秀医疗卫生人才110名、农村实用人才44名,兑现各类人才评定奖励308万元。依托未来城、银雁新城开发建设,新建高层次人才房252套、公租房1506套,制定区内人才房配售、配租实施方案,按人才类别分别给予10万~160万元配售补助或租金20%~100%配租补贴。 (通讯员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