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乡村振兴使命
2021年7月,闽南师范大学干部沈晓杰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漳浦县旧镇镇后垅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从高校工作者的角色迅速向基层干部转变,适应基层、融入基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在村两委和村民的积极配合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村呈现祥和、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
党建引领强基础不忘初心再提升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沈晓杰从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升基本服务等方面入手,让党组织活动与群众期盼相对接、与党员需求相统一、与基层实际相结合,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
一方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模式。引进来,就是与省市县优秀支部共建,引进先进党建、管理工作经验,从而提升村两委工作管理水平。他利用闽南师范大学优势,促进闽南师范大学组织部和漳浦县委组织部在后垅共建基层党建研究基地,积极开展“校地+党建+乡村振兴”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在此基础上引进省市县先进支部共建。走出去,就是带领村两委外出拓展视野、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目前已到数个地市参观学习先进党建经验和乡村振兴做法,干货满满、收获丰硕。
另一方面,打铁要自身硬,从转变工作作风抓起,搭建便民服务“345”工作模式。“三结合”,是指开展学习活动与提升服务素质相结合,开展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创收相结合,开展“延时服务”家庭办公与群众错时办事相结合。“四变”,是指变村民跑为干部跑,变等办事为主动办,变拖着办为催着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五要”,则是指村事村民要知道,村事村民要参与,村事村民要做主,村事村民要监督,村事村民要满意。经过努力,在2021—2022年期间,后垅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获得五星党支部荣誉。
产业发展提质量农民增收上台阶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沈晓杰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一点两线三辅助”产业发展思路,其中一点即以古村落旅游,两线即以村乌石荔枝和大棚蔬菜种植为发力点,三辅助即以光伏、复垦、数字合作社,切实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经过两年努力,沈晓杰建设了约250KW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2万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引进和创新高优品种,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基地5家,有效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务工所需。利用乌石荔枝名牌,纳入闽南师范大学单位工会采购目录,2022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7万元,使村财全年收入突破50万元。推进“党建+旅游”,目前已引进旅游公司进驻,将在石牛尾设立“秀才村两岸乡创馆”和“秀才文化主题”研学基地。基地设立以来,单日单次至少可接待300人次研学服务。今年6月30日,后垅村举办荔枝文化节,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2022年,后垅村被旧镇镇人民政府评为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热情高乡村旧貌换新颜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石。沈晓杰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各项资金1000余万元,修复古村落、整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充分活化利用古厝;争取闽南师范大学支持,引进建设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秀才村数字分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大学一流的科教文献资源;利用闽南师范大学在闽南地区的影响力,开展帮扶活动,目前已有7个团队400多人到后垅村开展活动指导乡村振兴。2021年,后垅村获得福建省森林村庄荣誉称号。
社会治理有成果和谐稳定促发展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保障。后垅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摸排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安全防范,发现苗头及时处置,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定期开展为农服务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每年各项工作指标。
在沈晓杰的带领下,后垅村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均在全镇排名靠前,先后被中央、省、市、县级媒体报道转发50余条。他所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后垅的那些事”和村民微信群,及时将上级精神、政策和宣传村里的文章向村民发布,目前公众号浏览量达上万次。2022年,后垅村获得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强基础不忘初心再提升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沈晓杰从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升基本服务等方面入手,让党组织活动与群众期盼相对接、与党员需求相统一、与基层实际相结合,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
一方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模式。引进来,就是与省市县优秀支部共建,引进先进党建、管理工作经验,从而提升村两委工作管理水平。他利用闽南师范大学优势,促进闽南师范大学组织部和漳浦县委组织部在后垅共建基层党建研究基地,积极开展“校地+党建+乡村振兴”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在此基础上引进省市县先进支部共建。走出去,就是带领村两委外出拓展视野、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目前已到数个地市参观学习先进党建经验和乡村振兴做法,干货满满、收获丰硕。
另一方面,打铁要自身硬,从转变工作作风抓起,搭建便民服务“345”工作模式。“三结合”,是指开展学习活动与提升服务素质相结合,开展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创收相结合,开展“延时服务”家庭办公与群众错时办事相结合。“四变”,是指变村民跑为干部跑,变等办事为主动办,变拖着办为催着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五要”,则是指村事村民要知道,村事村民要参与,村事村民要做主,村事村民要监督,村事村民要满意。经过努力,在2021—2022年期间,后垅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获得五星党支部荣誉。
产业发展提质量农民增收上台阶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沈晓杰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一点两线三辅助”产业发展思路,其中一点即以古村落旅游,两线即以村乌石荔枝和大棚蔬菜种植为发力点,三辅助即以光伏、复垦、数字合作社,切实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经过两年努力,沈晓杰建设了约250KW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2万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引进和创新高优品种,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基地5家,有效地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务工所需。利用乌石荔枝名牌,纳入闽南师范大学单位工会采购目录,2022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7万元,使村财全年收入突破50万元。推进“党建+旅游”,目前已引进旅游公司进驻,将在石牛尾设立“秀才村两岸乡创馆”和“秀才文化主题”研学基地。基地设立以来,单日单次至少可接待300人次研学服务。今年6月30日,后垅村举办荔枝文化节,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2022年,后垅村被旧镇镇人民政府评为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乡村振兴热情高乡村旧貌换新颜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基石。沈晓杰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各项资金1000余万元,修复古村落、整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充分活化利用古厝;争取闽南师范大学支持,引进建设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秀才村数字分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大学一流的科教文献资源;利用闽南师范大学在闽南地区的影响力,开展帮扶活动,目前已有7个团队400多人到后垅村开展活动指导乡村振兴。2021年,后垅村获得福建省森林村庄荣誉称号。
社会治理有成果和谐稳定促发展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保障。后垅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摸排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安全防范,发现苗头及时处置,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定期开展为农服务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每年各项工作指标。
在沈晓杰的带领下,后垅村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均在全镇排名靠前,先后被中央、省、市、县级媒体报道转发50余条。他所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后垅的那些事”和村民微信群,及时将上级精神、政策和宣传村里的文章向村民发布,目前公众号浏览量达上万次。2022年,后垅村获得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