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驻村第一书记风采
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记寿宁县芹洋乡溪源村第一书记林宝城
  “小林书记,家里的脐橙大丰收了,快进来尝尝!”“小林书记,多亏有你啊!帮我解决困扰40多年的户口问题,太感谢了!”……溪源村民口中的“小林书记”,是2021年7月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宁德市寿宁县溪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林宝城。
  驻村以来,他怀着满腔热忱,深入农家庭院、田间地头调研走访,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上项目、转民风等一系列举措,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激活溪源村发展“一池春水”。
  筑牢支部堡垒促振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寿宁县芹洋乡溪源村党支部联合牛头山水电公司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久久回荡。
  “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好支部。只有进一步凝聚党组织力量,才能更好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林宝城深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
  驻村以来,他始终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强党建,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驻村工作队。通过搭建五个党建为民平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制定每周例会议事制度,坚持“每周一学”,提高村干部责任感和履职能力。以农村党员“三个带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将主题党日与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文明乡村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使党旗在农村基层高高飘扬,真正将村党支部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刚驻村时,村里基础条件薄弱,党群活动中心办公设施陈旧,党员群众开展活动不便。林宝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他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打造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和红色阵地,提升溪源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完成党群连心园、初心路、党建文化广场、党建长廊、党性教育基地等一批红色新地标建设,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提升。
  “为解决党员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林书记探索联学联建新模式,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到周宁、霞浦等地观摩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做法,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溪源村党支部书记张有淼说道,“现在村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更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更强了,村干部的干劲也更足了。”
  织密富美乡村产业网
  连绵的雨雪后,青翠的茶叶上春雪还未融化,乍暖还寒中一道道匆忙的身影在茶山果园中奔走……这是林宝城带领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深入实地勘测机耕路路线、选址蓄水池、规划灌溉管网、排水沟,为助力春耕生产忙得热火朝天。
  “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林宝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走访调研中,他了解到村里的脐橙和茶叶种植年代久远且疏于管理,茶果质量大不如前,经过多方对接联系,他邀请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专家团队到村里来指导种植技术,在茶山果园为村民办起了“溪源讲堂”。
  同时,他积极向上争取产业补助资金,引导群众改良品种,推进生态茶园果园改造。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农户们新种植的福鼎大毫、红美人等茶果长势喜人,林宝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林宝城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建3条机耕道路5.2千米、田间生产步道1.8千米,建设蓄水池、灌溉管网等农业设施,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听说村里的年轻人张光辉打算返乡创业时,他主动上门探访,耐心介绍村里的产业布局和补助政策,引导张光辉创办家庭农场,复垦撂荒地种植猕猴桃,养殖黄兔、山羊、鸡鸭,发展起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当前,溪源村立足村情实际,培育形成了“一株茶、一粒橙、一篮菇、一颗猕猴桃、一滴蜂蜜”五大特色产业,共种植脐橙1000多亩、茶叶800多亩、猕猴桃50多亩、食用菌生产大棚17个、养殖蜜蜂100多箱。
  提高村民幸福感指数
  “老人家,最近天气降温了,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李老,今天我们给您送棉被来啦!”
  “有什么困难,您一定要告诉我们啊!”
  ……
  2022年12月,受冷空气影响,芹洋乡溪源村大幅度降温。林宝城心系每一户人家,尤其孤寡老人,到家中细心查看用电、用火安全,帮助村民排查安全隐患。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在寒冬里显得格外暖和。
  驻村以来,林宝城坚守“为群众办实事”初心,主动对接省市县相关部门,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一次入户中,村民反映“家里的饮用水很浑浊”,林宝城听后迅速组织调查,寻找症结所在,对接水利部门争取资金120多万元,改造水源地,更换老旧水管,最终“浊水变清泉”,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
  走访中,林宝城发现古村巷道路面泥泞坑洼、破旧湿滑,群众出行不便,立即召集村两委商讨路面整改事宜,筹集资金40余万元,改造提升巷道,铺上条石步道,看着“泥坑变坦途”,村民们走得放心,他心里也踏实了。
  为了方便群众夜间出行,他实施村庄夜景亮化工程,安装夜景灯、太阳能路灯,点“靓”美丽乡村,提升村庄夜景“颜值”。
  “驻村以来,林书记先后为我们村争取帮扶资金1600多万元,完成移民文化广场、鱼鳞景观坝、村庄夜景、党建文化广场、农耕文化园、茶文化主题公园、议事长廊、安全饮用水、农业生产道路、人居环境提升等40多件民生实事工程。”溪源村委会副主任吴秀强说道,“随着这些民生工程一项项落地,群众关心事一件件得到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越来越美,溪源村的百姓心里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达情善治描绘新画卷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驻村以来,林宝城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他建立每周二晚“廊桥夜话听民声”制度,与党员群众开展夜话80余次,收集村庄发展意见建议60余条,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针对村里老人较多的情况,林宝城筹集慰问资金10多万元,组织开展“点亮微心愿”“重阳敬桑榆”“新春送温暖”等活动,帮助村里老人圆梦“微心愿”16个,送去慰问金、棉被、食用油等,还经常性探望留守老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老人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他还组建“政策宣传、环境卫生、巾帼行动”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修订“三字经”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利用党建长廊宣传群众身边的榜样,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和美溪源的浓厚氛围,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共筑乡风文明。
  “驻村,更要驻心。我将坚守为群众多办实事初心,不负青春不负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溪源,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林宝城表示,下一步将团结带领溪源村党员群众,用好用活红色文化、移民文化资源,讲好“三进下党”的“溪源故事”,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溪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