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
本报讯 近日,莆田市首批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名“科技副总”在20家企业上任,为企业科技创新突破瓶颈“精准把脉”,更好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为解决莆田市产业基础薄弱、创新驱动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难点痛点,莆田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联合发布《莆田市选派“科技副总”的实施方案》,启动“科技副总”选派工作。经过企业申请、个人对接、单位审核等程序,首批18名“科技副总”分赴各企业任职,任期一年,每月在企业服务不少于4天。
首批进驻的20家企业,既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也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及先进制造、新型材料、数字经济、食品产业、环保生态等重点产业。
莆田学院的林清华博士是首批18名“科技副总”之一,主要从事电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此次他“牵手”的企业是庆川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眼下,林清华正忙着与企业研发人员共同推进数控机床丝杆温度补偿以及数字铲花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数控机床目前是国家重点研发方向,我们希望与企业一起合作,通过四到五年的研究,在这方面能有自己的成果,以解决国外对我们卡脖子的问题。”林清华说道。
“企业需要更多高校科研力量的支持,不断打磨新技术。”庆川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陈松青激动地表示,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这次为公司派来的“科技副总”壮大了企业研发团队力量,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实现了产学研校企深入合作,“企业研发背靠高校科研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莆田市加强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启动“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便是其中一项创新措施,通过“企业提需求,政府搭桥梁,专家来解决”的方式,在全市探索实施“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为企业突破科技创新瓶颈精准“把脉下药”,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转变为企业管理人才,从“潜心在实验室做研究”到“参与企业生产一线解决问题做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帮助专业人才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下一步,莆田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让科技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派驻单位真正享受到“科技人才红利”。
(特约记者 陈雄)
据悉,为解决莆田市产业基础薄弱、创新驱动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难点痛点,莆田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联合发布《莆田市选派“科技副总”的实施方案》,启动“科技副总”选派工作。经过企业申请、个人对接、单位审核等程序,首批18名“科技副总”分赴各企业任职,任期一年,每月在企业服务不少于4天。
首批进驻的20家企业,既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也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及先进制造、新型材料、数字经济、食品产业、环保生态等重点产业。
莆田学院的林清华博士是首批18名“科技副总”之一,主要从事电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此次他“牵手”的企业是庆川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眼下,林清华正忙着与企业研发人员共同推进数控机床丝杆温度补偿以及数字铲花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数控机床目前是国家重点研发方向,我们希望与企业一起合作,通过四到五年的研究,在这方面能有自己的成果,以解决国外对我们卡脖子的问题。”林清华说道。
“企业需要更多高校科研力量的支持,不断打磨新技术。”庆川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陈松青激动地表示,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这次为公司派来的“科技副总”壮大了企业研发团队力量,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实现了产学研校企深入合作,“企业研发背靠高校科研资源,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莆田市加强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启动“科技副总”选派工作便是其中一项创新措施,通过“企业提需求,政府搭桥梁,专家来解决”的方式,在全市探索实施“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为企业突破科技创新瓶颈精准“把脉下药”,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转变为企业管理人才,从“潜心在实验室做研究”到“参与企业生产一线解决问题做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帮助专业人才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下一步,莆田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让科技人才充分施展才华、派驻单位真正享受到“科技人才红利”。
(特约记者 陈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