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
“油茶全身都是宝,它的叶子能绿化环境,还有止血、解毒等药用;它的花朵除了观赏和蜜源以外,还有止血凉血的药用……”谈起油茶树,作为福建省油茶首席专家的李志真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自从大学毕业以来,她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树木固氮与林木菌根等研究,先后承担国家“七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中日政府科技合作、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等科研和推广工作,曾当选“全国首批经济类咨询专家”“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等。
十五年前,她专注油茶领域,作为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和竹类研究所所长,坚守林业科研初心,坚持脚踏实地、务实钻研作风,助力山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成为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和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项目的第一主持人。
用科技撑起油茶一片天
“福建省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宁德市福安范坑乡墩头村栽种油茶树的历史长,是著名的油茶之乡,在20世纪5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亲誉为‘绿色油库’的称号!”谈到我省油茶的历史和如今的成果,李志真高兴地说,“我们省林科院长期从事油茶良种选育工作,历时40多年,选育出本省油茶高产良种33个,其中省级审定无性系良种14个,盛产期亩产油30~50千克,还筛选出一批省外引进的油茶高产品种。”
作为国家科技特派员,李志真说自己要和男同志一样上山下地,吃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做个“女汉子”。每一年,她都有自己的“固定行程”。
每年1月至3月,寒风料峭,她不惧严寒,奔走在山地丘陵指导油茶种植;4月至6月,正值福建雨季,她常常冒雨深入油茶林观测,采穗育苗,丝毫不在意已经湿透的衣服;10月至11月,油茶果熟了,为抢在落果之前完成测产,她连续转战全省各地,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带领团队每天起早摸黑调查,中午在树林下简单用餐,休息后又接着干,继续收集第一手数据。
“油茶的果实成熟了,不采果就会落,所以必须在采收之前收集好第一手的数据。”由于全省各地都有试验林,时间紧,因此全省各个产区连轴转也是家常便饭。在她的牵头努力下,她和团队围绕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优良特异种质资源保护评价、高产优质品种选育繁育、丰产高效生态栽培、茶油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推广中心、林场、合作社、苗圃等50多家单位协同攻关,全面摸清了福建省油茶遗传资源状况,收集保存了优良特异资源300多份,指导良种苗木繁育3000多万株,为我省油茶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树龄百年以上,收益期可达50年。适宜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带,不与粮食争农田,从茶籽榨取的油脂是优质食用油。发展油茶产业,可提供优质食用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十五年来,她专注于油茶领域,一棵树做到底,从此便全身心投入油茶的科研推广,长年累月的上山奔波,她双膝磨损受伤,但她仍坚持拄着拐杖调查,由此落下病根,要经常到医院治疗。
“但是看到油茶产量提升,这点伤就不算什么了。”李志真如是说。
用科技成果造就“财富林”
“福建是油茶主产区,除海岛外各市县均可栽种油茶,其垂直分布可达1500米。”李志真介绍道,“目前我省种植油茶面积已达248万亩,但是相比于湖南等产油省份,还是偏少。”
为了加快油茶高产品种的推广种植,李志真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传授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持续推进油茶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足迹遍及全省50多个县(市、区)。她每年都要开展专题讲座培训5~8次,通过电视、网络在线培训授课或者现场指导示范。平时,她时时刻刻手机不离身,只要一有村民来电咨询,她便饭也顾不上吃,立刻为种植户答疑解惑起来。她与企业联合开发新型的挖穴机、微耕机、茶果加工等设备装置,获得9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助力油茶省力化作业经营,降低劳动成本。
如今,这些油茶新品种在全省各地推广种植。在永泰、沙县、仙游、长汀、福安等地,李志真选育推广的油茶高产品种给当地合作社、种植户带来了高产量、好收成。这些油茶林成为我省油茶高产示范片,其中,长汀县馆前镇油茶示范林于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油茶科技示范基地。这些年来,她培训生产管理人员20多万人次,推广油茶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30多万亩,使油茶良种使用率逾95%,单位面积产量从平均亩产油5千克提高至16千克,产值增加4.5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就业1万多人,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1.5亿元。
“农户对新品种和新技术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他们非常渴望我们的帮助。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技术人员投入这项产业!”李志真呼吁更多的科技特派员扎根一线,努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让科技成果造福更多林农,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她每日依旧忙碌,边研发、边创新,边转化、边示范,持续为林农等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努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让科技成果造福更多林农,惠及千家万户。
(特约记者 谢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