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鲍晓军在泉港石化基地
鲍晓军(左一)与付贤智院士共同研究问题
作为福建省清源创新实验室的执行主任,这几年鲍晓军大多数时间是在泉州市泉港区度过,他为清源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随着他夫人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退休,现在他们基本上把家安在了泉港。他更是一心扑在了清源创新实验室的筹建和运作上。如今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基本完工,第一批设备顺利进场,已引进相关人才100多人,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3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回首过往,鲍晓军的心里有着沉甸甸的感动与收获。
专注清洁汽油 做“蓝天卫士”
鲍晓军是湖北人,1983年从原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鲍晓军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石油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团队开展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工艺原理、催化剂及反应动力学等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发出三代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成套技术,并运用于国IV/V/VI清洁汽油生产,系列成果先后荣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本人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担任“重油梯级分离与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目前,该技术已用于目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国VIB标准清洁汽油的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3,有效控制了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在鲍晓军等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汽油加氢改质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开发—应用—推广—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油品标准快速升级,仅用10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近20年的升级道路。
与福建结缘 助推石化产业发展
鲍晓军与福建的结缘有一定偶然性,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跟一个人有关,那就是福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石化产业是福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福州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工科院校、211和“双一流”高校,在化学化工教学科研方面基础深厚。2012年,福州大学决定在原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和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石油化工学院。在省政府的支持推动下,由福州大学、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福建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在筹建福州大学石化学院之初,付贤智就瞄准了国内高校中石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也由此找上了鲍晓军。一开始,鲍晓军是以参与学院筹建组的身份,从北京前来福建帮忙。感动于付贤智的诚挚力邀,鲍晓军不但只身一人前来福建,全身心投入学院的筹备组建,并于2013年正式加盟福州大学,成为福州大学石化学院的首任院长。学院创设至今已整十年,形成了旗山、泉港、怡山三个校区共同办学,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教育的体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鲍晓军带领团队持续深耕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科研攻关,由他的团队主导,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等完成的“以天然硅铝矿物为原料的分子筛绿色合成方法”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在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评选中,由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区域发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鲍晓军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整装再出发 瞄准前沿学科融合
2019年起,鲍晓军的个人命运再次迎来转变。这一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建设省创新实验室,这是省委省政府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举措。其中,由泉州市政府、福州大学、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清源创新实验室)成为我省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其整合了我省10多个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包括福州大学付贤智院士团队在内的19支高水平科研团队,以科研兵团之势,致力于突破前沿学科融合困难和重大领域创新资源集成度不高等“痛点”。该实验室由付贤智领衔,鲍晓军任执行主任。
鲍晓军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清源创新实验室的筹建当中,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到与各级政府协同配合、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推进等,他都是亲力亲为。他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室研究团队也受益于自主灵活的协同转化体制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目前,清源创新实验室已初具规模,初步建成催化科学与技术等5个创新中心,已突破5项以上重大瓶颈技术并产业化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带动石化及关联产业增加值500亿元以上。
在推进清源创新实验室建设方面,鲍晓军认为,一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团队引进上,要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持和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二要加大石化支柱产业的投入,更完善地布局产业重大项目。
鲍晓军表示,他的一生都在为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断努力,作为一名石化科研人员,首先在技术方面不抢热点、不盲目跟风,专注于重大核心技术的攻关,才能在技术研发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特约记者 王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