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走进宁德市寿宁县清源镇村尾村云涧家庭农场中心,浓郁的稻花香气扑鼻而来,只见自动化的稻米加工生产线正在作业:脱壳、碾压、抛光、选米……一粒粒稻谷“转眼”变成洁白如玉的大米,散发出阵阵米香,村尾村党支部书记陈丹丹正在熟练地忙着套袋装新米。
“我们厂房所有的机器从烘干到碾米、称重还有包装是一体的,一台烘干、一台碾米加称重组合机,基本可以完成一系列流程。”陈丹丹说道。
别看陈丹丹现在说得头头是道,对机器操作熟练娴熟。早在5年前,关于水稻种植她可是一窍不通。
2018年7月,陈丹丹大学毕业后返回老家清源镇村尾村,协助父母创办养殖场。她见家乡山峦起伏、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随后,便着手成立清源镇村尾村云涧中草药种植基地,云涧中草药种植基地流转土地600多亩,在保护林木的基础上,对地面进行松土、平整,先后共种植黄精、百合、重楼、田七等中药材300亩,带动低保户、残疾户及困难群众11户32人参与中草药种植。
成了村里产业致富带动人的陈丹丹,在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乡村振兴重担。
作为新当选的“95后”村党支部书记,为增加村财收入,提高村民增收,2022年5月,陈丹丹牵头成立云涧家庭农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撂荒地复垦复种工作,共撂荒地260余亩,均用于种植福香占水稻。
这片2022年初还是长满芦苇的荒地,经过前期整治,今年迎来了大丰收,产量高达1900多担。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陈丹丹用了5年时间。看着从脱谷机里出来的新米,作为家庭农场负责人的她甚是欣喜,对于第一年尝试农业生产的年轻创业青年来说,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经验和希望。
“厂房的机器是今年买的。”陈丹丹介绍,面对家乡耕种机械化程度低,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粮食产量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耕地撂荒的现实,让她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她暗暗下决心等完成资金积累后,一定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大量的撂荒地承包起来,实行粮食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为什么要买这个机器?在陈丹丹看来,这能给村带来更好的服务,一方面可以服务周边的群众,另一方面合作社200多亩的水稻可以完成一系列流程,配送到各个单位。
据了解,村尾村云涧家庭农场共撂荒地260余亩,云涧家庭农场紧紧围绕县委“1+4”产业发展布局,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党员、群众就业46人,其中党员6人、脱贫户8人、低保户2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近年来,清源镇围绕全县“1+4”生态高效产业布局,全力推进硒锌康养旅游和高山茶、猕猴桃、食用菌、林下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民回村”工程号召,严格落实各级扶持补助措施,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党委牵头、支部引领、党员带动,鼓励“老农人”就地发展、“新农人”回乡发展,以“老带新,新促老”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发展,涌现出胡梅英、陈丹丹、范增烽、叶兴华等带头创业的支部书记,引回李伟、李长春、吴学文、许邦淼等“新农人”,以“农民回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势头日趋凸显,人才振兴队伍日渐壮大。
(通讯员 刘梅芳)
“我们厂房所有的机器从烘干到碾米、称重还有包装是一体的,一台烘干、一台碾米加称重组合机,基本可以完成一系列流程。”陈丹丹说道。
别看陈丹丹现在说得头头是道,对机器操作熟练娴熟。早在5年前,关于水稻种植她可是一窍不通。
2018年7月,陈丹丹大学毕业后返回老家清源镇村尾村,协助父母创办养殖场。她见家乡山峦起伏、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随后,便着手成立清源镇村尾村云涧中草药种植基地,云涧中草药种植基地流转土地600多亩,在保护林木的基础上,对地面进行松土、平整,先后共种植黄精、百合、重楼、田七等中药材300亩,带动低保户、残疾户及困难群众11户32人参与中草药种植。
成了村里产业致富带动人的陈丹丹,在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乡村振兴重担。
作为新当选的“95后”村党支部书记,为增加村财收入,提高村民增收,2022年5月,陈丹丹牵头成立云涧家庭农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撂荒地复垦复种工作,共撂荒地260余亩,均用于种植福香占水稻。
这片2022年初还是长满芦苇的荒地,经过前期整治,今年迎来了大丰收,产量高达1900多担。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陈丹丹用了5年时间。看着从脱谷机里出来的新米,作为家庭农场负责人的她甚是欣喜,对于第一年尝试农业生产的年轻创业青年来说,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经验和希望。
“厂房的机器是今年买的。”陈丹丹介绍,面对家乡耕种机械化程度低,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粮食产量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致使耕地撂荒的现实,让她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她暗暗下决心等完成资金积累后,一定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大量的撂荒地承包起来,实行粮食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为什么要买这个机器?在陈丹丹看来,这能给村带来更好的服务,一方面可以服务周边的群众,另一方面合作社200多亩的水稻可以完成一系列流程,配送到各个单位。
据了解,村尾村云涧家庭农场共撂荒地260余亩,云涧家庭农场紧紧围绕县委“1+4”产业发展布局,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党员、群众就业46人,其中党员6人、脱贫户8人、低保户2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近年来,清源镇围绕全县“1+4”生态高效产业布局,全力推进硒锌康养旅游和高山茶、猕猴桃、食用菌、林下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民回村”工程号召,严格落实各级扶持补助措施,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党委牵头、支部引领、党员带动,鼓励“老农人”就地发展、“新农人”回乡发展,以“老带新,新促老”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发展,涌现出胡梅英、陈丹丹、范增烽、叶兴华等带头创业的支部书记,引回李伟、李长春、吴学文、许邦淼等“新农人”,以“农民回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势头日趋凸显,人才振兴队伍日渐壮大。
(通讯员 刘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