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产才融合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晋江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龙头、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改革开放45年来,晋江一直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从1994年开始连续30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如果说,民营企业是晋江经济最大的韧性,那么人才则是提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多年来,晋江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以人才作为撬动发展的着力点,着力抓好“引、育、留、用”工作,激荡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截至目前,晋江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8万名,累计认定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
  企业强则晋江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当前,晋江传统产业正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在做强实业、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晋江正铆足干劲,不断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以人才链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把人才引领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实现产才融合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
   坚持在“帮”上做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大批企业家坚守实业、精耕主业、办好企业、引领行业,为晋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企业家是综合性人才,是推动晋江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坚力量。”深知这一点的晋江,始终牢牢抓住企业家这一人才群体,系统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促进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
  早在2003年,聚焦“创一代”领头羊,晋江市委、市政府便联合北京大学启动举办“北大总裁班”,为民营企业家“充电蓄能”。此后,依托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晋江先后举办8期总裁班,累计有398名规模企业的总裁和高管参加培训,对建设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企业家队伍产生了深远影响。2023年9月16日—18日,晋江市委、市政府再次组织150多位民营企业家,在20年后重返北大,踏上追忆往昔、开创未来的问道之旅。晋江海内外一心、政企学协力,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进一步提振信心,推动企业家精神代际传承。
  “二代”是传统企业的“继承者”,是晋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为了帮老牌民企顺利完成新老交替,晋江市委、市政府推行“创二代”素质提升“领航计划”,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的培训。每逢周末,这些年轻人都会聚在一起,共同学习、讨论。如今,一批批“创二代”纷纷发力,逐渐扛起创新创业的大旗。
  2021年,顺应产业发展需求,晋江开办领航混沌创新班。与以往不同的是,混沌创新班首创“政企才互动”学习模式,让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学习。
  作为领航混沌创新班年龄最小的学员,2000年出生的施展鸿是一名“创三代”。他坦言,参加领航混沌创新班后,他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企业的经营。“思维进一步拓宽,获得了不少企业经营的新思路。”
  据统计,领航混沌创新班开班以来,已先后招收学员174名,累计举办25次创新课程学习、培训超1800人次;已帮助超90%的学员为企业制定创新增长方案,超50%的学员成功推动创新方案落地。
  “从21年前的北大总裁班,到聚焦‘二代’的领航班,再到如今的领航混沌创新班,可以说是晋江加强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延续和传承。”晋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晋江将通过持续举办总裁研修班、领航班、领航混沌创新班、青商才俊班等形式,更加注重企业家队伍的培养,让更多企业家脱颖而出、成长壮大。
  2023年,晋江决定将每年11月1日确立为“晋江企业家日”“晋江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为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和人才。
  除了聚焦企业家队伍外,晋江还针对企业高管、中层管理、高层次人次、技能人才等群体,推出系列培训活动。例如,2016年推出的产业升级“启航计划”、博士助推产业创新升级“远航计划”,旨在推动企业与博士人才深度融合,从战略上引导民营企业家转型。
  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晋江面向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分领域、分类别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为晋江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人才支撑。
  全面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源动力” 坚持在“用”上倾真情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招揽人才不是终点,人尽其用、推动发展才是最终目标。
  长期以来,人才评价一直是民营企业人才工作中的“老大难”,评价标准较单一、分类评价不到位、用人主体自主性不够强等问题长期存在,影响企业人才的成长和干事创业。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
  2017年,晋江率先推行《产业领军企业人才自主认定及奖励规定》,并于2023年修改完善。按照规定,在晋江纳税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4341”现代产业体系民营企业,可按人才的能力、实绩和贡献,自主将人才认定为第五、六、七层次,认期内可分别按每人每月30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享受人才津贴,同时享受相应的购房补助、子女入学、健康体检、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等待遇,期限为三年。
  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校红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1999年,金校红来到茂泰,从一名基层配料调色员成长为技术骨干,推动公司许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作为茂泰鞋材工艺革新的主要贡献者,他被公司自主认定为一类人才。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关系等倾向,以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将人才自主认定权交到企业手上,这种方式得到了企业和员工的认可。“对我们一线工作人员来说,以前的高层次人才评定想都不敢想。现在不一样了,主要看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公司根据我们平时的表现自主打分推荐,感觉未来更有奔头了!”金校红说。
  “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是不是人才,民营企业可以说了算。”晋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至2021年,晋江共开展5次产业领军企业人才自主认定工作,累计申报企业27家,认定人才552人次,兑现工作补助1051.35万元。
  此外,晋江还大力探索激发用人主体活力。2020年6月,晋江印发《探索“激发用人主体活力的有效办法”项目实施方案》,从制度改革、政策引导、平台嫁接、示范引领等四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其中,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就是具体举措之一,旨在引导企业拿出股权,建立员工持股平台,留住核心人才。
  当年7月3日,利郎发布公告,向213位符合资格的雇员授予1150万股购股权。这一安排,让不少利郎员工直呼:“幸福来得太突然。”“公司无偿授予购股权,其实就是让利给员工。大家肯定全身心投入,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业干。”利郎员工陈女士说。
  据悉,这份“大红包”,利郎除了要掏出4956.5万元外,还需在期内为员工垫付包括税费、股权变动在内的其他费用,费用最高可达7000万元。
  “该措施是利郎长期人才激励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利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利郎坚信,此举使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管理层及骨干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将有效激励全员活力,推动公司业绩增长、股价提升,让企业与员工共享共荣。
  晋江的企业家历来有情怀、有品格、有视野、有格局。除了利郎外,一些中小企业也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这一举措。此外,晋江市金融局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加强企业股权激励相关政策宣讲,成立“资本赋能”专家智库,组织专家培训对接活动,加深企业对股权激励的了解,不断推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
  据统计,2023年,晋江新增安踏、七匹狼、兴业科技、舒华体育、游族网络等5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目前,全市已有38家企业完成股权激励,累计激励高管人才超8000人次、授出股权份数超49390万股。
  多维引智撬动民营企业科创引擎 坚持在“引”上出真招
  晋江制造业基础厚实,但产业结构偏传统的特征突出。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拉平价值链“微笑曲线”,实现更多“高端嵌入”?唯有创新!
  创新之道,在得人。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成为晋江人才部门思考谋划的重点。
  2023年12月,晋江出台包括项目合作、兼职聘任、飞地引才、“揭榜挂帅”、短期研学等柔性引才“一揽子”举措,从政策支持、职业发展、薪资待遇及员工福利等方面,吸引“候鸟型”人才来晋江创业创新。“政策的出台突破了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壁垒,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晋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立足疏通企业创新创业的堵点,晋江正积极探索组建人才科创基金,计划在深圳设立湾区创意创新创造中心、在武汉设立离岸创新中心,依托专业投资机构、赛事加快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有效匹配资源、开展合作,实现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在异地、服务贡献为晋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破解高端创新资源薄弱、支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瓶颈,晋江围绕产业创新需求,以“平台+项目+人才”方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共建8家高水平科研平台。
  2023年9月,又一新的科研平台——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成功落户晋江,将以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不同形式,为晋江科创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动能。就在两个月后,一场汇聚62名香港高校学者教授、科研人员、青年科技从业者的“百万青年看祖国,千名博士神州行——晋江站”交流活动在晋江举行。
  参与此次活动的香港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吴池力认为,活动为香港、晋江架起共赢的合作桥梁,将进一步推动两地科技人才互通、科创项目合作、产业协同发展。
  诚如吴池力所言,近年来,晋江借力高水平科研平台等“外脑”,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吸引诸多人才来到晋江。以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为例,就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名校,为晋江引进12名高层次人才。
  “博士后工作站是晋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另一高质量载体。”晋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12月,晋江获批设立全国首家建在县域经济体的博士后工作站;2020年11月,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设立首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截至目前,晋江共有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4家设在企业,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14名。据不完全统计,引进的博士后在站期间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累计近10亿元,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36个,获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让人才“立住脚、拴住心、扎下根” 坚持在“留”上献真诚
  为了让人才居者自豪、来者留恋、闻者向往,晋江聚焦人才和企业发展现实需求,以“食住行、医教养、游乐购”全链条人才生态为主线,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圈。
  2016年12月,晋江市委、市政府采取“以购买为主”的方式建设国际高端社区,包括“国际社区”(用于保障工程师级别人才)和“超高端人才社区”(用于保障高端管理人才和外籍人士)两种类型,让人才来晋江即可“拎包入住”。
  来晋就业的南平青年王小飞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2017年入职于晋江一家科技公司的他,经过晋江专项人才评定后,顺利入住政府提供的168平方米大房子。
  “这个超高端人才社区,北面有晋阳湖,西南面紧邻八仙山公园,周边有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梅岭校区、第四实验小学,以及晋江市梅岭街道天玺中心幼儿园等,生活、教育、休闲配套齐全。而且这么好的地段,租金是市价的五折。”王小飞说,当年,他就把家人接到晋江,孩子也享受到就近入学的福利。
  “晋江的人才政策很好,我之前缴纳的租金还可以抵扣房款。去年,当满足购买政策时,我就立即把这套房子买下来了。”王小飞笑言,如今房子买了,户口也一并迁到晋江,安家落户成为新晋江人。
  此外,晋江还从流程上提供“贴心”服务,不仅实行“管家式”人才服务,落实“个性化”服务保障,还从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主动提供帮助,畅通重点人才就医体检“绿色通道”,持续造优人才发展“软服务”。
  “政策落地快、成色足,政府提供24小时人才服务,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海归博士、福建约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福泉对晋江优化留才“生态圈”赞不绝口。作为中国首家液体色母公司创办人,曾福泉在液体色母材料、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系列成果,为晋江食品饮料包装、纺织鞋服产业注入新的科技力量。
  “我们所有的人才工作都是为了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晋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晋江还将持续围绕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构筑发展平台、优化服务保障,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环境,为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来源:晋江经济报 通讯员 苏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