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依托人才强国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人才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随着人才强国战略体系和相关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战略重点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相关工作,有利于压茬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当前,我们要从支撑生产力提升的要素资源框架中,通盘考虑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努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多措并举把人才这种战略性资源的优势,加速转化成持续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优势,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从人才大国坚定迈向世界一流的人才强国。
  扎实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人才是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积蓄战略力量,这是发展大计,因此人才工作在全局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优先级。新时代人才的内涵和特征,更加聚焦专业性、创新性、引领性与贡献性,核心要务是全力聚焦战略攻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凭借自身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确实作出突出贡献。随着对新时代人才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实践当中进一步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就是要显著增强上述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和带动作用,努力提升人才要素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水平。只有与时俱进,持续深化对人才内涵特征和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优化调整人才工作的重心,尤其是持续增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度,集中优势资源确保将“人才引领驱动”目标和举措落到实处。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讲,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种构成要素,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能够起到引领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在新的生产要素集合当中,富含创新能力、锐意进取的各类领军人才尤为关键,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驱动作用,切实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快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实现新的跃升。各类人才是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基础要素,为了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攻克各类“卡脖子”难题,需要依靠战略人才力量,压茬推进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质提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支撑。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不断突破桎梏和束缚,大力促进和发展生产力。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激活发展新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强化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尤为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是巩固和增强人才战略性资源优势的重中之重。这项重要工作,不仅包括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而且还包括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更多层次、更多维度的人才及后备人才的系统培养与关爱。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瞄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亟待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引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培育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等相关未来产业。人才本身就是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而且其在整合科创资源过程中能够扮演重要作用。因此,要主动对接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以创新渠道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人才配置效率,从而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的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持续优化国家人才战略布局,着力建设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具有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重要意义。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过程中,将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并在一些高层次人才汇聚的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人才平台。这些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基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努力打造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策源地和加速器,作为我国推动人才发展的引领区和科创引擎,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范围各类高端人才的竞逐,并以此为支撑向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制高点发起冲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要找准自身定位,体现独特性的实践价值,主动对接适合自身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加快集聚相关专业的引领型人才,千方百计突破紧缺人才瓶颈,着力构建优良的人才生态和人才梯队。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要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跨区顺畅流动,推动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扎实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工作,努力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深化支撑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国作为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要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明确导向,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了全方位培养好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推动人才制度建设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人才动态发展特征和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需要整合精简已出台的各类人才工程和相关支持培养计划,切实对接人才发展需求,通过深化系列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市场营商环境,持续增强汇聚一流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此,要进一步聚焦重点战略人才群体、细分科技创新人才的类型,因类施策、因地制宜,着力做好引导、鼓励和服务保障工作。
  人才群体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根基是实体经济,广大实体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正是新型工业化的竞争力之源,企业家精神更是在推动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人才,消除他们投资兴业和开拓创新的后顾之忧。坚持在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融合式人才,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更为充沛的智力与才干保障。同时,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稳定就业与促进收入增加,努力增强优势能力互补的多层次人才支撑。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认识人才的内涵特征以及新时代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强化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引领驱动作用,打造爱才重才育才成才的优良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切实地把各类优秀人才充分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来源:《经济》杂志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 郭丽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