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聚人才之力 强发展之基
2023年“才聚龙岩”行动成效显著
  2023年,龙岩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才聚龙岩”行动计划,健全完善“1+4+N”人才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岩籍优秀青年人才回引”“柔性引才”等四大专项行动,举办首届“龙岩人才活动周”、25名院士出场,组织开展百名在沪在穗岩籍学生座谈会、送岗引才进校园等重大活动;高层次人才产业孵化园获中央1.5亿元补助并完成主体封顶,创新打造四大产业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位居全省山区地市首位,市级以上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比增21%;全年2558名本科以上岩籍青年回乡就业创业,同比增长44%,做法被列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创新举措,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柔性引才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龙岩与广州人才对口合作经验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全国首创“社保卡+人才卡”模式,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才聚龙岩”跻身刷屏龙岩的年度“十大热词”。
   新罗区 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 打造人才集聚新基地
  引育并重,助推产业发展。实施“龙津英才”集聚行动,引进省高层次人才4名,岩籍青年人才290余名,教育、化工等区级优秀事业人才43名,落地高层次人才和返乡岩籍青年创业项目16个。持续培育本土人才,新获评龙岩市名师名校长47人、中级职称农村实用人才11人,评选区级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经营优秀人才5名,激发本土人才“头雁”作用。
  留用结合,发挥人才价值。新入选或复评通过国家、省、市人才科研创新平台8个。持续开展“院士进乡村”系列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谢联辉深入雁石镇指导“福香占”再生稻和头季稻种植,促进未耕作耕地复耕种粮2500多亩;推动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12名医疗专家建立6家名医工作室,提供就近便利的诊疗服务。
  服务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制定《新罗区人才周转编制管理暂行办法》,保障优秀人才引进用编51人。印发《新罗区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支出人才专项资金350余万元。挂牌成立3家“人才主题学校”,动态更新高层次人才台账,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17人次,为14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体检服务。
   永定区 人才新政添动力 聚才引智促发展
  政策合力全面凝聚。“人才新政28条”及6份配套文件重磅上新,设立年度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从生活补贴、购房补助、场地免费、编制保障、成长路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扩容。2023年共回引岩籍青年人才290余名,同比增长64%,其中北京大学医学博士1名、其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1名。
  平台能级稳步提升。全省校地合作新名片——福州大学永定区飞地科技园正式运营,联合省农科院成立国家级永定芋科技小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与永定区医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新增重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名医工作站等省级平台12个,平台容才纳才能力得到增强。以特聘教授、荣誉顾问等方式,柔性引进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宗霖等高层次专家30多名,助力破解医疗数字转型、职教融合发展、农业品种更新等问题146个。
  尊才爱才氛围浓厚。整合乡贤、学子、资金、编制等优质资源,集中举办“院士喊你回家”“高层次人才永定行”“永籍青年人才座谈会”等特色人才活动13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为家乡引才聚智代言,摄制的《“永”聚英才“定”赢未来》人才新政宣传视频被中组部通报表扬。2023年共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近100名人才,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同比增长4.3%。
  上杭县 四方英才聚 创潮涌杭城
  专项引才行动见行见效。创新“团队式”引才,引进国家级重大计划专家1人、省高层次人才38人、工科类青年人才35人,紫金矿业蒋开喜入选首届“国家工程师奖”拟表彰人选(全省两名),回引岩籍优秀青年651名,比增61%,上杭作为全省唯一县级代表在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实施“百校联百企进百村”活动,聘请乡村振兴共富指导员5名,返乡青年高浪钦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重点聚才平台有声有色。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新建紫金矿业徐政和院士工作站,德尔科技通过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紫金铜业入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主动融入“老区+湾区”,组织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10家重点企业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产学研合作,飞地建立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与浙江大学附二医院、中山大学附一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教学等方面与“国家队”高位对接。
  人才服务保障出新出彩。高规格组织紫金科技大会,邀请14名院士、200多名专家举办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开展指导交流、技术对接和项目合作,促成21个人才智力成果转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建设人才周转房1300多套,设置“紫金山人才卡”配套医疗便捷等绿色通道6条,为人才安心安业解决后顾之忧。选树人才典型事迹,在《中国人才》《福建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该县人才事例80多篇,营造爱才尊才氛围。
  武平县 精准发力“引育留” 才聚武平促发展
  精准引才,建设人才聚集“新基地”。持续打响“梁野英才专项行动”招才引智品牌,开展“才聚武平·筑梦青春”“‘职’引武平·点亮未来”等专场活动17场次,先后发布3次人才引进公告,引进认定各类人才154名。其中,全职引进认定114名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1+3”产业等领域人才,成立县决策咨询委员会,采集170位智库专家信息,柔性引进40名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新型显示等领域专家,着力建设闽粤赣省际人才新基地。
  巧搭平台,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借助“三对口一帮扶”契机,成立11家名医工作室,“传帮带”培育医疗卫生后备骨干110多名。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认定228名“新农人”,并出台“三培育三挂钩”机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设立5家产业人才研学交流基地暨返乡入乡青年创业园,吸引3000余名青年人才前往交流学习。
  厚植沃土,构建拴心留才“好家园”。制定出台“才聚武平·智创未来”“1+7”人才新政,为各类人才量身制定“政策清单”,启动“梁野英才卡”制发工作,在医疗、出行、旅游等8个方面为人才提供政策优惠。完善县领导及组工干部挂钩联系人才机制,为110位人才发放春节慰问金9.3万元,为69位人才发放762万元安家费等各项人才补助,解决52位人才子女就读、配偶就业、住房保障等问题,遴选认定142名教育卫生及产业优秀人才,增强各类人才荣誉感、归属感。
  长汀县 厚植沃土聚英才 智力赋能促发展
  突出党管人才,提升组织“凝聚力”。组织召开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7次,开展重点人才专题调研15次,有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出台“才韵汀州”行动计划等“1+N”人才政策,助力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本科以上人员390人,其中硕士88人、博士7人。
  抓牢招才引智,汇聚发展“驱动力”。聚焦“岩籍”人才回引,提供就业创业服务1500多人次,回引各类青年人才308人。深化“柔性”引才,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27家医疗机构签订协议,设立9个名医工作室,与福建教育学院等开展合作,柔性引进58位名师名校长。突出精准用才,汀籍运动员廖桂芳在举重世锦赛创两项世界纪录包揽三金,高端人才黄清芳入选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超高能效新能源汽车用稀土永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创新项目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提增留才质效,增强扎根“向心力”。落实人才工作联络员、慰问困难人才等制度,先后解决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60余件次,兑现各类补助636万元。举办“才韵汀州”人才对接会,邀请35名各界青年人才代表、17家重点人才企业高管开展青年人才座谈会、重点人才企业座谈会,落实建议16条。加大人才驿站建设力度,2个站点被认定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连城县 实施“127山区人才工程” 汇聚人才动能
  用10%的资源引才,柔性引入高端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17所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充实顾问团队,建设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团队等80余名专家组成的高端“智库”。构筑人才飞地,深化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互派132名人才互通互访,与7家单位签订“师带徒”协议。
  用20%的资源借才,聚合联动社会人才。凝聚百家企业,建立智力科技支乡协会、奖教奖学基金会,促成签约或洽谈项目48个,筹措乡村发展基金1.35亿元。汇集千名乡贤,实施“乡贤回归工程”,促成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超127亿元。组织万名人才服务者,实施“人才服务升级工程”,优选27名人才服务专员,建设6个“一站式”人才服务专窗,帮助解决人才需求36件。
  用70%的资源育才,用好用活本土人才。支持优势人才培养,持续实施“四大优势人才培训工程”,累计培训400余人。支持紧缺人才,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引进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3人,实现历史性突破。支持本土人才,建立本土人才体系,开展“冠豸名家”遴选推动以才育才,培育本土人才753名。
   漳平市 精育善用强动力 扩容人才“蓄水池”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出台“1+N”人才政策体系,招引岩籍优秀人才407名,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谢素原,研发年产20吨富勒烯粉生产线项目,引进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4名教授专家挂职副院长,设立名医工作室。依托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强对台人才交流合作,吸引105名台湾人才常驻,做法在《八闽快讯》刊发。
  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发挥对口合作及对台交流优势,9位广州名师到漳平开展教研指导,送培送教14名,建立台湾人才“1+X”师带徒培养机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62名。定向委培37名教育及医疗人才,培养名师名校长40名、技能人才195名、国家级乡村工匠1名、省级高层次人才2名、非遗传承人15名。
  激发人才双创活力。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签约两岸农业合作项目25个。引入樱花、研学、民宿等发展“茶叶+”新业态,打造13支台湾创业团队,29名台湾人才获得各级创新创业奖项,1名台湾人才获评全国十佳“三农”人物。成立省博士后创新服务基地、驻外人才工作站、博士科研基地以及海峡两岸花卉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新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漳平籍杰出乡贤郑南峰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 打造人才发展家园 激活产业发展引擎
  系统谋划,把稳人才工作“方向舵”。制定《支持重点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组织政策征求意见会、座谈交流会等20多场。以广龙合作为契机,与广州开发区签订人才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人才项目深度交流合作。开展产业链人才主题教育、人才专题研修班等活动,推动党的建设与人才、产业深度融合。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绘制高新区“3+3”产业人才地图,建立人才智库,通过“线上+线下”双选会、校园行等形式举办招聘引才活动34场,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科研助理岗位230多个。推荐引育省级高层次人才14名、国贴专家1名、“雏鹰计划”青年人才2名,引进人才产业项目2个。瞄准优势产业搭建人才平台,新增市级人才驿站8家,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承载空间。
  优化服务,营造爱才留才“生态圈”。通过火炬“岩”讲家、支企服务专员等团队,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住房问题240多件。举办高新区科技与人才工作大会,设立投融资服务平台,引进9家金融机构入驻,推出“科创积分贷”专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邀请中科院、欧科院、福州大学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开展技术指导,为企业创新及技术难题破解提供方案。
  (通讯员 邱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