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聚才引智启新篇
城厢区人才“雁阵”构筑产业“矩阵”
人才服务专员工作队进企业

产业人才入企解难题

  岁回律转,寒尽春生。随着开年全力拼经济的冲锋号吹响,莆田市城厢区搭乘“聚才快车”,打造人才回流“强磁场”,推动各类人才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助跑产业发展。
  开局就要奔跑。春天里起跑,拼经济“开门红”,首先拼的是人才。
  新春伊始,城厢区聚焦在外人才,招才揽人聚精英,推动各类人才在“开门红”“开门稳”中大显身手、奋发进取、竞相奔腾,进一步深化产才融合,加快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的脚步,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征途上书写芳华。
  打造人才回流“强磁场”
  龙年正月初二,城厢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和中电科创城招商推介会举行。利用高层次人才回乡的机会,城厢区邀请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王锐等参会,看变化、叙乡情、话发展,为产业发展赋能。
  春节期间,大量外地高层次人才和流动党员等返乡过节,城厢区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座谈联谊等活动,面对面宣传人才政策和招商政策,吸引广大人才了解家乡、回报家乡、支持家乡。
  近年来,城厢区聚焦本籍在外人才,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整合部门资源,实行动态化更新、常态化联络、精准化服务,积极畅通人才回流通道,为城厢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乡贤智慧。
  “我们建立了在外人才的‘储备库’,引人才返乡,激发展活力。”城厢区委人才办负责人柯秋霞介绍,通过“摸底数+建机制”,城厢区开展在外城厢籍高层次人才信息统计,综合统战、招商等部门信息,多维度、宽领域、全覆盖开展摸排,建立在外人才信息数据库,囊括党政人才、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等7大领域300余名城厢籍在外人才信息,对库内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同步完善高层次在外人才联络机制,以传统节日在外人才回乡为契机,强化亲情互动,围绕经济发展需求,组织召开恳谈会,并邀请他们参观家乡重点项目建设,讲解家乡鼓励返乡创业政策帮扶,引导和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反哺家乡。
  识才、爱才,畅通人才回流通道,才能最大程度用才。城厢区深入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牵引,与8所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为吸引在外人才建立良好桥梁。同时创新开展线上实践团,发展200余名大学生参与线上“家乡推荐官”,充分发挥在外大学生招引作用,推动在外大学生回流。
  敞开胸怀,广纳四方英才。该区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工程,对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特殊人才和创新团队,实行特事特办、一人一策。走访本籍在外10余家企业,了解企业投资意愿及厂房需求,宣传“专精特新”产业园在项目审批、征地用地、证照办理、资金落实、税收奖励、招商激励奖励、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邀请更多优质企业来城厢区兴业。此外,对教育、卫生、农业等急需紧缺岗位,发布特定人才招聘公告,开通绿色通道引进方式,引进一批在外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
  擂响奋勇争先“新战鼓”
  春潮澎湃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新起点、新征程,必须擂响战鼓,奋勇争先。
  开春,城厢区第一时间召开全区人才成员单位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前布局全年引才育才工作,提升人才服务质效,为实现经济“全年红”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人才支撑。
  区工信、区科技、区人社等人才成员单位以“开满弓、上满弦”的昂扬斗志,成立人才服务专员工作队,在服务人才、推动经济等方面抢抓机遇、加速加力,助力企业实现“开门红”。
  “目前复工情况怎么样?人才需求、生活配套、市场拓展、技术升级等方面有问题吗?”“这是新的人才政策和优惠措施,请您查看。”……春节后,城厢区第一时间组织人才工作专员走访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点对点”了解发展状况,“面对面”掌握需求信息,协调解决技术改良、专利申报等方面难题。
  福建腾晖工艺有限公司是区内工艺美术行业龙头企业,今年,该公司将申报省级产业领军团队,区委人才办和区工信局及时匹配企业人才政策,主动对接,为企业解答政策疑惑,指导企业申报,确保完整准确反映行业优势、人才团队等关键情况,提高申报成功率。
  开局就要奔跑。日前,城厢区中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大棚里,工人为来自辽宁的冷藏车安装花蛤中苗。公司在区科技局服务专员的推荐下,对接国家级科特派专家团队,实现了贝类工厂化育苗及产业化,这批花蛤中苗销往山东和辽宁,产量约300亿粒。
  中灵公司跨省与宁波大学共建滩涂贝类产业研发中心,对接“贝类饵料微藻供给技术”。该团队由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员徐继林负责,专家团队多次深入中灵农业,指导帮助开展海洋科技自主研发、培育核心技术。目前,“中灵农业花蛤贝类工厂化现代育苗模式”已辐射福建霞浦、江苏南通等地。
  眼下是枇杷成熟的季节,城厢区农业农村局邀请省农科院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郑少泉,前往常太镇岭下村可乐家庭农场枇杷示范基地“传经送宝”,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枇杷产业提质增效。
  农时催人忙,不负好春光。城厢区田间地头、果蔬基地,处处活跃着“科特派”的身影。据悉,全区现有省市科技特派员100人,实现“科特派”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
  春日处处奋蹄声,人才下沉、科技下乡,促产业崛起、企业发展、乡村振兴,为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力争把“开门红”干成“全年红”。
  筑牢产业发展“强后盾”
  走进中电科创城先导区,杰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办公。这家由著名IC设计厂商联发科集团投资的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汇聚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研发人才。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人才是支撑发展的动力。城厢区厚植人才沃土,大力引进和培育各项事业优秀人才,打造群贤毕至、成列而飞的人才“雁阵”,带动产业经济腾飞。
  聚焦莆田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围绕“六园千亿”发展定位和十条重点产业链,城厢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柯秋霞表示,城厢区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金融服务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出台配套落户奖励、人才引进支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引进优质企业66家。同时,打造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召开政产学研对接会,与北京大学城环学院、福州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让人才事“好办”,把人才事“办好”,给人才“家的温暖”,聚心创优服务。城厢区持续完善处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采取走访慰问、个别交流等方式,联系专家、人才100余名。在人才落户、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转学保障率达100%,七中山人才公寓入驻高层次人才46名,同时加快推动中电科创城人才公寓项目建设,拟新增人才公寓200余套。
  城厢区还通过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等方式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智库,优化区域人才生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以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纷至沓来,产业蓬勃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春和景明,城厢区聚才引智启新篇,积极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