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产业双向奔赴
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不断强化技能强企,聚焦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健全乡土人才选拔,用活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证,有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添动能
“从去年8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除了在学校上课,我平均一周要跑一次企业。今年又带了研究生,将花更多时间跑企业、找问题、做科研。”担任福建威诺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的莆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青年教师窦景欣直言,目前,企业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遭遇了技术瓶颈,这也正是他和企业签订的产学研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公共测试实验室》要努力攻克的难题。
国家鼓励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掣肘。工艺落地难、技术转化难……一遇上难题,像窦景欣这样的“科技副总”便派上用场。
涵江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林建花介绍,“科技副总”一般从莆田市内高校和市级科研院所具有一定产业经历的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中挑选担任。自莆田市去年出台《选派“科技副总”派驻企业实施办法》等文件后,涵江区鼓励青年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莆田共选派18名“科技副总”,服务企业遍布新能源汽车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像窦景欣一样,这些“科技副总”大都是莆田市近年来引进的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与环境等专业的优秀年轻博士。
那么,担任“科技副总”是否会分散精力、徒增教学负担?窦景欣说:“恰恰相反,通过企业经历,我可以将最实际的企业应用场景用到课堂上,教学更加生动明了,更受学生欢迎,产教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企业生产遇到的针对性问题,也为下一步科研指明了创新方向。”
精耕乡土人才田
涵江区白沙镇双孢菇生产基地是全省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有菇房21幢,菌菇栽培面积2.4万平方米。凭借得天独厚的菌类生长条件,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种植双孢菇所需的营养基为农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芯、水稻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混合发酵而成,同时营养基下架后可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和对秸秆的循环利用,对乡村绿色环保有很大帮助。”基地负责人杨庆其介绍,在出菇季节,基地可日产双孢菇4吨左右。
在涵江区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中,杨庆其被评为“兴农田秀才”。虽然自己发展得不错,但他也有新打算:现在,我们的双孢菇产量一年只能采收一季,需要和外省的基地一同结合,才能有全年的持续销量。考虑升级换代,用上新型机械设备,提高效率,出口创汇,增加税收。
近年来,涵江区通过对农产品初加工能手、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等进行全面摸底、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实现“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区一库”。评选“兴农田秀才”“兴农工匠师”“兴农云销家”“兴农青创客”“兴农智囊团”5类“兴农人”,为乡村振兴聚智汇能。目前,全区已评选“兴农人”253名。
莆田市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口镇大东村,创始人林叶熊是“兴农人”。2018年公司成立后,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建立了“网约农服+数字种植”互联网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网约农服”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有机无地,帮助农户解决有地无机问题;“数字种植”则是借助物联网、AI、大数据等数字应用技术,提前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预警、检查及干预,保障农作物健康高产。如今,该公司科技植保的服务范围从莆田扩大到全国。
(来源:福建日报 通讯员 陈进芳)
科技创新添动能
“从去年8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除了在学校上课,我平均一周要跑一次企业。今年又带了研究生,将花更多时间跑企业、找问题、做科研。”担任福建威诺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的莆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青年教师窦景欣直言,目前,企业在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遭遇了技术瓶颈,这也正是他和企业签订的产学研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公共测试实验室》要努力攻克的难题。
国家鼓励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掣肘。工艺落地难、技术转化难……一遇上难题,像窦景欣这样的“科技副总”便派上用场。
涵江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林建花介绍,“科技副总”一般从莆田市内高校和市级科研院所具有一定产业经历的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中挑选担任。自莆田市去年出台《选派“科技副总”派驻企业实施办法》等文件后,涵江区鼓励青年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莆田共选派18名“科技副总”,服务企业遍布新能源汽车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像窦景欣一样,这些“科技副总”大都是莆田市近年来引进的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与环境等专业的优秀年轻博士。
那么,担任“科技副总”是否会分散精力、徒增教学负担?窦景欣说:“恰恰相反,通过企业经历,我可以将最实际的企业应用场景用到课堂上,教学更加生动明了,更受学生欢迎,产教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企业生产遇到的针对性问题,也为下一步科研指明了创新方向。”
精耕乡土人才田
涵江区白沙镇双孢菇生产基地是全省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有菇房21幢,菌菇栽培面积2.4万平方米。凭借得天独厚的菌类生长条件,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
“种植双孢菇所需的营养基为农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芯、水稻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混合发酵而成,同时营养基下架后可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和对秸秆的循环利用,对乡村绿色环保有很大帮助。”基地负责人杨庆其介绍,在出菇季节,基地可日产双孢菇4吨左右。
在涵江区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中,杨庆其被评为“兴农田秀才”。虽然自己发展得不错,但他也有新打算:现在,我们的双孢菇产量一年只能采收一季,需要和外省的基地一同结合,才能有全年的持续销量。考虑升级换代,用上新型机械设备,提高效率,出口创汇,增加税收。
近年来,涵江区通过对农产品初加工能手、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等进行全面摸底、分类建档、动态管理,实现“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区一库”。评选“兴农田秀才”“兴农工匠师”“兴农云销家”“兴农青创客”“兴农智囊团”5类“兴农人”,为乡村振兴聚智汇能。目前,全区已评选“兴农人”253名。
莆田市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口镇大东村,创始人林叶熊是“兴农人”。2018年公司成立后,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建立了“网约农服+数字种植”互联网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网约农服”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有机无地,帮助农户解决有地无机问题;“数字种植”则是借助物联网、AI、大数据等数字应用技术,提前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预警、检查及干预,保障农作物健康高产。如今,该公司科技植保的服务范围从莆田扩大到全国。
(来源:福建日报 通讯员 陈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