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科技特派员风采
智绘水产蓝图 情系乡村振兴
——记“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 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罗土炎


  见到罗土炎老师,是在省人社厅“智惠八闽”专家服务霞浦乡村振兴的活动中。在三都澳一户养殖户的鱼排上,他正对有病害的大黄鱼进行熟练解剖,快速帮养殖户找到了问题症结,并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看着他在摇摇晃晃的渔排上健步如飞的身影,听着他帮养殖户解决问题时严谨又随和的态度,干练、专业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记者脑海。他自己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基层一线进行水产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指导,但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一样令他干劲十足。
  罗土炎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乡村产业专委会委员、研究员。三十年如一日,罗土炎在水产养殖科研和应用研究上马不停蹄、孜孜不倦,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曾主持省种业项目、省发改委战略性发展专项及省属公益类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25项;发表相关论文36篇;编著3部;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编制地方标准3项,获得多项省、市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潜心研究13年、攻克“国宝鱼”澳洲龙纹斑养殖关键技术的首席专家,罗土炎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澳洲龙纹斑种苗繁育与饲养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澳洲龙纹斑细菌性疾病病原学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些工作成绩见证了他不忘初心、献身农业的辛勤工作。
   攻克科研难关,让“国宝鱼”有了“福建芯”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水产繁育技术研发正是罗土炎一直在努力攻关的方向。为了降低对进口鱼苗的依赖,早在2007年,罗土炎就下定决心开展研发,开始致力于澳洲鳕鱼繁育技术研究,十三年磨一剑,终于攻克了科研难关。
  澳洲鳕鱼,又名澳洲龙纹斑,是世界上最大淡水白肉鱼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被称为澳洲“国宝鱼”。罗土炎介绍说,福建的淡水资源丰富,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养殖澳洲龙纹斑。据测算,全省适宜养殖澳洲鳕鱼的面积可达135万亩,一旦推广开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让澳洲鳕鱼这条“国宝鱼”游上百姓餐桌,也可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由于澳洲龙纹斑的种苗成本较高,进口每尾达10元,引进雌雄一对亲鱼的价格高达十几万元,这成为鱼苗引进和产业化的很大阻碍。
  2009年起,罗土炎开始组建科研团队,在浙江乐清、福建邵武等养殖场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研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罗土炎经历反复失败,不断积累经验、调整技术,从饵料、水温、环境等不同要素入手,定制不同方案,还建立了一整套疾病防控体系。经过10余年科企联合攻关,罗土炎和团队突破了澳洲龙纹斑亲鱼培育和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开展的工厂化规模化育苗获得成功,鱼苗平均受精率提高至80%,平均孵化率达91.5%,苗种平均存活率达77%。他们培育出了优质本土苗种,让澳洲鳕鱼有了“福建芯”,年成功培育种苗150万尾,节约苗种进口经费1200万元。
  2016年,当大润优公司有意投资澳洲鳕鱼时,罗土炎主动跟进,从选地到建厂、从亲鱼引进到鱼苗繁育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终于,罗土炎团队将相关技术在福建大润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应用帮扶,并最终成就了院地企(省农科院、清流县、“大润优”)携手合作实施科技服务项目——澳洲龙纹斑繁、育、养示范基地与清流县现代渔业产业园,这成为国内最大的澳洲龙纹斑养殖基地和行业技术交流平台。
  立足产业发展,积极提供成果对接
  科技的创新是为了更好推动产业发展。为提升水厂养殖产业化水平,罗土炎动了不少脑筋,并一直致力于将技术更好地转化成生产力。
  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产生,罗土炎主持设计了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和传统的方式相比,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整个流程可控,减少了细菌和病毒入侵,并且更绿色环保,优势明显。这一设计最初应用在澳洲鳕鱼的产业化养殖,经过近3年的养殖实践表明,疾病发生率比工厂化养殖模式降低42%,成活率提高至85%以上,节约用水70%,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伴随着澳洲龙纹斑的成功落户,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不胫而走,在水产养殖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罗土炎介绍,福建是鳗鲡养殖主产区,产量占全国一半,年出口创汇6亿美元。然而近年来由于养殖尾水排放未能达标,制约鳗鲡养殖发展。仅他对口帮扶的大漠村所在的邵武市就有32家养鳗场,年产值2亿多元,因环保问题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罗土炎深入鳗鱼养殖场调研指导,应用自有产权成果帮助养鳗企业设计建设了封闭式循环水工艺3套。2019年以来,罗土炎不分节假日到现场指导,推动邵武市大漠村建成了12000平方米的鳗鲡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示范场。原先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每天的尾水排放率多达50%,而升级改造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排放率直接从50%降到10%,实现鳗鱼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为我省鳗鱼产业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样板。
  罗土炎还进一步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到了省外。2021年,他带领团队承担了闽宁合作“澳洲淡水龙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依托宁夏固原宏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固原市原州区开展澳洲淡水龙虾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专用饵料等关键技术的提升,使企业增收节支15万元,申报了发明专利“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系统及其生态养殖方法”,为闽宁协作乡村振兴探索新的出路。
   最美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罗土炎还有一个引以为豪的身份,叫做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经验、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广大科技特派员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爱农兴农,为促进我省“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起,罗土炎就作为科技特派员、省农科学院水产养殖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带领团队在福建延平、清流,以及浙江、安徽、宁夏等4省、20余个地区,开展水产养殖、疾病防控等技术推广。
  每年,罗土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乡,经常接到一个电话就赶到全省各地的基层现场去“把脉问诊”,解决棘手难题。他的出现总能给养殖户们吃下定心丸。他身体力行,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农民家”,在传播农业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方面默默耕耘。
  罗土炎曾连续6年获得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双百”行动先进个人、优秀项目及先进集体的表彰。2022年,罗土炎获得了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的表彰,全省有50名科技特派员当选,他就是其中之一。
  他曾多次被聘为三明市、宁德市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他牵头组建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集团服务团队,助力南平市延平区养猪退养户转产转业,打造水美经济、休闲农业,延平区下岚村樟林循环水养鱼专业合作社生产了各类水产品200余吨、产值400万元;他和团队创新开发出“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使渔场尾水排放率从50%降到10%,邵武市大漠村宏利达水产养殖公司建成了12000平方米的鳗鲡封闭式循环水示范场;他担任连江县官坞海产“科技小院”入驻专家,承担武夷山市“圆梦村”示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闽宁合作“澳洲淡水龙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等多个项目建设。他和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编制地方标准3项,技术培训、科普受众20000人次以上,服务企业累计获得2.46亿元经济效益,增收节支6461万元。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罗土炎深知这一点。这正是他多年来一直深耕在一线、服务基层,一直孜孜不倦做技术培训、带年轻团队的初心和动力。罗土炎保持着科学家的敏锐严谨,坚持思考和总结。他曾在《福建日报》发表《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势在必行》《让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等文章,他不仅从技术层面,还从政策角度、农业发展的规律总结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我国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能和团队一起,利用专业所长,扎根基层一线,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作贡献,我们满腔热情,信心满满,科技帮扶一定会助推水产养殖业走得更高更远。”罗土炎说。
  (特约记者 袁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