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李妍心,便是这项政策的获益者。
实际上,打破国籍、学历、工作经验限制,借人才评价改革吸引外籍人才,厦门的改革创新不止于此。
改革创新国际引才政策
厦门,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数据显示,厦门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63万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2万人。
突出国际视野,强化国际化引才。目前,厦门已吸引集聚国际化人才5.9万名。这得益于国际引才政策的改革创新。
厦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厦门实施国际化引才专项行动,仅2023年就引进国际化人才3380人,同比增长10%。“我们通过创设一个线上国际引才专窗、布局一个线下国际化引才网络、打造一组国际交流平台、举办一系列赛事活动,不断强化链接海外人才资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厦门又在全省率先实施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认定政策,为外籍人才申请来华工作许可再开方便之门。
据了解,2023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公布首批50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目录。政策指出,人才在境外取得的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可在厦认定相应等级职称。
2023年11月,厦门又率先印发《厦门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3版)》,涉及14个行业75项国际职业资格。外籍人才持有《目录》内职业资格,可作为申请来华工作许可的依据,认定相应外籍人才类别,办理有效期最长5年的来华工作许可。在办理工作许可时,外籍人才可不受学历、学位、工作经历限制,年龄可适当放宽,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
“外籍技术人才评价突破学历与年龄限制,注重考核外籍人才工作技能水平。我们已为电气硝子、倍视文化等企业认定38名外籍技术人才。”厦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截至目前,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2名日本籍工程师、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1名新加坡籍人才,被评为中级技术水平,并成功申请3年来厦工作许可。倍视(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累计9名外籍人才通过人才评价认定,其中4人被评为中级专业技术水平。
数据显示,厦门已有超1000名人才通过比照认定获得中级、初级职称。厦门将航空维修、大数据等10个领域职称评审权限下放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已有4000多人成为改革受益者。
“我们这里共有近100人持有国际资格证书,以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P)为主,目前有30人通过比照认定。”雅马哈发动机(厦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人事工作负责人赖秋玲说,“我们很认可厦门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政策,它让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公司发挥才能,也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留住优秀在华留学生
让厦门成为外籍人才大有可为的热土,不仅体现为当地对人才进行创新评价,留住优秀在华留学生也是其突破的方向之一。
目前,在厦留学生3000多人,其中不少人对留厦就业有着强烈的需求。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华就业。
改革的春潮涌动特区厦门。2022年6月,厦门设立国际留学人员创业就业基地(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允许基地内被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直接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外籍应届留学生。
“我们联合相关部门经过前期调研,谋划建设了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并选择在有资质的公司设立分站,由在厦高校选派留学生到分站实习,形成了‘基地+分站+高校+留学生’的模式。”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在华国际学生,基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留厦”之门。
一年后,基地由1个扩大至6个,增加厦门科学城、自贸片区、厦门软件园二期及三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5个基地。首批20家白名单企业,涵盖互联网、环保、物联网、跨境电商等行业。基地范围的扩大,进一步畅通了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厦”实习就业的渠道。
厦门星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白名单企业之一。在企业的会客室内,记者见到入职不满一年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燊如。虽是外国人,但她却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大家介绍公司的产品和业务。
时间回到2023年,在华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燊如也面临着和所有外籍毕业生一样的难题:是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还是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
“对于外籍留学生而言,这些年中国发展迅速,各类行业蒸蒸日上,是实现梦想的绝佳舞台。”她坦言,对于许多留学生而言,留在中国发展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现实情况是能留下的学生并不多”。
所幸,通过一次校园招聘,燊如成功入职了星纵物联,成为一名海外市场策划专员,负责制定、策划、实施全球物联网产品市场的品牌推广计划及市场营销方案等。入职后,她顺利取得外国专业人才(B类)许可,得到有效期1年内的来华工作许可。
坐落于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星纵物联是一家物联网设备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业务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广阔,公司需要许多国际化人才进行业务对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林小慧告诉记者,拥有海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是公司所需要且看重的,厦门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制度,让公司引进国际人才有了新面貌。
“和同学相比,我是非常幸运的,入职了愿意和我一起解决问题的公司,遇上了重视人才的城市。”燊如说,“我们期盼相关政策可以有更多的普及面,让更多留学生享受到政策红利。”
“模式再创新、政策再升级、机制再优化,我们正立足全球视野,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我们将实施‘鹭引五洲’引才行动,为厦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集聚更多国际化人才资源。”厦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李妍心,便是这项政策的获益者。
实际上,打破国籍、学历、工作经验限制,借人才评价改革吸引外籍人才,厦门的改革创新不止于此。
改革创新国际引才政策
厦门,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数据显示,厦门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63万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2万人。
突出国际视野,强化国际化引才。目前,厦门已吸引集聚国际化人才5.9万名。这得益于国际引才政策的改革创新。
厦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厦门实施国际化引才专项行动,仅2023年就引进国际化人才3380人,同比增长10%。“我们通过创设一个线上国际引才专窗、布局一个线下国际化引才网络、打造一组国际交流平台、举办一系列赛事活动,不断强化链接海外人才资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厦门又在全省率先实施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认定政策,为外籍人才申请来华工作许可再开方便之门。
据了解,2023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公布首批50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目录。政策指出,人才在境外取得的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可在厦认定相应等级职称。
2023年11月,厦门又率先印发《厦门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3版)》,涉及14个行业75项国际职业资格。外籍人才持有《目录》内职业资格,可作为申请来华工作许可的依据,认定相应外籍人才类别,办理有效期最长5年的来华工作许可。在办理工作许可时,外籍人才可不受学历、学位、工作经历限制,年龄可适当放宽,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
“外籍技术人才评价突破学历与年龄限制,注重考核外籍人才工作技能水平。我们已为电气硝子、倍视文化等企业认定38名外籍技术人才。”厦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截至目前,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2名日本籍工程师、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1名新加坡籍人才,被评为中级技术水平,并成功申请3年来厦工作许可。倍视(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累计9名外籍人才通过人才评价认定,其中4人被评为中级专业技术水平。
数据显示,厦门已有超1000名人才通过比照认定获得中级、初级职称。厦门将航空维修、大数据等10个领域职称评审权限下放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已有4000多人成为改革受益者。
“我们这里共有近100人持有国际资格证书,以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P)为主,目前有30人通过比照认定。”雅马哈发动机(厦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人事工作负责人赖秋玲说,“我们很认可厦门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政策,它让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公司发挥才能,也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留住优秀在华留学生
让厦门成为外籍人才大有可为的热土,不仅体现为当地对人才进行创新评价,留住优秀在华留学生也是其突破的方向之一。
目前,在厦留学生3000多人,其中不少人对留厦就业有着强烈的需求。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华就业。
改革的春潮涌动特区厦门。2022年6月,厦门设立国际留学人员创业就业基地(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允许基地内被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直接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外籍应届留学生。
“我们联合相关部门经过前期调研,谋划建设了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并选择在有资质的公司设立分站,由在厦高校选派留学生到分站实习,形成了‘基地+分站+高校+留学生’的模式。”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在华国际学生,基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留厦”之门。
一年后,基地由1个扩大至6个,增加厦门科学城、自贸片区、厦门软件园二期及三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5个基地。首批20家白名单企业,涵盖互联网、环保、物联网、跨境电商等行业。基地范围的扩大,进一步畅通了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厦”实习就业的渠道。
厦门星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白名单企业之一。在企业的会客室内,记者见到入职不满一年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燊如。虽是外国人,但她却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大家介绍公司的产品和业务。
时间回到2023年,在华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燊如也面临着和所有外籍毕业生一样的难题:是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还是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
“对于外籍留学生而言,这些年中国发展迅速,各类行业蒸蒸日上,是实现梦想的绝佳舞台。”她坦言,对于许多留学生而言,留在中国发展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现实情况是能留下的学生并不多”。
所幸,通过一次校园招聘,燊如成功入职了星纵物联,成为一名海外市场策划专员,负责制定、策划、实施全球物联网产品市场的品牌推广计划及市场营销方案等。入职后,她顺利取得外国专业人才(B类)许可,得到有效期1年内的来华工作许可。
坐落于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星纵物联是一家物联网设备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业务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广阔,公司需要许多国际化人才进行业务对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林小慧告诉记者,拥有海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是公司所需要且看重的,厦门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制度,让公司引进国际人才有了新面貌。
“和同学相比,我是非常幸运的,入职了愿意和我一起解决问题的公司,遇上了重视人才的城市。”燊如说,“我们期盼相关政策可以有更多的普及面,让更多留学生享受到政策红利。”
“模式再创新、政策再升级、机制再优化,我们正立足全球视野,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我们将实施‘鹭引五洲’引才行动,为厦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集聚更多国际化人才资源。”厦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