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龙岩各地推进“才聚龙岩”行动计划显成效
  今年以来,龙岩市大力推进“才聚龙岩”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岩籍人才回引”“选优生”“柔性引才”4大专项行动,举办“千名岩籍学子新春家乡行”“百名在京岩籍学生座谈会”等重大活动,新增设立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至10家,数量居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首位;1020名本科以上学历岩籍青年回岩工作,同比增长19.6%,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01名,同比增长20%。
  新罗区:
  激发人才活力
  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引进,让高层次人才引领带动。聚焦“3+N”重点产业发展,发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口支援优势,上半年新引进深圳能源互联网产业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1名、机械装备产业B类人才1名,助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传申智能落地转化。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对口合作,揭牌设立“赵剑波教授名医工作室”,建立“远程高清门诊诊疗中心”,“师带徒”培养本地医疗人才,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抓培养,让本土人才脱颖而出。遴选首批新罗区乡村振兴生产经营优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名,给予一次性补助合计30万元,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落实“技能福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行“电子培训券”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发放职业培训补贴767人、技能鉴定补贴99人,共补贴111.608万元。
  抓创新,让科研平台蓄势赋能。聚焦“高精尖”技术领域,指导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续签“张建云院士工作站”、正大食品复评通过国家技术中心、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新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福建新罗百香果科技小院申报第六批“福建省科协科技小院”,全区共征集36个省级科技项目,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以上。
  永定区:
  产才融合增动能
  汇智聚力促发展
  突出高端嫁接,激发“进”的动能。链接中科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端“智囊团”,组建永定振兴发展智库163人,聘请40余名教授专家担任“科技顾问”“技术导师”,联合破解新材料防油剂改良、作物品种退化等难题107个,培育文化旅游、数字智能、新材料等领域人才450多名。发挥福建金丰酒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6个重大项目聚才效应,邀请国家部委智库专家“把脉”创新发展方案,解锁“天涯明月刀”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项目、“中国土楼酒村”等文旅新业态,实现中华老字号“零”的突破。
  突出高频联动,夯实“融”的基础。举办两岸青年创业交流营、台湾人才“客家祖地”永定行等活动,以特聘教授、荣誉顾问等方式引进台湾中华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等高端人才10多名,设立台青优质岗位20个,对引进的台湾优秀毕业生最高发放30万元补助。与台企福建福天食品有限公司联建总投资2.2亿元的广药王老吉产业园(永定)生产基地项目,加速集聚一批企业高管、技术研发、中草药种植等专业人才。
  突出高质服务,增强“聚”的实效。注重优化人才“服务圈”,完善“双招双引”党政干部、龙头企业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教授、高工等创新人才库400多人,举行政商校企合作洽谈会、推进会8场,推动5.2亿的京龙达光电科技项目如期投产。设立最高5万元的引才奖励,动员商会、企业成立“未来菁英”教育基金近200万元,结对帮扶62名学子。支持成立“暖途之家”公益组织等人才服务联合体,为在京高校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实践等服务306人次。
  上杭县:
  深化产才融合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紧盯需求引进高端人才。聚焦“三三三”工业产业以及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民生需求,新引进产业高层次人才15人(含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新引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项目5个,带动18名人才落户;聚焦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引进台湾专业技术人才3人;引进高层次医疗专家团队3个,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帮扶指导下,县医院首次发表SCI论文;创新开展“乡村振兴梦想家”招募活动,引入3个专业人才团队参与乡村项目策划运营,促进乡村资源、产业项目、资金人才精准对接。
  围绕产业布局创新平台。揭牌成立徐政和院士工作站,加大对技术难题的攻坚,落地转化科研成果35项。围绕“老区+湾区”,加快推动与在穗高校产学研合作,推动鼎晶科技等企业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企业,新增2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平台的人才集聚促进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优化生态打造服务品牌。深化拓展“上杭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聚焦人才关心关注的子女入学、创业创新、人才住房等问题,协调解决涉及人才子女入学问题60多个,在上杭工业园区新落成人才公寓6栋460多套,兑现补助经费700多万元。新建白砂科创谷智汇空间,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全方位办理涉及人才的高频事项,组织开展人才沙龙等联谊活动10多次。
  武平县:
  做实人才“引育扶”
  激活发展“新引擎”
  拓宽渠道,千方百计“引”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人才引进计划和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截至目前共引进乡村振兴战略储备人才124名、柔性专家人才49名,促成全国首个稻田碳减排试点等50多个项目落地。建设县、乡两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和客都汇电商创业园,吸引近千名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孵化电商企业200余家,培育武平百香果、武平象洞鸡、优原女王、乡甜娃娃等电商品牌39个。
  搭建平台,多措并举“育”人才。制订新农人申报认定条件,共认定新农人329人,成立武平县新农人协会,吸收个人及单位会员175名。依托省级实训基地松花寨生态庄园、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等平台,开展实用型人才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000多人。开展优秀新农人、优秀产业人才等7类人才遴选认定,截至目前共认定42名优秀本土人才。
  优化机制,暖心服务“扶”人才。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项目倾斜等方面出台政策,设立新农人金融驿站,支持农村信用社、杭兴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人才贷”业务,为返乡从事农业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贷款贴息215人次,支付贴息72.912万元。建立新农人“三培养三挂钩”机制,以乡镇(街道)领导挂钩联系新农人、村(社区)干部挂钩联系新农人、新农人挂钩联系农户的形式,全县329名新农人挂钩帮扶500余户农户,实现新农人由个人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
  长汀县:
  人才“四链”融合
  “催化”稀土产业集群
  聚焦主导产业,提升人才引育质效。组织50名干部深入长汀稀土工业园区及重点企业,宣传解读“才韵汀州”人才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申报等提供“一对一”服务。其中,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在站博士后5人、博士16人、硕士120人,省雏鹰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市产业领军人才1人,稀土及其相关应用产业产值从2010年6.1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3.76亿元,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聚焦平台建设,提升成果转化能级。深化与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接转化技术成果20多项,先后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检测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3个研究平台。其中,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获得授权专利147件,实现内部转化并形成产业化,2023年度公司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9.2亿元。
  聚焦暖心留才,提升人才保障水平。落实稀土企业“一企一策”挂钩帮扶、领导联系优秀人才、人才工作联络员等制度,发放“人才服务连心卡”,先后解决稀土人才落集体户、子女就学等问题60多件次。在城区划拨用地支持金龙稀土建设“金龙山庄”人才房,投入1.1亿元,规划住宅256套,近100名核心骨干入住。举办“才韵汀州”人才对接会,召开重点人才企业座谈会、青年人才座谈会,落实相关建议16条,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
   连城县:
  强化人才支撑 激发创新活力
  注重人才引育。持续开展人才引进,发布2024年度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医疗教育类、化学工程类等4个人才引进公告,计划引进紧缺急需人才30名。开展2024年医疗教育类校园专项招聘,赴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校招,达成就业意向290多人。
  汇聚乡贤力量。深化“乡贤回归工程”,落实常态化联谊机制,向乡贤人才寄送乡情礼包80多份,召开在外医疗卫生乡贤春节座谈会,成立福莲医学专家委员会,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和优化,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发展。举办第八届福莲教育促进会颁奖典礼,531名师生、医护人员获得福莲主体奖教奖、福莲青年教师引进奖、优秀医生护士奖等,发放奖金124.1万元。
  深化产教融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深化协作,获市级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补助20万元。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支持福建省创亿元农牧有限公司创建“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与福建省农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引入4名教授专家,开展蛋鸡育雏鸡等方面技术研究;指导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助力主导产业链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漳平市:
  做实招才引智 激发人才动能
  着力引育优秀人才和团队。更新用好“人才地图”,收集3967个优质岗位需求,引进各类人才564名。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团队研发富勒烯生产线项目,引进中山医院等医疗团队到漳平市医院驻点帮扶。依托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展两岸大学生研学、“花开中国”名校台港澳青年互访等活动,新引进36名台湾人才来漳就业创业。深化拓展与广州花都区及南沙区对口合作、与厦门集美区山海协作以及漳台人才交流合作,开展各类人才异地交流培训413人次。
  精心搭建聚才用才平台。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高端人才孵化器、京师学子服务站等平台。与厦门长庚医院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设立名医工作室,支持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漳平市医院挂牌成立漳平市口腔医学中心,“师带徒”培养17名医疗人才。建立福建省超细纤维复合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两岸青年电商(直播)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搭建互联网人才服务平台,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基地、专精特新企业等省级平台9个。
  用心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发放各类人才补助资金近300万元,协调解决人才随迁子女就学23人次。投资4500万元在工业园区建设3幢人才公寓楼共306个房间,F类及以上人才可申请免租金入住。开展漳平市首届“十佳菁华英才”评选活动,在海峡人才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人才事例60多篇,营造尊才爱才氛围。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
  人才科技赋能
  推进产业焕新
  坚持揽才聚智,加速产业布局。抢抓广龙对口合作、厦龙山海协作机遇,同步推进产业链招商和人才招引工作,陆续引进绿洋环保、翼博特科技等19个“产业+人才”项目落地,促成龙净环保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开展减污降碳关键技术合作、聚绅药业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合作国内首个基于凝血因子FXI为靶点的新药研发项目等,带动产业链“垂直整合一体化”发展。
  搭建平台矩阵,助推集群发展。聚力优化人才平台载体,由省高层次C类人才领衔,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合金属复合拔丝、压制烧结等项目协同,成功研制国内首个用于航天事业的金属纤维毡,打通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循环链条。
  激活创新因子,全面向新而行。以园区“3+3”产业体系为锚点,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研发投入居全市第二,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多点开花。2024年辖区内6家企业获评省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龙工携手宁德时代全球首发新一代搭载长寿命电池装载机,为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速增效,龙合智能凭借“终端物料重载无人搬运装卸设备”,获评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通讯员 邱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