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和项目资金技术速配
本报讯 近年来,三明市改变过去着重全职引进并给予丰厚待遇的做法,探索“揭榜挂帅”人才引进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实现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高效匹配。
人才项目双落地
近日,记者来到名佑(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在智能化加工车间,公司副总经理陈祖铅满脸笑意:“最近订单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订单多、发展好,源自人才引进带来的研发技术突破。
作为综合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佑食品从事生猪养殖、肉制品研发及深加工等业务。
“卖肉也有技术门槛。”陈祖铅举例说,“一块鸡胸肉,如何让肉质更滑嫩,卖上好价钱?这就是个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实际是人才问题。
“引才是个大难题。”名佑食品技术生产顾问曹吉君说,早前企业影响力有限,山区的综合条件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他们几次试图与高校洽谈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已经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建立合作,引入研究员级别博士2名、助理研究员博士2名、副教授级博士1名,研发实力大大加强了。”曹吉君说,发展的底气足了。
如何实现从找不到人才到不愁人才的变化?
2023年3月,三明依托沪明人才驿站,策划举办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沪明校企合作专场活动。活动中,名佑食品提出的肉制品加工相关技术需求,引起上海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施春雷教授团队的关注。
实地考察后,施教授团队顺利“揭榜”,双方就4项食品技术加工方面的研发需求展开合作。
近年来,三明依托43家人才驿站,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根据需求常态化开展赶集日活动。活动中,高层次人才、外来客商展示项目、寻找“徒弟”,基层项目单位、各地乡村振兴部门代表和返乡创业人员来“拜师”、淘项目。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项目,政府组织实地考察,为人才、项目落地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赶集日活动促成投资规模2.1亿元。
产业需求进榜单
明溪县经济开发区内,三明旻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医药中间体及含氟医用材料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最近一派繁忙。
“项目拟建设年产1000吨含氟医用材料生产线,生产特种尼龙,预计9月试生产,投产后年产值可达近1亿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海旭说。
“特种尼龙市场前景好,技术门槛也高。”赵海旭说,在特种尼龙赛道布局中,核心技术是关键一环。
旻和医药拥有技术开发中心、中试规模的生产车间以及商业规模的生产车间,但核心技术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是政府的“需求榜单”帮助企业解了人才之渴。
为破解基层产业人才难题,三明面向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征集核心技术攻关难题和高端人才需求,建立“需求榜单”,有针对性对接省内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域资深专家。旻和医药把特种尼龙项目的人才需求报给了当地有关部门,精准找到相关技术人才。
由地方政府收集人才需求,通过“揭榜挂帅”为基层产业解决发展难题,受益的不只是旻和医药。
永安市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贾力教授合作,在三明建立我省首家金线莲产业院士工作站,加大金线莲产业研发力度;沙县区与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达成合作意向,助力沙县小吃企业在酱料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提升……
近年来,三明汇集各类需求信息形成“需求榜单”65个,对接省内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域资深专家揭榜项目106个,引进各类院士专家104名。
据了解,三明正着手打造“揭榜挂帅2.0”版,即由市级打造统一路演平台,全天候收集项目信息,并与产业单位共同筛选符合当前发展需求且资源匹配度高的项目进行路演,更好集聚资源,满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需要。
“银发”人才回乡村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乡村振兴也不例外。
“吴老回来后,为村里的发展花了很多心思,引来好项目。”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村民杨大金说。
“吴老”是三明为助力乡村振兴而引回的“银发”人才、省委统战部退休干部吴景生。
杨边村拥有省最美休闲乡村、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等称号,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资源禀赋未能很好变现。
为解乡村振兴人才之渴,三明把“揭榜挂帅”制度创新应用于农村,让退休干部在乡村发挥余热。
2022年10月,在宁化县举办的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活动上,吴景生与杨边村成功牵手,成为一名乡村振兴指导员。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