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产教融合,托举万亿石化产业链群
泉港区探索打造石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本报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同时指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基地,泉州泉港区依托辖区内清源创新实验室等“一室两院四中心”创新平台优势,实施“创新赋能”工程,积极融入泉州市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规划布局,探索打造石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产助教、以教促产,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5年来,泉港石化连年实现超千亿元产值目标,进一步为泉州市锻造万亿石化产业链群夯实基础。特别是今年泉州市巡察审计后,泉港石化园区人才引育机制更加健全优化。当前,全区正深化推动产教融合,拥有石化产业工人5000多人,获评“省级石化产业人才聚集基地”,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连续11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20强。
  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 国产替代突破国外垄断
  “这瓶液体样品看起来普通,却对我国液晶面板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位于泉港区的福州大学石化学院内,福建省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副经理郑月川在企业展厅向记者介绍一款“神奇的液体”。
  如今大到电视、小到手机和手表都离不开液晶面板,而液晶面板生产所必需的显影液技术在2020年以前一直被德国汉高垄断。
  2019年,佑达公司与福州大学合作研发了“彩膜CF显影液”,产品替代德国汉高,有效浓度全球第一。这款产品2020年量产,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获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创新突破奖。
  佑达公司依托落户于福州大学石化学院的清源创新实验室,联合福州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教融合,设立清源—佑达联合研发中心。这种联合,催生了佑达事业,不断助力石化产业向高附加值发展——
  “剥离液”替代日本关东鑫林、韩国LTC,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
  “碱性基板清洗剂”替代日本横滨油脂、法国法柏等,实现国产零突破,获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突出贡献奖……
  联合研发解决了TFT液晶面板、OLED柔性显示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
  清源创新实验室,已经成为泉港石化产教融合的一面旗帜。目前实验室与28家头部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累计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10名、科技特派团队3个。
  “我们积极与石化头部企业建立联系,将企业研发中试建在实验室内,双方研发人员零距离对话,大大提高了技术攻坚效率。”清源创新实验室科研与知识产权部副部长芮晓霞介绍。
  作为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清源创新实验室积极探索“把企业研发落在实验室,把实验室建在产业链上”的新路径,从企业需求乃至整个产业需求出发,不断发现真问题,拿出真成果。
  截至目前,全区大院大所、科研平台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合作设立联合研发中心45个。
  协同培育开启职教新通道 让更多学生跑出精彩人生
  连日来,泉港区职教培训创业园开足马力抓紧施工。项目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将新建和改扩建一系列教学楼、实训楼等,进一步强化泉港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创业园建成后,将成为一所集教学、培训、产教融合等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综合学校,可容纳3000名学生,让更多青年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跑出精彩人生。”泉港区职业中专学校党委书记庄伊春介绍。
  在服务石化产业发展上,泉港职专奋起直追。庄伊春表示,2021年泉港职专恢复办学,就紧密结合泉港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开设化工分析、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等石化相关专业,进一步打通学校办学与石化产业之间的共建通道。
  2022年,泉港职专与泉港石化园区、福州大学石化学院三方签订合作项目,三方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基地”。2023年秋季起,泉港职专还与黎明职业大学等骨干高职院校联办五年制大专,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炙手可热。
  复办职专,是泉港区聚焦石化人才校企协同培育、瞄准服务石化产业方向推动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泉港区统筹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争取泉港职专纳入国家和省“双高计划”、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深化与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学习中心、福州大学石化学院、泉港石化园区合作,搭建国家开放大学福建海西石化园区学习中心与泉港职专学历衔接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接,满足学生升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需求。
  泉港区还先后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知名高校、职业院校合作,通过合作办班、“师傅+教师”联合传授等方式,累计为泉港石化园区企业培育输送本科生929人、硕士研究生585人、博士研究生81人,有效解决石化产业人才短缺、招工难问题。
  全链条孵化夯实发展信心 共建“园中校”培养人才
  “这几年公司产线稳步增长,我们租了整栋6000平方米的厂房。园区平台对企业来说既是孵化器、又是加速器,企业发展信心足。”福建省艺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长刘定江感慨道。
  艺邦公司是最早入驻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水性环保涂料。2018年,艺邦公司入驻时,设立研发中心,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我们已经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技术优势。”刘定江说,公司生产的防腐防锈涂料被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设备等领域。
  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是泉港区不断优化石化创新生态的新样板平台。“我们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及中试孵化,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34家、总投资18.36亿元。其中,清源创新实验室孵化引进11家高新技术企业。”泉港高新产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园区发展部经理郭荣平介绍,众创园将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
  位于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内的泉州宇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环境友好型含氟化合物研发和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2023年底,宇极公司成立泉州宇极科学技术协会,团结科技人才,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为助力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目前,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公司获得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良好发展态势增强企业扩产信心,推动了“就地招商”。去年年底,泉州宇极与泉港区政府就“泉州宇极项目二期”进行签约,目前二期项目正按既定规划稳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三中全会进一步为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黎明职业大学教授、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挂职副主任王经逸说,黎明职业大学与园区开展校地合作,共建“园中校”式的人才联合培养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泉州市石油化工产教联合体。产教深度融合的实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机构与企业共襄泉州万亿石化产业链群的信心。
  (来源:福建日报 通讯员 林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