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人才聚乡村 振兴有底气
福鼎市激发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时已深秋,位于福鼎市嵛山岛东角村中心的乡村振兴大礼堂成了村民的休闲好去处,大家围坐一堂,阅读、观影、闲话家常,其乐融融。这里是清华大学学生登岛设计、建立的第一个空间。
  2018年5月,福鼎市建立全国首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开启校地合作新模式,清华、北大、人大、南开等名校600多名学子先后登岛,在海岛渔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推动乡村公共设施、道路规划等持续完善,建成了乡村振兴大礼堂、展览馆、登山栈道、新式民宿等新地标、打卡点。同时高校资源不断延展,为“云中管阳”“前岐澜野”等乡镇品牌提出设计方案、品牌策划,让福鼎乡村遍奏“振兴曲”。
  近年来,福鼎市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在“引、育、留、用”工作上求突破,释放乡土人才活力,激发各方面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福鼎市持续优化人才工作领导和运行机制,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专班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工作,财政安排人才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和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发展格局——
  将300余名“田秀才”“茶博士”“土专家”等民间人才,纳入“1+2+N”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库;通过向社会发布招募令、乡土人才库推优、行业部门和乡镇推荐等方式,择优招募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60名,为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农业技术推广开展服务。
  落实年轻干部“四个一批”培养举措,选派230名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挂职任职,成立“敢为争先”工作专班,对62个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开展一线考核,新选派项目专员(助理)48名,引导党员干部争当“服务项目先锋”。
  发挥“银发专家”作用,组织已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建立“科技助农”老党员工作室、银发专家小组和志愿服务队,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搭建技术服务框架,构建“党建+专家+基地+示范主体”的科技快速通道;开展技术培训12场,帮助解决粮食、茶叶、蔬菜、果树、食用菌、畜牧等产业技术难题8项,“玉米种植—山羊养殖—羊粪肥茶”绿色循环模式持续推广,带动建立玉米种植基地12个、山羊养殖场5家,有效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福鼎市共引进国家、省、宁德市级人才198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613人次、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039人次(高级工以上555人);组织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建项目施工培训300人次、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认定130人次;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70人、高素质农民1783人次;实施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行动,推广新技术53项、建立示范基地49个、开展技术培训活动38场、培养基层技术骨干307人。
  人才汇聚加速“乘数效应”。福鼎市龙头茶企——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在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专家团队合作,为“三茶”统筹发展持续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助力福鼎白茶高质量发展,连续14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榜”,进入2023中国十大名茶前三名,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以福鼎市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万企兴万村”行动、乡村振兴促进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品牌加速落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闽东日报 通讯员 吴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