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南平柔性引进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
以人才“关键变量”撬动产业“发展增量”

  本报讯 2022年10月,南平市参与中标“十四五”科技部牵头组织的双碳领域最大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检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2023年8月,全国第4家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获批在南平筹建,从申报到获批历时最短;2023年10月,率先在全国设立首家碳计量的事业机构——福建省南平碳计量中心;2023年11月,率先在全国地级市出台《南平市支持“双碳”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2024年2月,总投资10亿元的南平海峡两岸融合“双碳”产业园建设完成项目备案、规划……
  短短两年,南平“双碳”产业从零起步,迄今已集聚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碳精密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吸引了一批“双碳”领域优秀人才,跨越成为“双碳”发展的排头兵、“双碳”人才的集聚地。
  近年来,南平市大力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充分用好中央组织部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支持地方政策,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人才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成功开辟了“双碳”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催生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
  精准引才觅机遇 优选产业新赛道
  南平市坚持精准引才、慧眼识才、科学用才,与人才共谋产业发展大计,优选了一条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精准引人才。聚焦破解南平绿色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有针对性地梳理重点引才方向,借助中央组织部博士服务团支持地方的人才政策,向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争取选派有工信背景、善于策划生态产业、有创业激情的博士服务团成员郑明月博士到南平服务,优选产业基础扎实、创业空间广阔、人才较为集中的南平工业园区作为挂职单位,并加挂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同时,坚持以才引才,争取到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大成博士到南平挂职,切实做到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引才与用才一体谋划,让人才发挥最大优势,为“双碳”产业在南平落地埋下“种子”。
  鼓励大胆谋。坚持市委谋划、政府出题、人才答卷,让人才放开想、大胆谋。南平市领导、南平工业园区负责同志多次与郑明月博士探讨交流碰撞,并反复调研论证,站在加快推进与国际接轨的碳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效应对碳关税技术壁垒的高度,研究确定了以发展碳计量为突破口推动“双碳”产业发展的思路,之后人才之间不断相互碰撞、激出火花,确定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全力争取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户南平奠定基础。
  支持放手干。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让郑明月挂帅出征、王大成作为首席技术官,支持他们在碳计量和“双碳”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如,设立“双碳”领域人才科研专项资金,支持“双碳”领域科研活动,发布榜额850万元“茶园碳汇计量方法与大数据汇聚管理平台构建研究”的“揭榜挂帅”项目;南平工业园区出资1800万元合资建设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项目,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建设提供科技和产业化支撑。
  以才引才建队伍 构铸发展大动脉
  南平市紧抓人才这一关键,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快组建一支“高端人才汇聚、核心骨干支撑、基础人才壮大”适应的“双碳”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活动助力扩大“朋友圈”。南平市联合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绿色高质量发展暨碳计量人才峰会,国内“双碳”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国家部委司局领导、高校学者、行业精英等140余名“双碳”领域人才齐聚南平,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探“双碳”目标下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创新成立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学术委员会,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教授池天河为组长,聘请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18位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战略联盟,抢占“双碳”产业话语权。
  政策支持建好“人才链”。支持“双碳”领域科技型企业设立科技首席官,按企业年度内实际支付其薪酬最高的60%给予补助。将“双碳”相关专业纳入《南平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通过“面试+考核”方式引进8名紧缺急需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到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开展科研服务,从市内选派4名熟悉项目、金融、人才人事的优秀人才配合工作。支持在上海、株洲、沧州、山西等地设立分中心和工作站,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同等享受南平市人才政策。
  机制改革构建“蓄水池”。以福建省南平碳计量中心为试点,探索科技人才激励发展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更好地开展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路径探索和制度建设,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双碳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等,开展资质的获取和从事核证、认证业务。设立福建南平碳计量创新研究院,推动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碳标准计量研究院”,并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为高端人才引进留足空间。依托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碳中和产业学院,成立南平市“双碳”产业产教联合体,为打造碳计量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四链融合蓄势能 驶入发展快车道
  南平市坚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争取部委支持,推动院校合作,稳步提升碳相关计量标准能力,不断做大做强碳计量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国碳计量市场与碳计量中心。
  以人才链聚合创新资源“强磁场”。与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等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碳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伙伴联盟,合作单位达20余家,共同开展碳计量分行业、分领域科研项目研究。如,与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共建“国家碳汇项目技术支撑平台”;与国家工信部赛迪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中国工业产品碳足迹评价软件”和产品碳足迹因子库;参与CCER方法学修编,推动激光雷达技术首次进入方法学;围绕新能源汽车、钢铁、玻璃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量评价技术规范,主持或参与《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数据文件格式》、《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等国家、行业标准9项。
  以人才链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抢占全国碳计量产业发展刚起步的重大机遇,积极培育“二氧化碳标准气体及其他标准物质研发与制造+森林碳汇遥感激光雷达+二氧化碳监测激光雷达+碳计量服务+培训资质发证”的碳计量产业矩阵。如,以“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服务松材线虫防治、碳汇开发、零碳智慧园区项目超10个;围绕碳计量高端装备、标准物质、碳计量服务签约和引进项目8个;发布全球首套中尺度CO2通量探测激光雷达,入选福建省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正加紧建设年产120台的设备生产线;联合福州大学、安踏公司为福建鞋服产业建立碳足迹数据库;聚焦钢铁行业发力,已在宝钢德胜不锈钢有限公司开展碳足迹监测示范场景建设;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在南平逐步开展“全国碳汇开发方法学、交易办法和资质证书培训”。
  以人才链撬动战略资源“资金池”。为支持“双碳”领域项目尽快落地并形成市场竞争力,南平市政府出资3亿元,成立了市属一级国企“福建武夷碳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有“双碳”产业投融资主体,已完成6000万余元的项目投资,为“双碳”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保障。将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和南平市江南产业基金等2只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向碳计量、碳监测装备产业及碳足迹、碳金融等服务产业倾斜,围绕计量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和工业、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策划生成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9.3亿元,并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打造“双碳”产业集群。
  (通讯员 蔡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