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科学家风采
菌草之花绽芳华
——“绿色使者”林冬梅的“减贫”之路

  2024年10月31日,2024全球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张治礼出席论坛并致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门为论坛致贺信。此次论坛发布了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名单,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交的“菌草技术助力斐济减贫、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案例成功入选。代表福建农林大学参加论坛并领奖的是该项目负责人林冬梅,这已是她主持负责的第三个援外项目入选。
  林冬梅是国家菌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副院长、农工党福建农林大学总支主委,同时也是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技术顾问。2003年,林冬梅放弃了在新加坡的公务员身份和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加入菌草技术团队,竭尽全力推动中国菌草技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大力开展菌草产业扶贫和生态治理,被众多国际友人赞誉为“绿色使者”。
  结缘菌草,传承使命
  林冬梅的菌草生涯,离不开她的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他的父亲,正是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的林占熺。作为“菌草二代”林冬梅自幼便生活在父亲的身边,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父亲在菌草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执着,父亲常年奔走于乡间田野之间,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父亲那忙碌的身影,如同石碑上的印记,深深地镌刻在了林冬梅的心中。
  时光流逝,父亲日渐年迈,菌草事业却需要不断的传承与发展。2003年,林冬梅经过深思熟虑后,放弃了新加坡的优越的公务员工作和居留权,全身心地投身于菌草事业之中。
  回国后的林冬梅,为菌草团队管理带来了崭新的活力。她与父亲一起编写教材、参与科研、翻译资料,走遍了国内外的贫困地区。凭借着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在国外求学就业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林冬梅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迅速补上短板开辟新局,为菌草技术在国内外的广泛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提出以菌草技术产业化应用为科研“造血”的发展思路,通过菌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她预见到菌草在全球工业化应用和生态治理中的潜力,建议重点研究“草”的多功能多用途,将产业化开发应用从“菌”转向“草”;
  她认为菌草技术需形成完整产业链,以生态效益为切入点,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让菌草既“生绿”又“生金”;
  为争取政府支持与社会合作,林冬梅还走遍全国,与各地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深入洽谈合作,成功吸引多家单位加入菌草技术推广及产业化行列。几年来,她带领团队在宁夏、贵州、福建、西藏等地,开展了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地等系列示范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
  菌草援外,情洒非洲
  2004年,林冬梅随父亲林占熺前往南非。当她踏上非洲这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了她。贫困笼罩着这片大地,人们生活艰难,资源匮乏。那一刻,林冬梅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她决心将菌草技术带到这里,为非洲人民带来新的希望。
  自此,林冬梅开启了菌草援非之路。林冬梅深知要让当地人民真正受益,必须因地制宜,找到一种适合他们的菌草技术推广模式。她将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项目,为当地小农户建立了“10平方米菇农场”模式。这种模式简单易行,让当地人能够轻松上手。在“10平方米菇农场”里,农户们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菌草种植和蘑菇培育。林冬梅和援外团队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菌草种植和蘑菇培育的技巧。通过这种模式,许多小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改善了生活条件。林冬梅把最贫穷的妇女,如“单亲妈妈”组织起来发展菌草生产,为她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帮助她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多年来,林冬梅先后37次奔赴非洲。菌草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成为了当地的“致富草”。林冬梅也被非洲人民亲切地称为“菌草女儿”。在她的推动下,菌草技术在非洲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非洲国家的农民通过种植菌草,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增加了收入。林冬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为中非友谊做出了卓越贡献。
  国内推广,成果显著
  “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曾经的平潭岛,每年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是“世界三大风口”之一。2018年起,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带领林冬梅和技术团队,在平潭长江澳滨海区域,用菌草技术开展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试验示范,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平潭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气候多变,土壤条件也较为复杂。然而,林冬梅和她的团队不畏艰难,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实验区尝试“菌林结合”。“木麻黄能存活下来,主要因为巨菌草筑起的沙丘,将风阻挡,让木麻黄能够更好地存活。”长江澳平潭菌草种植示范基地技术员李文龙说。李文龙口中的沙丘,正是巨菌草一年一年把强劲海风吹上来的沙粒固住,堆积形成的,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生态修复的作用。在林冬梅团队的创新下,沙丘每年都在增高,从2018年到现在,通过巨菌草的作用,高度已经增加了3米左右。菌草的种植不仅防风固沙,还改善了土壤质量,为平潭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平潭菌草试验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2022年6月29日上午,“院士专家生态治理座谈暨菌草改良盐碱地生态效应评价会”在平潭召开。经过现场成果评价,在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专家们一致表示了对平潭菌草试验经验的认可。目前,平潭菌草试验的成功模式在国内多个地区得到了应用,并且正在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
  十几年来,林冬梅与父亲一起,带领菌草技术团队先后远赴宁夏、内蒙古、青海、贵州、新疆等省区建立“以草代木”试验示范基地;她还主持建设福建泉港、永定等地的“矿山菌草生态治理示范基地”、“湄洲岛菌草防风治理”等项目,在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沙固沙、治理石漠化、治理盐碱地的试验示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走出一条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循环,与草业、菌业、畜牧业有机结合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我们的计划是,5年内再建1至2个区域菌草技术培训示范中心,复制利用菌草技术的中国经验,继续推动全球产业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菌草技术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谈及未来,林冬梅信心满满。“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林冬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她深知,推广菌草技术,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交融,是希望与友谊的传递。正如她在工作中所展现的那样,这株小草,虽然渺小,但在她的努力下,正在跨越海洋,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见习记者 吴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