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竹乡大地上

早春时节,燕城大地连绵起伏的竹海摇曳多姿,层层绿浪翻滚,一幅幅美丽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作为中国竹笋之乡,永安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竹资源丰富,有竹林面积102万亩,农民人均6.7亩。
如何集聚人才,把人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紧盯永安产业发展所需,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理念,持续深化柔性引才政策机制,精准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永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芳说。
搭建平台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2013年,永安市委、市政府围绕林竹产业发展所需,从广东柔性引进江敬艳博士及其团队,在永安成立了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12年来,研究院为永安林竹产业孵化培育了一批高质量企业项目。
一支人才团队,如何赋能一方产业发展?
走进曹远镇大兴工业园,工人们正在忙着装修厂房,占地60多亩的厂区焕然一新,这是福建省竹里空间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投用的新厂区。
从竹家具、竹装饰板材、竹日用品等竹制品产业起步,一步步朝着高端创意竹艺家居、竹纤维汽车内饰复合板等新领域迈进,竹里空间茁壮成长,离不开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的鼎力支持。
“研究院不仅利用实验设备为我们研发的新产品提供质量检测服务,还对我们的产品创新、质量提升等提出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指导服务,对企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建省竹里空间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黄贵说。
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坚持践行竹业科技服务社会化原则,“把论文写在竹乡大地上”的服务理念,以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为核心,先后搭建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竹产业协同创新、竹产品设计研发、竹产业品牌推广等平台,夯实永安竹产业发展基础。
以竹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例。研究院先后购买添置检测、设计、产品试制等各类设备共80余台(套),建设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获得CMA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提供中试、检测等服务,为本地50多家竹制品企业把好标准关、质量关,指导和其昌、八一永庆、华福等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协同创新
助力竹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与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同频共振,助推永安竹产业转型升级。”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院长江敬艳说。
在福建省迈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竹条经过“迈为竹条智能分选系统”扫描,12类、48项指标一目了然。
“目前我们投放市场的是第五代竹条分选机,准确率从93%提升至99%,销售业绩不断提高。”福建省迈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介绍。
从自动筛选,到引进AI人工智能设备,研究院功不可没。
“针对竹条分选核心设备问题,我们共同开展研发,目前已合作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有力推动了公司产品迭代升级。”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说,目前迈为智能装备公司已获评福建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生产设备要更新迭代,竹制品同样坚持创新赋能。2月15日至19日,“福见永安山区状元”北京(福建)会客厅·永安优品推介周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竹里空间推出的一款“以竹代塑”运动板备受青睐。
“以竹代塑”是永安竹产业的发力点。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作为“以竹代塑”发起机构之一,加快推动“以竹代塑”国家创新联盟建设。同时,积极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科院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竹产业专家库,为本地竹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市场推广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去年,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开展专项调研,提出的《加快打造我省千亿竹林绿色产业的建议》,被省委政研室智库采纳,省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
打响品牌
加快竹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永安市坚持加快打造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竹深加工产业。作为永安竹产业人才团队的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如何更好发挥自身作用?
项目是竹产业集群发展重要支撑。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积极参与产业项目申报和方案编制,帮助永安市争取了“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国竹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多个“国字号”品牌,引进孵化悦竹悦居、天昱等10多家企业。
产业发展需要资金保障。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成功协助申请立项林竹碳中和创新工程等项目,累计协助地方争取各类资金超1.5亿元。
参与策划、承办各类展会,进一步打响永安竹产业品牌。世界竹藤大会在北京举办,永安竹企业参展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广州家居设计展等展会。同时,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持续与江西、浙江、湖南等地竹产业协会、企业合作,大力推介永安竹产业。
截至目前,永安市持续打造20个系列2000多个笋竹产品,形成以竹板材、笋制品为主,竹家居、竹香芯和竹机制炭为辅的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个、福建名牌产品3家,实现了全竹利用,加快“以竹代钢”“以竹代塑”“以竹胜木”绿色发展步伐。
产业兴,百姓富。永安市现有笋竹企业169家,年均消耗毛竹4500万根,带动竹产业从业人员6.5万人,吸引半径150千米范围内500万亩竹材资源向永安输送集聚。2024年竹木集装箱底板突破60万立方米、增长60%,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产竹业已形成“百亿产业、过亿税收”规模。
(通讯员 魏兴谷 杨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