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禽养殖户送“金钥匙”

人物名片
郑嫩珠,1972年11月出生,福建省宁德市人,博士、研究员,硕
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常务理事,福建水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家禽遗传育种与繁殖、健康养殖技术等研发工作。现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家禽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30多个项目研发,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26项(发明专利5项),主持标准2项;主编和
参编著作各1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多篇(SCI4篇)。
她带领团队突破多个“卡脖子”技术难关,培育出多个填补国内空白的水禽新品系(配套系);她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千万养殖户手中的“金钥匙”,创造社会效益近百亿元。她就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家禽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郑嫩珠。
2001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毕业后,郑嫩珠入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4年间,她从收集育种数据的普通科技人员,成长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家禽遗传育种的学科带头人。
郑嫩珠的科研履历中,“填补空白”“国际领先”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她带领团队培育的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创新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方法,让传统鸭种焕发新生,不仅使产肉性能提高了2倍和养殖周期缩短40%,更赋予其独特的表型标记(白羽、青脚等),为打造标志性特色品牌提供科技支撑。这项成果“开创了我国标记型优质肉鸭选育先河”,2015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面对半番鸭产业长期依赖进口种源的困局,郑嫩珠团队历时10年攻关,培育出显性白羽半番鸭配套系亲本,首次形成三系配套生产体系。这项突破性成果使得种源自给率从30%提升至75%,同时经创新研发配套高效养殖技术,使养殖效益提高6.2%,养殖污染排放降低30%以上,带动整个产业向绿色高效转型。2020年,该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郑嫩珠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的 省 地 方 标人完成的7项省部级获奖科研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20亿元,授权国家专利30多项,主持制定
准“DB35/T1865-2019半番鸭人工授精技术规范”2023年获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三等奖。
“实验室的成果如果不能落地转化,就永远只是纸上的数据。”这是郑嫩珠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她将办公室搬到养殖场,把技术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在福州永泰,她为全国规模最大在建蛋鸭智能化笼养基地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让养殖效率提高10倍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她主持推广的科研成果已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推广应用,覆盖家禽群12亿羽,培训技术骨干3000多人次,带动10万余养殖户增收致富。
如今,郑嫩珠每天依然保持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除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科技重大专项、省农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等,还领衔“金蛋种业工程”项目。该项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永泰县政府和光阳蛋业共建,旨在打造蛋鸭全产业链综合体,推动蛋鸭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带来的新机遇,这位女科学家目光坚定:“我们要用中国自己的优良品种(系),端牢中国人的肉(蛋)盘子。”
从实验室到养殖场,从种质创新到产业振兴,郑嫩珠用24年的坚守,诠释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 (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梁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