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十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平潭两岸职业资格互认助力台胞就业
  本报讯 今年是平潭自贸片区挂牌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平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两岸融合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形成一批具有平潭辨识度的标志成果。
  如今,在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正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台胞办事体验。
  得益于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开展的上门送证服务,在平潭从事烘焙行业的台胞陈颖之成功将台湾烘焙证换领为大陆“西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推进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的又一受益者。
  “直接上门送证,这样的服务效率必须给五星好评。取得大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未来开烘焙店提供了资质保障。”台胞陈颖之坦言,他的妻子通过网络平台得知两岸职业资格互认政策信息后,便快速完成了换证手续。
  “我们通过‘送证上门+跟踪回访’机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持证台胞工作场所,收集服务改进建议。”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由省人社厅与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打造,目前已确认183项可采信台湾职业项目,其中全国推广60项。台胞在任一服务窗口提交材料,即可享受资格认定、证书核发等全流程服务。
  这项创新服务,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服务送上门”。作为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平潭的创新实践有着特殊深意。
  过去,因两岸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台胞来大陆就业时,可能发现自己的技能无“用武之地”。如何破解两岸职业资格认证的差异性问题,迫在眉睫;破题,从推动两岸职称比照认定开始。
  2018年起,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对台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和采信认证,完成132项两岸职业标准比对,构建起从资质认证到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项平潭经验已通过“一中心+多窗口”模式走向全国——在北京、广东及福建等地设立13个分中心和7个工作站,同时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异地可办、全国通认。截至2024年,已累计发放职业资格采认证书4700余本。
  “这项源自平潭的两岸职业资格采认制度改革创新,正从平潭走向全国,通过‘标准输出’重塑两岸人才交流新格局。”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模式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平潭综合实验区将优化升级两岸职业资格互认工作,深化半导体等台湾优势产业职业标准比对,通过举办海峡专项职业能力竞赛,建立两岸人才技术交流常态化平台。 (通讯员 林海艳 庄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