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赛道更聚焦 活动更丰富 范围更广泛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有这些亮点
  本报讯 日前,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在泉州晋江召开。从发布会上获悉,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于今年10月在晋江举办。本届大赛赛程怎么安排?有哪些新亮点?筹备得怎么样?本报特约记者对读者关心的内容进行梳理。
  大赛安排 设置4个组别、7个赛道
  本届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预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实现“以赛促创、以赛促融、以赛促引”的目标。
  赛程安排上,大赛于4月启动报名,4月到7月开展比赛报名和预选推荐工作,8月开展全国复赛工作,10月中下旬开展全国总决赛。总决赛期间将同步举办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
  组队方式上,创新赛和创业赛由32个省份以及14家博士后队伍规模较大的设站单位组队参加,有意向参赛的博士后人员和团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1支队伍报名参加预选。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不设置预选赛,欢迎符合条件的博士后个人或团队自主报名参赛。
  奖项设置上,大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等奖项,并向金奖、银奖、铜奖获奖者发放奖金,向优胜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对积极组织参赛、成绩突出的参赛地方、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大赛亮点 赛道更聚焦、活动更丰富、范围更广泛
  为搭建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高水平载体和交流展示平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以来已经在广东、山东举办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前两届大赛共吸引超1.1万个团队、5万人报名参赛,有力激发了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了博士后创业活力,推动了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贯通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取得了良好成效。
  本届大赛既延续了前两届大赛的成功做法,又有不少新的亮点——
  赛道设置更加聚焦。针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共性难题,对赛道进行整合和调整,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等参赛项目,力求在赛道设置上与国家重大战略、科学技术前沿更加契合,参赛项目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吻合。
  交流展示对接活动更加丰富。此次充分利用大赛舞台,全面展示博士后制度实施40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总决赛期间还将开展博士后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对接、人才招聘、项目签约等系列活动。
  参赛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大赛将充分发挥我省融合两岸、通达世界的区位优势,在海外境外赛中吸引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博士后青年人才参赛。
  大赛筹备 各项服务保障准备工作全面启动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作为今年总决赛举办地,泉州晋江正全力筹备、精心办赛。
  泉州统筹全市资源,高标准服务保障,聚焦“赛、展、会、用”四大板块,重点在机制、人员、资金等方面下功夫,确保赛事顺利筹办。同时,聘请国内一流专业团队,全力以赴做好大赛整体策划、设计、组织等工作,办好创新学术报告会、博士后成果转化对接等配套活动,打造科技人才项目对接平台,搭建海内外青年科技人才与泉州产业“双向奔赴”的桥梁。
  晋江把大赛作为今年全市重要工作推进落实。目前,决赛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下一阶段,将严格按照大会筹备工作安排,持续健全机制、细化方案,反复开展演练测试,举晋江全市之力提供精细化、高标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确保大赛“精彩、安全、圆满”,成为一届彰显创新魅力、激荡智慧火花、缔结合作硕果的人才科创盛会。
  (特约记者 吴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