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取“真经”奋楫再“启航”
这是一条见贤思齐、对标找差的“取经路”,也是一次学以致用、补齐短板的再“启航”。
近日,2025年泉州市“人才强链”培训班落幕。四天时间,在泉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40名来自各地各相关部门的人才工作者前往浙江,在一堂堂“线下+线上”的理论课堂中,汲取人才工作的“新鲜养分”;实地走进高校、园区、科研院所、智能小镇、知名企业,求索“人才强链”的创新经验;围绕不同主题,畅谈所学所思所悟所得,为“人才强链”工作贡献“金点子”。
在专题辅导中“充电蓄能”
在春潮涌动、万物竞发的美好季节,来自全市各地相关部门的人才工作者跨千里、赴杭城,开启“取经之路”。
作为省会、副省级城市,杭州这座千年古都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出全新动能,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18万亿元,以4.7%的稳健增速稳居全国城市第八位,连续多年蝉联人才净流入率榜首,2024年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超35万人。
“放眼当下国内外,在产业迭代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趋势下,人才已成为决定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开班仪式上,泉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跨千里、赴杭城,就是要站在人才高地上登高望远,查摆差距、补强短板。希望大家能够以‘归零心态’当好‘赶考学员’,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此次研修班精心组织专题授课环节,采取“线下+线上”模式,邀请政策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围绕《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解码“杭州六小龙”现象》《DeepSeek:迈向全社会共享的通用智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驱动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等课题展开深度讲解,并系统分享浙江省在人才引进、培养及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学员们在一堂堂前沿的理论课堂中“充电蓄能”。大家纷纷表示:“要直面差距、精准对标、求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政策效力,完善创新链条,优化人才服务,真正把杭州的好理念、好思路、好经验学到手、带回去,转化为提升全市人才工作质效的实际举措。”
在现场教学中“开阔眼界”
本次培训班精心安排了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人工智能小镇、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玉皇山基金小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阿里云(云谷园区)等代表性科创平台与智能制造基地,让学员们深入了解浙江在产才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及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创新实践。
去年以来,杭州的宇树科技、DeepSeek、云深处科技等新锐公司在机器人、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被赞为“杭州六小龙”……这一现象的背后,杭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坚实的城市实力无疑是关键的驱动因素,是科技创新“井喷”的深厚根基,而科技创新的背后,更是人才的强有力支撑。
“为什么DeepSeek能够出现在杭州?”学员们带着问题和思考,边走、边看、边听、边记,在考察中寻找答案。
“我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杭州始终致力于打造优质宽容的人才生态。”有学员表示,首先是优质,就是为人才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便利性,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坚持做好“四个到”,也就是企业不喊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其次是宽容,杭州在人才工作方面是有担当,有容错免责机制,允许有一定的失败比例,“不以成败论英雄”;还有一点就是所谓创业的“黑土地”,正是这种敢于直面创业风险,并且敢于为风险买单的精神,造就了杭州这块创新创业的“黑土地”。
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迪”
加强交流、集思广益,更能相互启迪、共同提升。本次培训班特别设置主题研讨环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之校企地产学研模式探索”“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变革”等主题,组织学员结合泉州实际展开交流,为人才强市建设建言献策。
“在学习杭州的过程中,要始终立足泉州实际,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找到适合泉州的发展路径,助力泉州实现人才和人口‘双增’。”泉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杨明涌表示,要学习杭州的思路和理念,把人才作为工作的逻辑起点,坚持“用户思维”和“问题导向”,想人才之所想、忧人才之所忧,从而打造“近悦远来”的更优人才生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努力将泉州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人才高地。
“此次杭州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住房保障是人才竞争的重要一环’。”泉州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尤少杰表示,体会比较深的一个方面就是,杭州人才租赁住房布局在创业小镇、产业园区、地铁TOD、公交场站等周边,并配套完善共享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下楼即办公,出门即生活”。下一阶段,将立足本土实际,以“政策有准度、服务有温度、入住有速度”为目标,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安居环境。
南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安辉表示,要以更大魄力提升政策含金量,比如南安刚制定实施“来南安·会成功”引才聚才专项行动,推出“五大行动”“十六条”惠才措施,也是尝试从“政产学研金服用”等维度来吸引人才;要以更大格局拥抱高校创新资源,加强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合作对接,构建深度耦合机制,以“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成果共享”推动高校、企业共赢发展;要以更大诚意增强人才归属感,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舒心服务环境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舒畅发展生态。
人才链视角下的人才工作怎么做?德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熊建军认为,应提高站位,激发建强人才链的源动力;注重学习,打造建强人才链的加速器,学习人才工作的创新理论,汲取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学以致用抓好就地转化;整合资源,设立建强人才链的保障部,特别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顶层设计、稳定资金等方面保障;服务发展,筑牢建强人才链的根据地,紧扣地区产业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人才平台载体。
钱塘潮涌处,创新浪潮奔。大家表示,要把培训期间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带回去,努力把学习的成效及时运用到工作实践,转化为工作创新,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多作贡献。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政治能力锻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做到:用科学知识增长才干,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更好地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特约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林小宇)
近日,2025年泉州市“人才强链”培训班落幕。四天时间,在泉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40名来自各地各相关部门的人才工作者前往浙江,在一堂堂“线下+线上”的理论课堂中,汲取人才工作的“新鲜养分”;实地走进高校、园区、科研院所、智能小镇、知名企业,求索“人才强链”的创新经验;围绕不同主题,畅谈所学所思所悟所得,为“人才强链”工作贡献“金点子”。
在专题辅导中“充电蓄能”
在春潮涌动、万物竞发的美好季节,来自全市各地相关部门的人才工作者跨千里、赴杭城,开启“取经之路”。
作为省会、副省级城市,杭州这座千年古都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出全新动能,2024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18万亿元,以4.7%的稳健增速稳居全国城市第八位,连续多年蝉联人才净流入率榜首,2024年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超35万人。
“放眼当下国内外,在产业迭代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趋势下,人才已成为决定地区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开班仪式上,泉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跨千里、赴杭城,就是要站在人才高地上登高望远,查摆差距、补强短板。希望大家能够以‘归零心态’当好‘赶考学员’,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此次研修班精心组织专题授课环节,采取“线下+线上”模式,邀请政策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围绕《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解码“杭州六小龙”现象》《DeepSeek:迈向全社会共享的通用智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驱动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等课题展开深度讲解,并系统分享浙江省在人才引进、培养及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学员们在一堂堂前沿的理论课堂中“充电蓄能”。大家纷纷表示:“要直面差距、精准对标、求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政策效力,完善创新链条,优化人才服务,真正把杭州的好理念、好思路、好经验学到手、带回去,转化为提升全市人才工作质效的实际举措。”
在现场教学中“开阔眼界”
本次培训班精心安排了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人工智能小镇、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玉皇山基金小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阿里云(云谷园区)等代表性科创平台与智能制造基地,让学员们深入了解浙江在产才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及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创新实践。
去年以来,杭州的宇树科技、DeepSeek、云深处科技等新锐公司在机器人、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被赞为“杭州六小龙”……这一现象的背后,杭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坚实的城市实力无疑是关键的驱动因素,是科技创新“井喷”的深厚根基,而科技创新的背后,更是人才的强有力支撑。
“为什么DeepSeek能够出现在杭州?”学员们带着问题和思考,边走、边看、边听、边记,在考察中寻找答案。
“我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杭州始终致力于打造优质宽容的人才生态。”有学员表示,首先是优质,就是为人才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便利性,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坚持做好“四个到”,也就是企业不喊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其次是宽容,杭州在人才工作方面是有担当,有容错免责机制,允许有一定的失败比例,“不以成败论英雄”;还有一点就是所谓创业的“黑土地”,正是这种敢于直面创业风险,并且敢于为风险买单的精神,造就了杭州这块创新创业的“黑土地”。
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迪”
加强交流、集思广益,更能相互启迪、共同提升。本次培训班特别设置主题研讨环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之校企地产学研模式探索”“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变革”等主题,组织学员结合泉州实际展开交流,为人才强市建设建言献策。
“在学习杭州的过程中,要始终立足泉州实际,进一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找到适合泉州的发展路径,助力泉州实现人才和人口‘双增’。”泉州市人社局副局长杨明涌表示,要学习杭州的思路和理念,把人才作为工作的逻辑起点,坚持“用户思维”和“问题导向”,想人才之所想、忧人才之所忧,从而打造“近悦远来”的更优人才生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努力将泉州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人才高地。
“此次杭州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住房保障是人才竞争的重要一环’。”泉州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尤少杰表示,体会比较深的一个方面就是,杭州人才租赁住房布局在创业小镇、产业园区、地铁TOD、公交场站等周边,并配套完善共享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下楼即办公,出门即生活”。下一阶段,将立足本土实际,以“政策有准度、服务有温度、入住有速度”为目标,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安居环境。
南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安辉表示,要以更大魄力提升政策含金量,比如南安刚制定实施“来南安·会成功”引才聚才专项行动,推出“五大行动”“十六条”惠才措施,也是尝试从“政产学研金服用”等维度来吸引人才;要以更大格局拥抱高校创新资源,加强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合作对接,构建深度耦合机制,以“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成果共享”推动高校、企业共赢发展;要以更大诚意增强人才归属感,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舒心服务环境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舒畅发展生态。
人才链视角下的人才工作怎么做?德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熊建军认为,应提高站位,激发建强人才链的源动力;注重学习,打造建强人才链的加速器,学习人才工作的创新理论,汲取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学以致用抓好就地转化;整合资源,设立建强人才链的保障部,特别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顶层设计、稳定资金等方面保障;服务发展,筑牢建强人才链的根据地,紧扣地区产业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人才平台载体。
钱塘潮涌处,创新浪潮奔。大家表示,要把培训期间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带回去,努力把学习的成效及时运用到工作实践,转化为工作创新,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多作贡献。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政治能力锻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做到:用科学知识增长才干,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更好地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特约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林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