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花”遍开“磁吸效应”凸显
本报讯 近年来,莆田市城厢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人才引育举措,紧扣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要求,大力搭建科技平台载体,引导帮助科技特派员用心服务,对“症”授技,推动产业发展,力促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人才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全产业链服务格局
“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到来,增强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俊冰由衷表示。
科龙环保是一家提供环保工程、环境检测、运维等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傅丽君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被派驻到该公司。了解到“5G+光谱”法水质监测云服务这项新的技术成果后,傅丽君迅速将其引进科龙环保,目前已应用于木兰陂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木兰溪的24小时水环境监测。结合该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傅丽君还提供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出聚磷砖,一步步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技能“加满”。
技术帮扶很关键,留住技术更关键。作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傅丽君将科龙环保作为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带领企业团队参加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并斩获多项大奖,强化企业人才储备。傅丽君还把优秀的准毕业生送到企业一线,2020年至今,进入科龙环保就业的莆田学院毕业生近20人次。
把创新链布局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发展中“卡脖子”关键技术,紧紧依托科特派资源,大力实施关键技术攻坚。
省级科技特派员闻辉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他带领团队对接莆田市数字城市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闻辉带领研究生将所研究的改进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数据流的在线学习和分类,目前已取得成效。去年,闻辉与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1项。
推进科技特派员“点单式”互动,在“准”上出实招。
省级科技特派员林俊武服务于荔城纸业有限公司,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检测,节省了人力资源。
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科技特派员组团进企入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产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用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近年来,城厢区积极拓展科技特派员选认渠道,着力挖掘本土专家,同时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界别、跨区域选拔人才,做好科技特派员人才储备工作。
城厢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林艺介绍,该区优化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对接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推动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2024年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52人、团队15支、法人2支、市级科技特派员37人,选派第一批“科技副总”5人、开发科研助理岗位70名,全区已实现镇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该区还做优硬件保障,整合科研检测、培训宣讲等资源,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站”,促进科特派团队与企业“结对式”指导帮扶,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为有“金刚钻”的人找“瓷器活”。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科特派制度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畅通了深入基层一线的“毛细血管”。
增质提“智”,一手挖掘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一手对接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把创新动能从田间地头延伸到企业车间、社区楼宇,科特派制度成效显。
城厢区委人才办负责人李玲介绍,该区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广袤的乡野中,在蓝色的海洋上,在火热的车间里,科技特派员这支特殊的人才队伍播撒科技的种子,奏响了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的交响曲。 (本报综合)
打造全产业链服务格局
“省级科技特派员的到来,增强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动力。”莆田市科龙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姚俊冰由衷表示。
科龙环保是一家提供环保工程、环境检测、运维等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傅丽君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被派驻到该公司。了解到“5G+光谱”法水质监测云服务这项新的技术成果后,傅丽君迅速将其引进科龙环保,目前已应用于木兰陂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木兰溪的24小时水环境监测。结合该公司经营业务范围,傅丽君还提供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出聚磷砖,一步步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技能“加满”。
技术帮扶很关键,留住技术更关键。作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傅丽君将科龙环保作为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每年带领企业团队参加福建省创新创业大赛并斩获多项大奖,强化企业人才储备。傅丽君还把优秀的准毕业生送到企业一线,2020年至今,进入科龙环保就业的莆田学院毕业生近20人次。
把创新链布局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发展中“卡脖子”关键技术,紧紧依托科特派资源,大力实施关键技术攻坚。
省级科技特派员闻辉研究方向是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他带领团队对接莆田市数字城市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闻辉带领研究生将所研究的改进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数据流的在线学习和分类,目前已取得成效。去年,闻辉与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1项。
推进科技特派员“点单式”互动,在“准”上出实招。
省级科技特派员林俊武服务于荔城纸业有限公司,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的检测,节省了人力资源。
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科技特派员组团进企入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产业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用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近年来,城厢区积极拓展科技特派员选认渠道,着力挖掘本土专家,同时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界别、跨区域选拔人才,做好科技特派员人才储备工作。
城厢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林艺介绍,该区优化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对接省、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推动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2024年选认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52人、团队15支、法人2支、市级科技特派员37人,选派第一批“科技副总”5人、开发科研助理岗位70名,全区已实现镇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该区还做优硬件保障,整合科研检测、培训宣讲等资源,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站”,促进科特派团队与企业“结对式”指导帮扶,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为有“金刚钻”的人找“瓷器活”。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科特派制度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畅通了深入基层一线的“毛细血管”。
增质提“智”,一手挖掘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一手对接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把创新动能从田间地头延伸到企业车间、社区楼宇,科特派制度成效显。
城厢区委人才办负责人李玲介绍,该区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6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广袤的乡野中,在蓝色的海洋上,在火热的车间里,科技特派员这支特殊的人才队伍播撒科技的种子,奏响了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的交响曲。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