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卢杨:长尾学习领军者与AI教育破圈者

卢杨(左一)在办公室攻坚开放世界难题

  人物名片
  卢杨,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导师,福建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4),小米青年学者(2023)。2019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机器学习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CVPR、NeurIPS、ICCV、AAAI和IEEE TNNLS等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和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等项目,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委员、福建省新时代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计算智能领域知名期刊责任编委以及IEEE高级会员,在智能优化领域重要会议DOCS2024获得最佳论文奖。
   引言
  在人工智能的壮阔版图上,真实世界的挑战远比实验室复杂得多:数据类别分布不均形成“长尾”现象,标签常常不可靠,环境持续变化。面对这些“开放世界挑战”,卢杨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解决方案,不仅在长尾学习领域发表大量高质量论文,还通过爆火的校园课程和线上教学普及前沿知识,同时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培训,在研究、教育与应用三个维度均有建树。
  前沿突破:长尾探索,智能创新
  在卢杨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经典著作,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算法推导和模型设计。这里是他带领团队攻坚长尾学习、噪声标签学习等开放世界挑战的“指挥部”。
  “当前大多数AI模型在实验室和基准数据集上表现优异,却在真实世界中失效,根本原因在于实验数据与现实数据的巨大差异。”卢杨说,正是对这一痛点的敏锐洞察,让他早早将研究重心定位在解决开放世界的鲁棒学习问题上,尤其是长尾学习方向。
  “长尾学习是开放世界AI的基础研究方向,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分布严重不平衡的条件下实现可靠学习。”卢杨团队在这一方向进行了系统性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算法,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优异性能,在多个任务上提升了5%~15%的准确率,特别是少样本类别上的性能提升更为显著。统计数据显示,卢杨在长尾学习及相关领域发表50余篇高水平论文,引用量超过1700次,是该方向发表高质量论文最多的青年学者之一。
  “理论研究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卢杨认为,学术界应当主动对接国家发展需求,将前沿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系统培训和企业合作,他成功架起了学术研究与纺织工厂之间的桥梁,推动先进检测技术在面料分析、缺陷识别、品质控制等环节的深入应用。
  知识传承:课堂引航,线上破圈
  开学伊始,卢杨开设的《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课程引发“选课风暴”——选课系统开放后短短10分钟内,200个名额被一抢而空,甚至吸引其他院系学生旁听。不同于传统的纯理论讲解,他创新性地采用了“理论-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最大亮点是卢杨设立的“最佳作业”评选环节,该环节巧妙模仿国际顶级计算机会议的投稿与评审流程。“最后的大作业就像向CVPR、NeurIPS这样的顶会投稿一样,需要学生们撰写规范的论文报告,包括问题定义、相关工作、方法描述、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完整环节。”学生们的作业通过匿名方式由同学互评和教师评审,最终评选出“最佳论文”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研一入学就能体验顶会投稿的完整流程,这对我的科研生涯是无比幸运的事情。”一位获得过“最佳作业”的学生回忆道,“我的第一篇会议论文就是从这门课的作业发展而来,现在已经被CVPR接收。这种经历让我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持久的热情,也让我提前熟悉了科研的标准和流程。”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点燃思想的火花。”卢杨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算法原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和科研思维,为未来的学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影响力很快超出校园。卢杨将课程内容上传至B站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26万,成为B站AI教育领域的“爆款内容”。评论区充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学习者的感谢与讨论,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学习社区。
  “我们发现很多社会人士和在职人员通过这些视频自学AI,这让我意识到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卢杨表示,看到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帮助更多人获取新技能,是一种莫大的满足。他经常抽时间回复线上学习者的问题,甚至根据反馈不断优化内容。
  智政赋能:理论转化,实践落地
  “AI不只是技术,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卢杨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应用领域,特别是政府智能化转型。
  近年来,卢杨团队为福建省多个政府部门、高校设计并实施了系统化的AI培训项目。“我们的培训围绕实际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针对政府工作特点,特别强化了数据治理和风险评估内容。”卢杨强调。
  这些培训项目已累计覆盖福建省内百余位中层以上干部,成为政府部门了解前沿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卢杨的课程让我们这些非技术背景的管理者也能理解AI的核心价值和应用边界,这对我们制定数字化战略非常有帮助。”一位参训的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
  结语
  “我的目标是构建从基础理论到教育普及再到实际应用的完整闭环。”谈到未来,卢杨表示,将继续深耕开放世界AI研究,扩大教育影响力,并推动产学研合作。
  对于获评“小米青年学者”,卢杨表示:“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研究的激励。”
  以算法探索开放世界,用知识点亮学习之路,凭技术赋能社会治理。在厦门大学的校园里,卢杨和他的团队用创新的研究、生动的教学和实用的应用,书写着AI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