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
本报讯 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日前联合印发《福建省“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社会事业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打造培训品牌、强化企业参与等举措,力争在2025年至2027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低于35%。
此次行动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直通车工程、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等专项计划,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问题。
此次行动的最大亮点是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实现从需求摸底到就业服务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具体实施中,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用工需求,并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意愿。在此基础上,动态更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通过备案、遴选、招投标等方式确定优质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将实行开班备案、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制度,确保“一项目一方案”落实到位。
方案特别强调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牵头打造技能生态链,为本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培训。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实训中心等合作平台。
为确保培训效果,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加强训后跟踪服务,为参训学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让他们凭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
激励机制方面,将深入实施“新八级工”制度,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为牵引,带动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产业升级”正向循环。同时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遴选50名左右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
组织保障方面,将建立“人社统筹、部门推进、分类实施”工作机制,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资源开展培训。
服务保障方面,将在线上平台设置培训专栏,公开培训信息导航图,为劳动者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将有效提升我省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据悉,我省各级人社部门正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红利尽快惠及企业和劳动者。 (本报记者)
此次行动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针对性培训。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直通车工程、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医疗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等专项计划,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问题。
此次行动的最大亮点是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实现从需求摸底到就业服务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具体实施中,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用工需求,并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意愿。在此基础上,动态更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通过备案、遴选、招投标等方式确定优质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将实行开班备案、过程监督、结果考核制度,确保“一项目一方案”落实到位。
方案特别强调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各类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牵头打造技能生态链,为本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职工开展培训。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实训中心等合作平台。
为确保培训效果,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加强训后跟踪服务,为参训学员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让他们凭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
激励机制方面,将深入实施“新八级工”制度,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为牵引,带动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形成“职工增技、企业增效、产业升级”正向循环。同时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遴选50名左右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
组织保障方面,将建立“人社统筹、部门推进、分类实施”工作机制,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资源开展培训。
服务保障方面,将在线上平台设置培训专栏,公开培训信息导航图,为劳动者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行动将有效提升我省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据悉,我省各级人社部门正抓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红利尽快惠及企业和劳动者。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