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赋能企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 近年来,莆田市荔城区探索“四链”融合新模式,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以创新链为起点,激发引才活力。荔城区委人才办支持企业打造高能级科创载体,新增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建设专家团队集聚高地,去年获评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要素与企业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多元化柔性引才与定向招才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潜能,助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以产业链为导向,提升引才精准力。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荔城区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深化完善“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路径,大力推进“莆商回归、项目回引、资金回流”,目前引进莆商投资项目38个,计划投资80.1亿元;研究出台《关于支持鞋服企业人才发展十一条措施(试行)》,加速引育鞋服业产业链人才,驱动个性化生产、营销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产业层级;建设全省首家“非遗人才街区”,推动“非遗工坊+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以资金链为融资,强化留才吸引力。强化担保赋能作用,该区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浇灌企业,2023年兑现各级惠企补助6.31亿元,实现“白名单”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5.1亿元;加大人才经费保障力度,为新增322名市级高层次人才及时发放工作津贴、购租房、名校优生薪酬补助等各类补助560多万元,用真招实策、真金白银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以人才链为抓手,增强聚才磁吸力。该区充分发挥人才交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人才凝聚力向心力,推荐2名优秀人才作为市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50名人才为会员候选人。常态化摸排在外优秀人才,动态更新荔城籍在外人才库,目前已入库267人。深入各企业摸排急需紧缺人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赋能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通讯员 翁国城 柯雪珍)
以创新链为起点,激发引才活力。荔城区委人才办支持企业打造高能级科创载体,新增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建设专家团队集聚高地,去年获评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要素与企业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多元化柔性引才与定向招才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潜能,助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以产业链为导向,提升引才精准力。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荔城区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深化完善“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路径,大力推进“莆商回归、项目回引、资金回流”,目前引进莆商投资项目38个,计划投资80.1亿元;研究出台《关于支持鞋服企业人才发展十一条措施(试行)》,加速引育鞋服业产业链人才,驱动个性化生产、营销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产业层级;建设全省首家“非遗人才街区”,推动“非遗工坊+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以资金链为融资,强化留才吸引力。强化担保赋能作用,该区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浇灌企业,2023年兑现各级惠企补助6.31亿元,实现“白名单”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5.1亿元;加大人才经费保障力度,为新增322名市级高层次人才及时发放工作津贴、购租房、名校优生薪酬补助等各类补助560多万元,用真招实策、真金白银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以人才链为抓手,增强聚才磁吸力。该区充分发挥人才交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人才凝聚力向心力,推荐2名优秀人才作为市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50名人才为会员候选人。常态化摸排在外优秀人才,动态更新荔城籍在外人才库,目前已入库267人。深入各企业摸排急需紧缺人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赋能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通讯员 翁国城 柯雪珍)